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祛斑作用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620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祛斑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涉及益生菌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益生菌组合物由4株人体原籍菌组成,服用后可定植在肠道不同部位,菌株间协同作用具有调节机体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或减少病原菌的定植,增强肠道蠕动,促进毒素快速排出;调节机体内血液循环及内分泌循环系统,改善雌激素水平,对于祛除黄褐斑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对黄褐斑受试者的便秘、烦躁、失眠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且所述益生菌组合物未见过敏及其它不良反应,对受试者身体健康无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祛斑作用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益生菌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祛斑作用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黄褐斑是皮肤色素沉着在面部,形成的一种深褐色成片斑块,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尤其是妊娠期妇女较多见,30~55岁的女性尤为常见,由于其发病的部位在面部,严重影响患者外形美观。以致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机体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紊乱、激素注射以及睡眠质量不佳等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关于黄褐斑的治疗方案较多,西医治疗主要是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或者是用谷胱甘肽、氨甲环酸等。外用主要是在保湿防晒的基础上,进行祛色斑的治疗,常用药物有千白氢醌软膏,是治疗黄褐斑的一线用药。此外还有激光治疗,但以上方法的复发率很高。而中医治疗黄褐斑多采用口服中药治疗,但长期服用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腹泻、口干、头痛、失眠、焦虑、心悸、出汗、过敏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中毒的情况。目前祛除黄褐斑仍没有一种效果良好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具有祛斑作用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益生菌组合物可祛除黄褐斑,并改善便秘、烦躁、失眠等症状,且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祛斑的益生菌组合物,所述益生菌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菌粉:动物双歧杆菌20%~40%、乳双歧杆菌20%~40%、嗜热链球菌1%~10%和发酵乳杆菌20%~40%。优选的,所述益生菌组合物中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菌粉:动物双歧杆菌25%~30%、乳双歧杆菌25%~30%、嗜热链球菌5%~8%和发酵乳杆菌30%~35%。优选的,所述动物双歧杆菌为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nimalis)BA77,保藏编号为CGMCCNo.10757;所述乳双歧杆菌为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actis)BI516,保藏编号为CGMCCNo.11959;所述嗜热链球菌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ST6,保藏编号为CGMCCNo.10755;所述发酵乳杆菌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LF33,保藏编号为CNCMI-4473。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组合物的活菌总数为1.0×1011~3.0×1011CFU/g。优选的,所述动物双歧杆菌BA77的菌粉活菌数为1.5×1011~3.0×1011CFU/g;所述乳双歧杆菌株BI516的菌粉活菌数为1.5×1011~3.0×1011CFU/g;所述嗜热链球菌ST6的菌粉活菌数为1.0×1011~3.0×1011CFU/g;所述发酵乳杆菌株LF33的菌粉活菌数为1.0×1011~4.0×1011CFU/g。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益生菌组合物在制备祛黄褐斑的食品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祛黄褐斑的食品或保健食品,所述食品或保健食品的有效成分包括上述益生菌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祛斑的益生菌组合物,由4株人体原籍菌组成,服用后可定植在肠道不同部位,菌株间协同作用具有调节机体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或减少病原菌的定植,增强肠道蠕动,促进毒素快速排出;调节有机体内血液循环及内分泌循环系统,改善雌激素水平,对于祛除黄褐斑有很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50例黄褐斑受试者经口服一定数量后,黄褐斑面积平均缩小12.94±13.21cm2,颜色变浅,色卡平均降低0.50±0.29度,其中显效1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70.00%,说明受试样品有祛黄褐斑的作用;同时还对黄褐斑受试者的便秘、烦躁、失眠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且所述益生菌组合物未见过敏及其它不良反应,对受试者身体健康无不良影响。生物保藏信息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nimalis)BA77,于2015年04月28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保藏编号为CGMCCNo.10757;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actis)BI516,该菌株于2016年01月04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保藏编号为CGMCCNo.11959;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ST6,该菌株于2015年04月28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保藏编号为CGMCCNo.10755;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LF33,于2011年04月26日保藏于法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为25RueduDocteurRoux,F-75724ParisCedex15,巴斯德研究所,生物保藏编号为CNCMI-4473。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祛斑的益生菌组合物,所述益生菌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菌粉:动物双歧杆菌20%~40%、乳双歧杆菌20%~40%、嗜热链球菌1%~10%和发酵乳杆菌20%~40%。本专利技术所述益生菌组合物中包含有20%~40%(m/m)的动物双歧杆菌菌粉,所述动物双歧杆菌菌粉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25%~30%;且所述动物双歧杆菌优选为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nimalis)BA77,保藏编号为CGMCCNo.1075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动物双歧杆菌BA77的菌粉活菌数优选为1.5×1011~3.0×1011CFU/g,更优选为2.0×1011~3.0×1011CFU/g。本专利技术所述益生菌组合物中包含有20%~40%(m/m)的乳双歧杆菌菌粉,所述乳双歧杆菌菌粉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25%~30%;且所述乳双歧杆菌优选为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actis)BI516,保藏编号为CGMCCNo.1195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乳双歧杆菌BI516的菌粉活菌数优选为1.5×1011~3.0×1011CFU/g,更优选为2.0×1011~3.0×1011CFU/g。本专利技术所述益生菌组合物中包含有1%~10%(m/m)的嗜热链球菌菌粉,所述嗜热链球菌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5%~8%;且所述嗜热链球菌优选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ST6,保藏编号为CGMCCNo.1075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嗜热链球菌ST6的菌粉活菌数优选为1.0×1011~3.0×1011CFU/g,更优选为1.5×1011~3.0×1011CFU/g。本专利技术所述益生菌组合物中包含有20%~40%(m/m)的发酵乳杆菌菌粉,所述发酵乳杆菌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30%~35%;且所述发酵乳杆菌优选为发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祛斑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菌粉:动物双歧杆菌20%~40%、乳双歧杆菌20%~40%、嗜热链球菌1%~10%和发酵乳杆菌20%~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祛斑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菌粉:动物双歧杆菌20%~40%、乳双歧杆菌20%~40%、嗜热链球菌1%~10%和发酵乳杆菌20%~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组合物中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菌粉:动物双歧杆菌25%~30%、乳双歧杆菌25%~30%、嗜热链球菌5%~8%和发酵乳杆菌30%~3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双歧杆菌为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nimalis)BA77,保藏编号为CGMCCNo.10757;
所述乳双歧杆菌为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actis)BI516,保藏编号为CGMCCNo.11959;
所述嗜热链球菌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ST6,保藏编号为CGMCCNo.10755;
所述发酵乳杆菌为发酵乳杆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素中夏祎稚邵卫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德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