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质倒坡喷播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81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质倒坡喷播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坡顶修建截水沟;危岩清理;铺设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坡面上;喷射基质层a;铺设吸水毯,通过铁丝与防护网及锚杆固定;喷射基质层b;铺设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坡面上;喷射基质层c;喷射种子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层挂网四次喷播的工艺实现对倒坡坡面的生态修复,双层挂网四次喷播成型避免单次喷播基质过厚而出现基质脱落现象;另外,截水沟内的水分顺着吸水毯的尼龙纤维流入基质层,被坡面植被吸收,解决坡面无法接收自然降雨以及难以人工浇水养护的问题;配置的基质重量轻,基质层与坡面粘结性高,基质不宜脱落,稳定性及安全性高,同时保水性能好,能够实现坡面持久安全及复绿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质倒坡喷播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修复
,具体是一种岩质倒坡喷播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倒坡坡面由于坡度大于90度,无法接收自然降雨,且人工浇水也无法储存水分,不具备植物生长必备的水分条件。目前,针对倒坡主要采用的是在坡底栽植爬藤植物或在坡顶栽植垂吊植物,但这两种建植方法不仅长势比较慢,不能四季更替,而且比较脆弱,在强风强压等恶劣条件下易折断。其次,大多数倒坡并不进行植被建植,而是采用只削坡的方法使其变成正坡。这种方法简单快捷,但一般情况下工程量较大,且易受空间的严格限制。另外,倒坡亦可采用浆砌块料或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将其变成正坡。这种方式施工难度较大,且附加的筑料稳定性较差,填筑材料自重大,负载大,造成二次伤害。也有采用喷射陶粒蛭石混凝土的方式,将将倒坡表面修正成为正坡体,虽然降低了填筑材料自重,筑料稳定性提高,但陶粒蛭石混凝土材料费用较高,修复成本高,很难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质倒坡喷播修复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岩质倒坡喷播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坡顶修建截水沟,并在截水沟两端设置闸门;(2)对倒坡坡面进行危岩清理;(3)在倒坡坡面铺设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坡面上;(4)将基质层a喷射到倒坡坡面上,厚度1~2cm;(5)待基质层a干燥后,在基质层a上铺设吸水毯,通过铁丝与防护网及锚杆固定,吸水毯顶端与截水沟相连接;r>(6)将基质层b喷射到坡面吸水毯上,厚度1~2cm;(7)待基质层b干燥后,在倒坡坡面铺设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坡面上;(8)将基质层c喷射在基质层b上,厚度1~2cm;(9)待基质层c干燥后,将种子层基质喷射到基质层c上,厚度1~2cm。优选地,所述步骤(1)截水沟截面为倒梯形,通过浆砌块石构筑,在雨季时,打开截水沟两端闸门,用于坡面截流,在旱季时,关闭截水沟两端闸门,用作蓄水池。优选地,所述步骤(3)和步骤(7)防护网均为冷镀锌勾花网,孔径φ55mm,相邻两片防护网搭接处宽度大于10cm,防护网超出坡顶大于1m。优选地,所述步骤(4)基质层a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腐叶土90~100份、稻壳10~15份、短木纤维3~5份、长木纤维5~10份、复合肥1~2份、天然橡胶胶乳1~3份、水泥8~10份、淀粉接枝丙烯酰胺2~4份。优选地,所述步骤(5)吸水毯由尼龙纤维编制而成,通过尼龙纤维的毛细作用从坡顶截水沟内吸水实现自动灌溉养护。优选地,所述步骤(6)基质层b和步骤(8)基质层c均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腐叶土90~100份、稻壳10~15份、短木纤维3~5份、长木纤维5~10份、复合肥1~2份、乙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1~2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1~2份、淀粉接枝丙烯酰胺2~4份。优选地,所述短木纤维为杨木纤维,长度为1~2cm,所述长木纤维为松木纤维,长度为3~6cm。优选地,所述步骤(9)种子层基质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腐叶土90~100份、稻壳10~15份、短木纤维3~5份、长木纤维5~10份、复合肥1~2份、乙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1~2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1~2份、淀粉接枝丙烯酰胺2~4份、草种子8~10份,质量比为黑麦草:紫藤:爬山虎、常青藤=1:1: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挂网四次喷播的工艺实现对倒坡坡面的生态修复,双层挂网四次喷播成型避免单次喷播基质过厚而出现基质脱落现象;另外,通过吸水毯的毛细作用将截水沟内的水分顺着吸水毯的尼龙纤维流入基质层,被坡面植被吸收,解决坡面无法接收自然降雨以及难以人工浇水养护的问题;以腐叶土为主要基质原料,搭配长短纤维、稻壳等辅料,配置的基质重量轻,且通过天然橡胶胶乳及水泥复配,使得基质层与坡面粘结性高,基质不宜脱落,稳定性及安全性高,同时保水性能好,且自吸水养护,能够实现坡面持久安全及复绿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地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岩质倒坡喷播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坡顶修建截水沟,并在截水沟两端设置闸门;(2)对倒坡坡面进行危岩清理;(3)在倒坡坡面铺设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坡面上,防护网均为冷镀锌勾花网,孔径φ55mm,相邻两片防护网搭接处宽度大于10cm,防护网超出坡顶大于1m;(4)将基质层a喷射到倒坡坡面上,厚度1~2cm,所述基质层a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腐叶土90份、稻壳15份、短木纤维3份、长木纤维10份、复合肥1份、天然橡胶胶乳3份、水泥8份、淀粉接枝丙烯酰胺4份;(5)待基质层a干燥后,在基质层a上铺设吸水毯,通过铁丝与防护网及锚杆固定,吸水毯顶端与截水沟相连接,所述吸水毯由尼龙纤维编制而成,通过尼龙纤维的毛细作用从坡顶截水沟内吸水实现自动灌溉养护;(6)将基质层b喷射到坡面吸水毯上,厚度1~2cm,所述基质层b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腐叶土90份、稻壳15份、短木纤维3份、长木纤维10份、复合肥1份、乙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2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1份、淀粉接枝丙烯酰胺4份;(7)待基质层b干燥后,在倒坡坡面铺设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坡面上,防护网均为冷镀锌勾花网,孔径φ55mm,相邻两片防护网搭接处宽度大于10cm,防护网超出坡顶大于1m;(8)将基质层c喷射在基质层b上,厚度1~2cm,所述基质层c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腐叶土90份、稻壳15份、短木纤维3份、长木纤维10份、复合肥1份、乙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2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1份、淀粉接枝丙烯酰胺4份;(9)待基质层c干燥后,将种子层基质喷射到基质层c上,厚度1~2cm,所述种子层基质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腐叶土90份、稻壳15份、短木纤维3份、长木纤维10份、复合肥1份、乙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2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1份、淀粉接枝丙烯酰胺4份、草种子10份,质量比为黑麦草:紫藤:爬山虎、常青藤=1:1:1:1。按照本实施例对坡度120度的岩质倒坡进行喷播修复,一周后,坡面无基质脱落现象,通过尼龙纤维的毛细作用从坡顶截水沟内吸水实现自动灌溉养护,1年后植被覆盖率95%。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岩质倒坡喷播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坡顶修建截水沟,并在截水沟两端设置闸门;(2)对倒坡坡面进行危岩清理;(3)在倒坡坡面铺设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坡面上,防护网均为冷镀锌勾花网,孔径φ55mm,相邻两片防护网搭接处宽度大于10cm,防护网超出坡顶大于1m;(4)将基质层a喷射到倒坡坡面上,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质倒坡喷播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在坡顶修建截水沟,并在截水沟两端设置闸门;/n(2)对倒坡坡面进行危岩清理;/n(3)在倒坡坡面铺设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坡面上;/n(4)将基质层a喷射到倒坡坡面上,厚度1~2cm;/n(5)待基质层a干燥后,在基质层a上铺设吸水毯,通过铁丝与防护网及锚杆固定,吸水毯顶端与截水沟相连接;/n(6)将基质层b喷射到坡面吸水毯上,厚度1~2cm;/n(7)待基质层b干燥后,在倒坡坡面铺设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坡面上;/n(8)将基质层c喷射在基质层b上,厚度1~2cm;/n(9)待基质层c干燥后,将种子层基质喷射到基质层c上,厚度1~2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质倒坡喷播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坡顶修建截水沟,并在截水沟两端设置闸门;
(2)对倒坡坡面进行危岩清理;
(3)在倒坡坡面铺设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坡面上;
(4)将基质层a喷射到倒坡坡面上,厚度1~2cm;
(5)待基质层a干燥后,在基质层a上铺设吸水毯,通过铁丝与防护网及锚杆固定,吸水毯顶端与截水沟相连接;
(6)将基质层b喷射到坡面吸水毯上,厚度1~2cm;
(7)待基质层b干燥后,在倒坡坡面铺设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坡面上;
(8)将基质层c喷射在基质层b上,厚度1~2cm;
(9)待基质层c干燥后,将种子层基质喷射到基质层c上,厚度1~2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倒坡喷播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截水沟截面为倒梯形,通过浆砌块石构筑,在雨季时,打开截水沟两端闸门,用于坡面截流,在旱季时,关闭截水沟两端闸门,用作蓄水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倒坡喷播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和步骤(7)防护网均为冷镀锌勾花网,孔径φ55mm,相邻两片防护网搭接处宽度大于10cm,防护网超出坡顶大于1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倒坡喷播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基质层a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腐叶土9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志孙树珩李伟杨秋雨林士旭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