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侧滑轮椅,属于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轮椅架、调整板、两个万向联轴杆、左气缸、右气缸、倾角控制单元和滚轮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倾角控制单元中的陀螺仪组件采集加速度数据,进而通过控制单元计算离心力,调节气缸组件,能够保证使用者在进行转弯时,即使收到离心力也可保持平稳的坐姿;此外通过气缸组件的调整,能够通过电动轮椅自身来抵消离心力,增加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侧滑轮椅
本技术涉及护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侧滑轮椅。
技术介绍
现阶段,处于康复期阶段或丧失行走能力的病员通过电动轮椅进行代步,电动轮椅的便捷性解决了使用者的出行的问题。但在湿滑路面拐弯处行驶时、或在拐弯处行驶速度较快时,电动轮椅会因离心力的作用出现侧滑现象,甚至出现翻车,由于使用者的行走能力、自理能力较低下,会对使用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电动轮椅因离心力的作用出现侧滑现象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侧滑轮椅。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侧滑轮椅,所述防侧滑轮椅,包括:轮椅架、调整板、两个万向联轴杆、左气缸、右气缸、倾角控制单元和滚轮装置;所述调整板上侧面的中线位置通过所述万向联轴杆安装在所述轮椅架底侧面,两个所述万向联轴杆并列设置在所述调整板中线位置上;所述调整板的左右两翼位置通过所述左气缸和所述右气缸安装在所述轮椅架底侧;所述倾角控制单元安装在所述调整板底侧的中线位置上;所述倾角控制单元与所述左气缸和所述右气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左气缸和所述右气缸的伸缩状态;所述滚轮装置设置在所述调整板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倾角控制单元,包括:陀螺仪组件、控制单元;所述陀螺仪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左气缸和所述右气缸连接。优选的,所述左气缸,包括:电磁阀组件、电动气缸组件、气缸座和连接座;所述电磁阀组件设置在所述调整板的左翼上,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并控制所述电动气缸组件的启停;所述气缸座固在所述轮椅架的底侧面,安装所述电动气缸组件的固定端;所述连接座固在所述调整板左翼的上侧面,安装所述电动气缸组件的伸缩端。优选的,所述滚轮装置,包括:电驱动滚轮、供电组件和操作盘;所述电驱动滚轮设置在所述调整板的两侧;所述供电组件设置在所述调整板底面侧,通过所述操作盘与所述电驱动滚轮练级;所述操作盘设置在所述轮轮椅架上。优选的,所述供电组件还与所述电动气缸组件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调整板的左右两翼上分别设置有辅助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包括:轮椅架、调整板、两个万向联轴杆、左气缸、右气缸、倾角控制单元和滚轮装置;本技术中通过倾角控制单元中的陀螺仪组件采集加速度数据,进而通过控制单元计算离心力,调节气缸组件,能够保证使用者在进行转弯时,即使收到离心力也可保持平稳的坐姿;此外通过气缸组件的调整,能够通过电动轮椅自身来抵消离心力,增加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防侧滑轮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防侧滑轮椅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调整板的连接示意图;其中,1-轮椅架;2-调整板;3-万向联轴杆;4-左气缸;5-右气缸;6-倾角控制单元;7-滚轮装置;8-辅助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侧滑轮椅,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侧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防侧滑轮椅,包括:轮椅架1、调整板2、两个万向联轴杆3、左气缸4、右气缸5、倾角控制单元6和滚轮装置7;调整板的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调整板2上侧面的中线位置通过所述万向联轴杆3安装在所述轮椅架1底侧面,两个所述万向联轴杆3并列设置在所述调整板2中线位置上,因此调整板2只可绕中线位置进行左右翻转,不能进行前后翻转;所述调整板2的左右两翼位置通过所述左气缸4和所述右气缸5安装在所述轮椅架1底侧,所述左气缸4和右气缸5用于调整所述调整板2的翻转角度,在保持轮椅架1端正平稳的状态下,调整板2带动滚轮装置7调整高度差,抵消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所述倾角控制单元6安装在所述调整板2底侧的中线位置上,所述倾角控制单元6实时采集电动轮椅的三轴加速度数据,并根据所述加速度数据计算离心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小,进而控制左气缸4和右气缸5进行高低调整,抵消离心力,其中涉及到的具体物理计算过程,在此不加以赘述;所述倾角控制单元6与所述左气缸4和所述右气缸5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左气缸4和所述右气缸5的伸缩状态;所述滚轮装置7设置在所述调整板2的两侧,所述轮椅架1,包括:座板、扶手、脚蹬板、椅背,所述椅背铰接在所述座板上,可旋转调整倚靠角度;所述脚蹬板铰接在所述座板上,可旋转调整角度;所述扶手固接在所述座板两侧。所述倾角控制单元6,包括:陀螺仪组件、控制单元;所述陀螺仪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左气缸4和所述右气缸5连接。所述陀螺仪组件,实时采集所述电动轮椅的加速度数据,并以脉冲信号的方式传递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加速度数据计算出倾角数据,并制定倾角指令,传递至气缸组件。所述控制单元在制定倾角指令之前,会基于离心力的大小进行进行判断,若受到的离心力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制定倾角指令;否则不制定。左气缸4和右气缸5的伸缩距离有限,左气缸4优先接收倾角指令进行调整,当调整至极限时,右气缸5再进行调整。所述左气缸4,包括:电磁阀组件、电动气缸组件、气缸座和连接座;所述电磁阀组件设置在所述调整板2的左翼上,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并控制所述电动气缸组件的启停;所述气缸座固在所述轮椅架1的底侧面,安装所述电动气缸组件的固定端;所述连接座固在所述调整板2左翼的上侧面,安装所述电动气缸组件的伸缩端,所述电磁阀组件根据接收的所述倾角指令,控制电动气缸组件进行对应的收放。所述右气缸5与所述左气缸4的结构一致。所述左气缸4和右气缸5的初试状态为半收放状态,根据调整指令可进行伸和缩的调整。所述倾角指令,包括伸和缩两种指令类型。所述滚轮装置7,包括:电驱动滚轮、供电组件和操作盘;所述电驱动滚轮设置在所述调整板2的两侧;所述供电组件设置在所述调整板2底面侧,通过所述操作盘与所述电驱动滚轮练级;所述操作盘设置在所述轮轮椅架上。所述供电组件还与所述电动气缸组件电连接。所述调整板2的左右两翼上分别设置有辅助轮8。当使用者利用所述电动轮椅进行代步行驶时,所述陀螺仪组件会实时采集所述电动轮椅的三轴加速度数据,并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加速度数据计算电动轮椅所受到的离心力的大小数据和方向数据,并根据所述大小数据和方向数据进行判断,若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制定倾角指令,发送至左气缸4和右气缸5,所述左气缸4和右气缸5根据倾角指令执行对应的伸或缩,当离心力的角度较大时,需要左气缸4和右气缸5共同调整,离心力的角度较小时,仅调整左气缸4。在左气缸4和右气缸5的带动下,所述调整板2沿中线位置进行翻转调整,保持轮椅架1端正的状态,并通过调整板2带动滚轮装置7抵消离心力。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侧滑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滑轮椅,包括:轮椅架(1)、调整板(2)、两个万向联轴杆(3)、左气缸(4)、右气缸(5)、倾角控制单元(6)和滚轮装置(7);/n所述调整板(2)上侧面的中线位置通过所述万向联轴杆(3)安装在所述轮椅架(1)底侧面,两个所述万向联轴杆(3)并列设置在所述调整板(2)中线位置上;/n所述调整板(2)的左右两翼位置通过所述左气缸(4)和所述右气缸(5)安装在所述轮椅架(1)底侧;/n所述倾角控制单元(6)安装在所述调整板(2)底侧的中线位置上;/n所述倾角控制单元(6)与所述左气缸(4)和所述右气缸(5)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左气缸(4)和所述右气缸(5)的伸缩状态;/n所述滚轮装置(7)设置在所述调整板(2)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侧滑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滑轮椅,包括:轮椅架(1)、调整板(2)、两个万向联轴杆(3)、左气缸(4)、右气缸(5)、倾角控制单元(6)和滚轮装置(7);
所述调整板(2)上侧面的中线位置通过所述万向联轴杆(3)安装在所述轮椅架(1)底侧面,两个所述万向联轴杆(3)并列设置在所述调整板(2)中线位置上;
所述调整板(2)的左右两翼位置通过所述左气缸(4)和所述右气缸(5)安装在所述轮椅架(1)底侧;
所述倾角控制单元(6)安装在所述调整板(2)底侧的中线位置上;
所述倾角控制单元(6)与所述左气缸(4)和所述右气缸(5)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左气缸(4)和所述右气缸(5)的伸缩状态;
所述滚轮装置(7)设置在所述调整板(2)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滑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控制单元(6),包括:陀螺仪组件、控制单元;
所述陀螺仪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左气缸(4)和所述右气缸(5)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吴德刚,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康利康复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