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及船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6171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及船舶,涉及船舶技术领域,所述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包括:空气腔室,所述空气腔室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底板上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检修口;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在锁紧时,将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锁紧。当需要对空气腔室进行清洗时,只需要先将锁紧机构解锁,然后再将盖板从检修口移开,就可以使工作人员进入到空气腔室内,对空气腔室进行清洗,当清洗完成时,利用盖板将检修口关闭,然后将锁紧机构锁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及船舶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及船舶。
技术介绍
船舶气泡润滑减阻系统通常包含一个空气腔室,在实际运营中这个空气腔室容易出现海洋生物的附着,影响空气腔室的空气流动,从而会降低空气润滑的效果,为此,需要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对空气腔内进行清污处理。传统的空气腔室清污,需要将整块腔室底板拆卸下来。腔室底板一般由较厚的钢板构成,钢板和焊于空气腔室侧壁的局部垫板用螺栓连接。由于钢板重量较重,所需螺栓数量较多,因此拆卸整块腔室底板过程比较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样拆卸整块腔室底板需要人工较多,对作业条件要求较高,船舶需要进坞清理,影响船舶运行效益。此外,传统的空气腔室清污完成后,腔室底板重新安装时,需要对较多螺栓进行调平,安装精度高,容易造成返工,占用船坞周期长,花费较多,影响修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及船舶,以缓解了现有的空气腔室的底板拆卸困难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包括:空气腔室,所述空气腔室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底板上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检修口;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在锁紧时,将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锁紧。进一步,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铰接。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封闭板,所述第一环形封闭板位于所述检修口的上方,且所述第一环形封闭板的内径小于所述检修口的内径;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封闭板,所述第二环形封闭板的外径大于所述盖板的外径,以使所述盖板与所述检修口平齐时,所述第一环形封闭板与所述第二环形封闭板抵接。进一步,所述第一环形封闭板和第二环形封闭板的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一环形封闭板背向所述第二环形封闭板的一面上固定有与所述通孔同心的螺母,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用于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母连接的锁紧螺栓。进一步,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通过铰接机构连接,所述铰接机构包括铰链眼板、铰链螺栓和铰链臂;所述铰链眼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铰链臂一端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铰链螺栓与所述铰链眼板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位于所述检修口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开口相对;所述盖板的相对两边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进一步,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在所述盖板封闭所述检修口时对其的通孔,所述底板背向所述盖板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同心的螺母,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用于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母连接的锁紧螺栓。进一步,所述检修口为圆形或者矩形。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包括上述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包括:空气腔室,所述空气腔室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底板上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检修口;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在锁紧时,将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锁紧。当需要对空气腔室进行清洗时,只需要先将锁紧机构解锁,然后再将盖板从检修口移开,就可以使工作人员进入到空气腔室内,对空气腔室进行清洗,当清洗完成时,利用盖板将检修口关闭,然后将锁紧机构锁紧。整个清洗过程更加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清污操作,提高了清污作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需要的辅助设备及人工较少,能够在停靠港口时在水下进行清污作业,不需要特意进坞作业,节省了清污作业时间和进坞成本,提高了清污作业效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包括上述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因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引用了上述的船舶,所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也具备船舶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底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盖板位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锁紧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的底板的仰视图。图标:100-空气腔室;200-底板;300-盖板;410-第一环形封闭板;420-第二环形封闭板;500-铰接机构;510-铰链眼板;520-铰链臂;530-铰链螺栓;600-锁紧机构;610-锁紧螺栓;620-螺母;710-第一滑槽;720-第二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包括:空气腔室100,所述空气腔室100包括底板200,所述底板200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底板200上活动连接有盖板300,所述盖板300用于封闭所述检修口;所述底板200与所述盖板300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600,所述锁紧机构600用于在锁紧时,将所述底板200与所述盖板300锁紧。当需要对空气腔室100进行清洗时,只需要先将锁紧机构600解锁,然后再将盖板300从检修口移开,就可以使工作人员进入到空气腔室100内,对空气腔室100进行清洗,当清洗完成时,利用盖板300将检修口关闭,然后将锁紧机构600锁紧。整个清洗过程更加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清污操作,提高了清污作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需要的辅助设备及人工较少,能够在停靠港口时在水下进行清污作业,不需要特意进坞作业,节省了清污作业时间和进坞成本,提高了清污作业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300与所述底板200铰接。盖板300通过铰接轴等结构与底板200形成转动连接方式,因为现有船舶的空气腔室100的高度有限,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盖板300可以为向下翻转打开,而向上翻转关闭的形式。检修口的形状可以但不限于为圆形或者矩形,还可以为其他的不规则形状。所述底板200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封闭板410,所述第一环形封闭板410位于所述检修口的上方,且所述第一环形封闭板410的内径小于所述检修口的内径;所述盖板300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封闭板420,所述第二环形封闭板420的外径大于所述盖板300的外径,以使所述盖板300与所述检修口平齐时,所述第一环形封闭板410与所述第二环形封闭板420抵接。当向上翻转盖板300关闭检修口时,位于盖板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腔室(100),所述空气腔室(100)包括底板(200),所述底板(200)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底板(200)上活动连接有盖板(300),所述盖板(300)用于封闭所述检修口;/n所述底板(200)与所述盖板(300)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600),所述锁紧机构(600)用于在锁紧时,将所述底板(200)与所述盖板(300)锁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腔室(100),所述空气腔室(100)包括底板(200),所述底板(200)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底板(200)上活动连接有盖板(300),所述盖板(300)用于封闭所述检修口;
所述底板(200)与所述盖板(300)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600),所述锁紧机构(600)用于在锁紧时,将所述底板(200)与所述盖板(300)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00)与所述底板(200)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0)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封闭板(410),所述第一环形封闭板(410)位于所述检修口的上方,且所述第一环形封闭板(410)的内径小于所述检修口的内径;
所述盖板(300)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封闭板(420),所述第二环形封闭板(420)的外径大于所述盖板(300)的外径,以使所述盖板(300)与所述检修口平齐时,所述第一环形封闭板(410)与所述第二环形封闭板(420)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泡润滑减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封闭板(410)和第二环形封闭板(420)的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连通的通孔;
所述第一环形封闭板(410)背向所述第二环形封闭板(420)的一面上固定有与所述通孔同心的螺母(620),所述锁紧机构(600)包括用于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母(620)连接的锁紧螺栓(610)。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静张雨新温保华徐一军杨博刘文华何凯沈童伟钱欣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斯达瑞船舶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