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泳姿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88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泳姿训练装置,包括:上肢训练组件,胸部支撑组件、下肢训练组件以及底座;所述上肢训练组件包括上肢支撑板,上肢支撑板上表面设有上肢柔性滑动轨道,上肢柔性滑动轨道由多个柔性单体连接而成;所述胸部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训练者胸部,并且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下肢训练组件包括下肢支撑板,下肢支撑板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下肢支撑板上表面设有下肢柔性滑动轨道,下肢柔性滑动轨道也由多个柔性单体可拆卸连接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对蛙泳泳姿的训练,在训练时能根据每个人的肢体情况适应性的调节轨道的弧度,使其更好的对每训练者进行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泳姿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游泳训练用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泳姿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游泳可分为竞技游泳和实用游泳,竞技游泳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第二大项目,它包括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以及花样游泳等;而实用游泳在军事上、生产上、生存技能上、生活服务上实用价值较大,如爬泳、蛙泳、侧泳、潜泳、踩水和水上救护等;游泳作为一项生存技能,同时又能强身健体,深受很多人喜爱,因此,越来越多人学习游泳,在学习游泳时,游泳老师会教给我们很多动作,会先在陆地上练熟动作后再进入到水下练习,前期的标准动作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动作不标准,学习效果不佳,那么进入到水下练习后,由于心理的恐惧,更难以将动作做标准,造成学习效果不好,所以陆地上对于姿势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陆地泳姿训练装置,训练轨道是确定好的,每个人训练时手部和脚部的轨迹是相同,这样就很难保证该训练轨道符合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更加难以保证每个人动作的标准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泳姿训练装置,主要适用于对蛙泳泳姿的训练,在训练时能根据每个人的肢体情况适应性的调节轨道的弧度,使其更好的对每个训练者进行训练。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泳姿训练装置,包括:上肢训练组件,胸部支撑组件、下肢训练组件以及底座;所述上肢训练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表面的上肢支撑板,上肢支撑板上表面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上肢柔性滑动轨道,上肢柔性滑动轨道由多个柔性单体连接而成,上肢柔性滑动轨道内设有沿轨道滑动的手套;所述胸部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训练者胸部,并且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下肢训练组件包括下肢支撑板,下肢支撑板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下肢支撑板上表面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下肢柔性滑动轨道,下肢柔性滑动轨道也由多个柔性单体可拆卸连接而成,下肢柔性滑动轨道内设有沿轨道滑动的脚套。上述柔性单体为可任意改变弯曲弧度的塑料轨道,塑料轨道上开设有凹形滑槽;所述手套固定在第一滑轮上,第一滑轮与所述上肢柔性滑动轨道滑动连接;所述脚套固定在第二滑轮上,第二滑轮与所述下肢柔性滑动轨道滑动连接。上述多个柔性单体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成一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板体和第一螺栓,所述柔性单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板体,板体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栓配合的螺纹通孔;所述多个柔性单体连接成一体时,其中一个柔性单体的板体与另一个柔性单体的板体的相对放置,第一螺栓依次穿过两个板体上开设的螺纹通孔。上述上肢支撑板上表面或者下肢支撑板沿横向纵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通孔;所述柔性单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耳板,耳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通孔配合的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和第二螺纹通孔均与第二螺栓螺纹连接。上述上肢支撑板左端向上倾斜一定角度,并固定在第一支撑座上,第一支撑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上述胸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上表面设有腰部护垫,第二支撑座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下肢支撑板右端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并且固定在第三支撑座上,第三支撑座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上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或者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座上,滑块与所述底座上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第二支撑座上固定的滑块和第三支撑座上固定的滑块分别与一齿条固定连接,齿条与齿轮啮合,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上述手套和所述脚套上均设有用于固定手部的固定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泳姿训练装置,能根据蛙泳的训练姿势在陆地上对手部和脚部的姿势同时进行训练,蛙泳训练最重要的就是手部和脚部的姿势,但是不同的人手部和脚部滑动的最佳轨迹是不同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泳姿训练装置,仅仅是提供一种滑动曲线,这样就不能满足不同身高的训练者使用,即使使用也难以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而本申请设有上肢柔性滑动轨道和下肢柔性轨能根据训练者的身材任意调节轨迹的形状,在调节时,只需要将柔性单体固定在上肢支撑板或下肢支撑板上不同位置即可,这时就能调节到该训练者最合适的训练轨迹;同时本申请还能改变上肢训练组件、胸部支撑组件以及下肢训练组件之间的距离,在调节时只需要启动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带动第二支撑座、第三支撑座滑动就能改变上肢训练组件、胸部支撑组件以及下肢训练组件之间的距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柔性滑动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柔性单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滑轮与凹形滑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滑轮与凹形滑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齿条与齿轮啮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上肢柔性滑动轨道;3、上肢支撑板;4、手套;5、下肢柔性滑动轨道;6、下肢支撑板;7、脚套;8、凹形滑槽;9、第一滑轮;10、第二滑轮;11、板体;12、第一螺栓;13、耳板;14、第二螺栓;15、第一支撑座;16、第二支撑座;17、第三支撑座;18、滑块;19、滑槽;20、齿条;21、齿轮;22、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结合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泳姿训练装置,包括:上肢训练组件,胸部支撑组件、下肢训练组件以及底座1;所述上肢训练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的上肢支撑板3,上肢支撑板3上表面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上肢柔性滑动轨道2,上肢柔性滑动轨道2由多个柔性单体连接而成,上肢柔性滑动轨道2内设有沿轨道滑动的手套4;所述胸部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训练者胸部,并且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下肢训练组件包括下肢支撑板6,下肢支撑板6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1连接,下肢支撑板6上表面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下肢柔性滑动轨道5,下肢柔性滑动轨道5也由多个柔性单体可拆卸连接而成,下肢柔性滑动轨道5内设有沿轨道滑动的脚套7。本申请提供的泳姿训练装置,包括上肢训练组件用于训练上肢动作,胸部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训练者胸部,下肢训练组件用于训练下肢动作;在使用时能根据训练者的身高,来改变上肢训练组件、胸部支撑组件以及下肢训练组件之间的距离,在调节时只需要启动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带动第二支撑座、第三支撑座滑动就能改变上肢训练组件、胸部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泳姿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肢训练组件,胸部支撑组件、下肢训练组件以及底座(1);/n所述上肢训练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的上肢支撑板(3),上肢支撑板(3)上表面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上肢柔性滑动轨道(2),上肢柔性滑动轨道(2)由多个柔性单体连接而成,上肢柔性滑动轨道(2)内设有沿轨道滑动的手套(4);/n所述胸部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训练者胸部,并且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1)连接;/n所述下肢训练组件包括下肢支撑板(6),下肢支撑板(6)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1)连接,下肢支撑板(6)上表面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下肢柔性滑动轨道(5),下肢柔性滑动轨道(5)也由多个柔性单体可拆卸连接而成,下肢柔性滑动轨道(5)内设有沿轨道滑动的脚套(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泳姿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肢训练组件,胸部支撑组件、下肢训练组件以及底座(1);
所述上肢训练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的上肢支撑板(3),上肢支撑板(3)上表面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上肢柔性滑动轨道(2),上肢柔性滑动轨道(2)由多个柔性单体连接而成,上肢柔性滑动轨道(2)内设有沿轨道滑动的手套(4);
所述胸部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训练者胸部,并且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1)连接;
所述下肢训练组件包括下肢支撑板(6),下肢支撑板(6)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1)连接,下肢支撑板(6)上表面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下肢柔性滑动轨道(5),下肢柔性滑动轨道(5)也由多个柔性单体可拆卸连接而成,下肢柔性滑动轨道(5)内设有沿轨道滑动的脚套(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泳姿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单体为可任意改变弯曲弧度的塑料轨道,塑料轨道上开设有凹形滑槽(8);所述手套(4)固定在第一滑轮(9)上,第一滑轮(9)与所述上肢柔性滑动轨道(2)滑动连接;所述脚套(7)固定在第二滑轮(10)上,第二滑轮(10)与所述下肢柔性滑动轨道(5)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泳姿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柔性单体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成一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板体(11)和第一螺栓(12),所述柔性单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板体(11),板体(11)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栓(12)配合的螺纹通孔;所述多个柔性单体连接成一体时,其中一个柔性单体的板体(11)与另一个柔性单体的板体(11)的相对放置,第一螺栓(12)依次穿过两个板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奋山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