一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82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方法,解决传统外墙后浇带封堵可能造成渗漏水的隐患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剪力墙浇筑时,在剪力墙沉降缝两侧预埋若干个锁脚螺栓;锁脚螺栓的内腔设有内螺纹;步骤二:将双头螺杆一端与锁脚螺栓内部的内螺纹连接,将模板和竖向方木依次置于钢管上方并堵住剪力墙后浇带处,模板与沉降缝的混凝土边缘结合处粘贴双面胶带;步骤三:将钢管套入双头螺杆的另一端,然后用螺母紧固,使得钢管紧紧拖住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固时无需在模板上开螺杆眼,可提高模板的周转率,节省人工的投入,且在加固过程无需使用止水螺杆,只需普通的双头螺杆头即可,节省螺杆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且超高层建筑均设计地下室,地下一层二层,甚至更多通常地下室渗漏的起因在于结构出现的裂缝或结构内部粘结不密实导致的,尤其是在地下室剪力墙后浇带位置,一般后浇带浇筑均采用对拉螺栓安装和固定模板,在模板拆除后,如在前后浇筑混凝土接缝处出现混凝土粘结不密实或螺栓孔封堵处理不当,在地下水压力的作用下,很容易使地下室剪力墙出现严重的渗水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的结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传统外墙后浇带封堵可能造成渗漏水的隐患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加固时无需在模板上开螺杆眼,可提高模板的周转率,节省人工的投入,且在加固过程无需使用止水螺杆,只需普通的双头螺杆头即可,节省螺杆投入;无需焊接,直接将螺杆与剪力墙连接,省时省力;加固后无需产生螺杆头及螺杆眼,后期无需封堵螺杆眼,从而避免产生渗漏点,解决了传统方式在模板拆除后,需将螺杆头割除,并将止水螺杆的皮塞剔除,并用防水砂浆封堵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剪力墙浇筑时,在剪力墙沉降缝两侧预埋若干个锁脚螺栓;锁脚螺栓的内腔设有内螺纹;步骤二:将双头螺杆一端与锁脚螺栓内部的内螺纹连接,将模板和竖向方木依次置于钢管上方并堵住剪力墙后浇带处,模板与沉降缝的混凝土边缘结合处粘贴双面胶带;步骤三:将钢管套入双头螺杆的另一端,然后用螺母紧固,使得钢管紧紧拖住模板;步骤四:混凝土浇筑。优选的,钢管的数量为两个,且自下而上依据450mm间距预埋至模板上口。优选的,所述模板与剪力墙结合部位粘贴有海绵条。优选的,所述剪力墙内安装有止水带。优选的,所述竖向方木的数量为多个,且等距安装在模板的底端面,其中,相邻两个竖向方木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2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加固时无需在模板上开螺杆眼,可提高模板的周转率,节省人工的投入,且在加固过程无需使用止水螺杆,只需普通的双头螺杆头即可,节省螺杆投入;2、本专利技术无需焊接,直接将螺杆与剪力墙连接,省时省力;3、本专利技术加固后无需产生螺杆头及螺杆眼,后期无需封堵螺杆眼,从而避免产生渗漏点,解决了传统方式在模板拆除后,需将螺杆头割除,并将止水螺杆的皮塞剔除,并用防水砂浆封堵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方法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方法,先将锁脚螺栓2在两侧剪力墙未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在模板6内,自下而上按照450mm间距预埋至模板6上口,浇筑两侧剪力墙1,浇筑过程中注意振捣,防止锁脚螺栓2出现偏位现象,待施工缝凝期或沉降后浇带沉降完成后,按照后浇带尺寸配置模板6,将双头螺杆3一端插入锁脚螺栓2的内螺纹中,竖向方木7置于模板6外侧,竖向方木7间距不大于200mm,双钢管5置于竖向方木7外侧,竖向间距450mm,再将双头螺杆3另一端与钢管5固定,采用螺母4紧固,使得钢管5将模板6夹紧,注意模板6与剪力墙1边缘结合处粘贴双面胶防止漏浆;螺栓预埋:由于后浇带一般宽度为800mm,因双头螺杆3仅在两侧设置,整个模板6加固体系中,模板6中间为受力薄弱点,所有通过减小外龙骨间距,防止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涨模,故在施工时应特别予以重视,双钢管5竖向间距不得大于450mm,竖向方木7间距不得大于200mm。两侧剪力墙砼浇筑:螺栓固定后,在混凝土浇筑须交底到位,防止在振捣过程将螺栓振捣脱落或偏位。安装:螺帽件的固定一定要牢固,在受到正常的模板扰动或混凝土振捣扰动时应不出现明显松动,当螺帽件固定后不能达到上述要求时,应在螺帽件内加塞塑料薄膜或纸片用以确保定位塞的稳固要求;防漏浆措施:应在模板6与剪力墙1结合部位粘贴海绵条,防止漏浆,保证混凝土成型美观。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成型为最后一道极其重要的工序,必须派员旁站,全过程监督到位。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应用本施工方法防止因螺杆洞封堵不密实,导致渗漏水风险,大大节约了渗水维修的成本。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工序简单、可操作性强、施工难度小,且后期使用过程中渗漏风险大大减少;本方法避免了传统模板加固时无需在模板上开螺杆眼,可提高模板的周转率,节省人工的投入。且在加固过程无需使用止水螺杆,只需普通的双头螺杆头即可,节省螺杆投入。本方法避免了螺杆与钢筋焊接的方式,沉降后浇带因需提前采用砖墙封闭,地库内侧加固时无法采用对穿螺杆吗,通常是将螺杆与外墙钢筋焊接,再从外侧将模板与剪力墙夹紧,此方式无需焊接,直接将螺杆与剪力墙连接,省时省力。传统方式在模板拆除后,需将螺杆头割除,并将止水螺杆的皮塞剔除,并用防水砂浆封堵,此方法加固后无需产生螺杆头及螺杆眼,后期无需封堵螺杆眼,从而避免产生渗漏点;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先将锁脚螺栓2在两侧剪力墙未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在模板内,自下而上按照450mm间距预埋至模板上口,浇筑两侧剪力墙1,浇筑过程中注意振捣,防止锁脚螺栓2出现偏位现象,待施工缝凝期或沉降后浇带沉降完成后,按照后浇带尺寸配置模板6,将双头螺杆3一端插入锁脚螺栓2的内螺纹中,竖向方木7置于模板6外侧,竖向方木7间距不大于200mm,双钢管5置于竖向方木7外侧,竖向间距450mm,再将双头螺杆3另一端与钢管5固定,采用螺母4紧固,使得钢管5将模板6夹紧,模板6与剪力墙1边缘结合处粘贴双面胶防止漏浆。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剪力墙浇筑时,在剪力墙(1)沉降缝两侧预埋若干个锁脚螺栓(2);锁脚螺栓(2)的内腔设有内螺纹;/n步骤二:将双头螺杆(3)一端与锁脚螺栓(2)内部的内螺纹连接,将模板(6)和竖向方木(7)依次置于钢管(5)上方并堵住剪力墙(1)后浇带处,模板(6)与沉降缝的混凝土边缘结合处粘贴双面胶带;/n步骤三:将钢管(5)套入双头螺杆(3)的另一端,然后用螺母紧固,使得钢管(5)紧紧拖住模板(6);/n步骤四:混凝土浇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剪力墙浇筑时,在剪力墙(1)沉降缝两侧预埋若干个锁脚螺栓(2);锁脚螺栓(2)的内腔设有内螺纹;
步骤二:将双头螺杆(3)一端与锁脚螺栓(2)内部的内螺纹连接,将模板(6)和竖向方木(7)依次置于钢管(5)上方并堵住剪力墙(1)后浇带处,模板(6)与沉降缝的混凝土边缘结合处粘贴双面胶带;
步骤三:将钢管(5)套入双头螺杆(3)的另一端,然后用螺母紧固,使得钢管(5)紧紧拖住模板(6);
步骤四:混凝土浇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守涛程晨孙巍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