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展弦比高强度双层机翼太阳能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19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展弦比高强度双层机翼太阳能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和尾翼;其中,机翼是横向一贯制机翼,机翼有两个,分别为上层机翼和下层机翼,机身设在上层机翼和下层机翼之间,上层机翼和下层机翼通过翼尖支撑墙连接;上层机翼和下层机翼的上表面都设有太阳能板;尾翼设在机身尾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层联翼布局在满足结构强度限制的前提下,使机翼展弦比提高到30以上,这对于设计升力系数大的飞机气动减阻,意义重大;翼展减小29%,结构重量减小22%,可显著提高飞机的任务载荷与连续飞行时间;机翼的抗弯、抗扭能力强;并能还提供满意的三轴稳定性与操纵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展弦比高强度双层机翼太阳能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飞行器
,涉及一种太阳能无人机,具体涉及一种大展弦比高强度双层机翼太阳能无人机。
技术介绍
当前试飞成功的太阳能无人机的任务载荷小,展弦比小,气动效率不高,其中能实现跨昼夜飞行的更是寥寥无几。大型大展弦比太阳能无人机因为机翼强度、刚度与气动弹性问题,受突风扰动,机翼折断,飞机坠毁,如美国的“太阳神”太阳能无人机。当前中小型太阳能无人机无法安装重量较大的任务系统,其能量系统也无法提供长时间的任务系统供电,由于结构重量较大,其功重比较小,很难实现跨昼夜长时间飞行,因此工程使用价值不大。大型太阳能无人机设计的难点在于:减小结构重量,增大任务载荷,提高机翼强度、刚度与气动效率。随着翼展与机翼面积的增大,其结构重量显著上升。常规布局很难减小结构重量,受机翼强度与刚度的限制,机翼展弦比不能太大,因此气动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展弦比高强度双层机翼太阳能无人机,具有较大的任务载荷与高空跨昼夜长时间飞行能力,可在亚临界空间执行侦察、预警与通信中继等任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展弦比高强度双层机翼太阳能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和尾翼;其中,机翼是横向一贯制机翼,机翼有两个,分别为上层机翼和下层机翼,机身设在上层机翼和下层机翼之间,上层机翼和下层机翼通过翼尖支撑墙连接;上层机翼和下层机翼的上表面都设有太阳能板;尾翼设在机身尾部。进一步的,机身有两个,两个机身设在上层机翼和下层机翼之间,两个机身相对飞机中心线对称。进一步的,下层机翼前缘后掠3°,后缘为直线,机翼根部采用厚度20%的高升力翼型,机翼尖部翼型厚度13%,气动扭转角为-3.6°,下层机翼的外翼从70%处上反8°;下层机翼的8%翼展的内侧装载蓄电池,可减小横航向惯性矩。进一步的,上层机翼前缘为直线,后缘前掠3°;上层机翼前缘的轴向位置与下层机翼的后缘轴向位置相同;可保证阳光入射角为90°,亦不会遮挡下层机翼,还可避开前机翼下洗气流带来的气动效率降低。上层机翼是高升力翼型,机翼厚度较下层机翼减小20%,上层机翼翼尖用翼尖支撑墙与下层机翼的尖部联接,与双机身形成翼盒结构。翼尖支撑墙即可减小上下机翼的横向流动,亦可增大机翼的抗扭刚度。在相同机翼面积与展弦比下,双层联翼式机翼相对于单翼机,翼展可减小29%,结构质量可减小22%。结构重量的减小可提高飞机的功重比与任务载重。双机身、翼尖的联接墙与上下机翼形成承力翼盒,有效增加了大展弦比机翼的强度与刚度。进一步的,机身的机身剖面是立椭圆形,可增大上下机翼间距,减小气动干扰,机身内部设有飞控系统、航电系统与主起落架舱,机身的外部结构是上层机翼和下层机翼的联接墙,形成承力翼盒结构;机身的长度仅为翼展的1/5,机身尾部快速收缩为尾翼撑杆,有效减小结构重量。进一步的,尾翼是由平尾和垂尾构成的T型尾翼,具有两个尾翼,分别设在两个机身的尾部,由于双层联翼布局无尾状态的纵向净稳定性可达到-0.035以上,因此减小平尾面积,使平尾的尾容量仅为常规布局的33%,即可满足纵向稳定性要求,由于上层机翼升降副翼的存在,平尾升降舵可满足纵向操纵需求。减小垂尾面积与侧力导数CYβ,可提高飞机抗侧风扰动与航迹控制能力。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平尾后的升降舵、上层机翼后缘的内侧机动襟翼和外侧机动襟翼、和上层机翼最外侧后缘的升降副翼,纵向操纵通过控制升降舵、内侧机动襟翼、外侧机动襟翼和升降副翼进行控制;还包括垂尾后的方向舵和对称安装在机身两侧的两个电机;航向操纵通过方向舵和两个电机的差动转速进行控制;还包括下层机翼最外侧后缘的副翼、下侧机翼后缘的内侧增生襟翼和外侧增生襟翼,滚转操纵通过控制副翼、升降副翼、内侧增生襟翼和外侧增生襟翼进行控制。可提高飞机低速构型的最大升力系数,使得起飞最大离地速度减小,从而辅助起飞。进一步的,主起落架2个,分别位于两个机身的前部,并且在机身的重心之前,收于机身前部的起落架舱内;还有轻型后起落架2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机身的垂尾底部,起飞后收入垂尾内。飞机的起降方式与后三点式起落架飞机相同。进一步的,飞机动力是10个电动螺旋桨,10个电动螺旋桨分别设在上下机翼上,下层机翼设有5个电动螺旋桨,上层机翼设有5个电动螺旋桨,按飞机中轴线两侧对称各8个电动螺旋桨,中轴线上2个电动螺旋桨,分布式动力系统可利用螺旋桨滑流,增大最大升力系数与失速迎角,还可利用两侧电机差动转速以实现航向控制。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双层联翼式机翼设计,在相同机翼面积与展弦比下,相对于单翼机,翼展可减小29%,结构质量可减小22%。(2)双层联翼式机翼,在相同机翼面积与展长下,其展弦比较单翼机增大一倍,这对减小诱导阻力,提高气动性能非常有利。(3)后移的上层机翼,增大了飞机的纵向静稳定性,其机动襟翼与升降副翼提供的纵向操纵能力,可使平尾面积减小。(4)双机身布局设计,既可以作为飞控系统、设备与主起落架舱,又可作为上下机翼的联接墙,形成承力翼盒结构,提高机翼的抗扭刚度,减小机翼气动弹性变形。(5)4轮式起落架,结构简单,质量轻,占用空间小,有利于飞机外形减阻。(6)辅以差动动力的多功能翼面操纵系统设计,可使尾翼面积减小60%,有效减小飞机结构重量。(7)分布式动力系统设计可利用螺旋桨滑流,增大最大升力系数与失速迎角,还可利用两侧电机差动转速以实现航向控制。(8)小尾容量尾翼构型设计,可减轻结构质量,提高小翼载飞机的抗侧风扰动能力,精确控制航迹。在多功能翼面操纵系统的支持下,可提供良好的三轴操纵控制能力(9)翼尖的联接墙增大了机翼的抗扭刚度,还减小了上下机翼的横向流动,有利于减小诱导阻力,提高气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1—下层机翼;2—上层机翼;3—机身;4—垂尾;5—方向舵;6—平尾;7—升降舵;8—主起落架;9—后起落架;10—内侧增升襟翼;11—外侧增升襟翼;12—下层机翼外侧襟副翼;13—副翼;14—内侧机动襟翼;15—外侧机动襟翼;16—升降副翼;17—翼尖支撑墙;18—电动螺旋桨。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用于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大展弦比高强度双层机翼太阳能无人机,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机身3、机翼和尾翼;其中,机翼是横向一贯制机翼,机翼有两个,分别为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机身设在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之间,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通过翼尖支撑墙17连接;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的上表面都设有太阳能板;尾翼设在机身尾部。机身3有两个,两个机身设在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之间,两个机身3相对飞机中心线对称。下层机翼1前缘后掠3°,后缘为直线,机翼根部采用厚度20%的高升力翼型,机翼尖部翼型厚度13%,气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展弦比高强度双层机翼太阳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3)、机翼和尾翼;其中,机翼是横向一贯制机翼,机翼有两个,分别为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机身设在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之间,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通过翼尖支撑墙(17)连接;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的上表面都设有太阳能板;尾翼设在机身尾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展弦比高强度双层机翼太阳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3)、机翼和尾翼;其中,机翼是横向一贯制机翼,机翼有两个,分别为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机身设在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之间,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通过翼尖支撑墙(17)连接;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的上表面都设有太阳能板;尾翼设在机身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展弦比高强度双层机翼太阳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机身(3)有两个,两个机身设在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1)之间,两个机身(3)相对飞机中心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展弦比高强度双层机翼太阳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下层机翼(1)前缘后掠3°,后缘为直线,机翼根部采用厚度20%的高升力翼型,机翼尖部翼型厚度13%,气动扭转角为-3.6°,下层机翼(1)的外翼从70%处上反8°;下层机翼(1)的8%翼展的内侧装载蓄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展弦比高强度双层机翼太阳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上层机翼(2)前缘为直线,后缘前掠3°;上层机翼(2)前缘的轴向位置与下层机翼(1)的后缘轴向位置相同;上层机翼(2)是高升力翼型,机翼厚度较下层机翼减小20%,上层机翼(2)翼尖用翼尖支撑墙(17)与下层机翼(1)的尖部联接,与双机身形成翼盒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展弦比高强度双层机翼太阳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机身(3)的机身剖面是立椭圆形,机身(3)内部设有飞控系统、航电系统与主起落架舱,机身(3)的外部结构是上层机翼(2)和下层机翼(3)的联接墙;机身(3)的长度为翼展的1/5,机身(3)尾部快速收缩为尾翼撑杆。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声伟张超明亚丽杨天星王延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