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朝斌专利>正文

视网膜裂孔术中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68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视网膜裂孔术中定位装置,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管体,管体的下端端面设有推顶块,推顶块的轴心部位处开设有上下贯通推顶块的贯通孔,管体内设有沿管体的轴向方向移动的标志杆,标志杆的下端端部延伸至贯通孔内,标志杆的下端端部设有能伸出贯通孔外对巩膜产生压痕的压痕结构,压痕结构呈由上至下渐扩的圆锥结构,标志杆的上端设有伸出管体外并能控制杆志杆上下移动的控制部,标志杆与管体上设有控制标志杆的移动最长距离为2mm并使标志杆向下移动后能向上弹性复位的弹性限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能完成查找、标记及定位的一系列动作,整个过程只需一个部件来实现,无需中途更改器械,定位痕迹明显,操作简易,定位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视网膜裂孔术中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视网膜裂孔术中定位的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视网膜裂孔是视网膜的一处全层裂开,就象衣服有一破口一样。一般是由于视网膜有变性区,由于玻璃体的牵拉形成裂孔。视网膜裂孔的形成是视网膜和玻璃体两种组织变性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是与老年人或高度近视的玻璃体和视网膜的变性有关。视网膜裂孔的定位是视网膜脱离修复术中关键而重要的步骤,此定位操作目前手术医师是先借助现有的手术器械来对视网膜裂孔的查找,查找后定位,定位后再对其进行标记,以完成视网膜裂孔的术中定位操作。传统的视网膜裂孔术中查找方法是在间接检眼镜或显微镜直视下用镊子或冷凝头、顶压器顶压巩膜,明确裂孔在巩膜外的位置;利用缝线标记法、染色标记法、冷凝器标记法和透热标记法在裂孔相应的巩膜外做标志。此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易产生对裂孔位置的判断误差:用镊子、电凝头或冷凝头定位,由于在巩膜上顶压面积大,痕迹往往不明显,即便有些顶压痕迹依稀可以辨认,但由于其分辨率较低,当对该裂孔进行修复手术时,会因手术医师辨认上的差别而导致有些医师对裂孔发生位置的错误判断;2、上述查找、定位及标记的整一个操作均无法一次完成,需要切换不同的器械来完成,操作繁琐,且分开操作易造成偏离,使定位不精准。有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查找、定位及标记操作一次完成,并无需更换器械,定位痕迹明显,操作简易,定位精准的视网膜裂孔术中定位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视网膜裂孔术中定位装置,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管体,以管体的轴向方向为上下方向,上述管体的下端端面设有与管体垂直并横卧设置的推顶块,上述推顶块呈圆柱结构,上述推顶块的轴心部位处开设有上下贯通推顶块的贯通孔,上述管体内设有沿管体的轴向方向移动的标志杆,上述标志杆的下端端部延伸至上述贯通孔内,且上述标志杆的下端端部设有能伸出贯通孔外对巩膜产生压痕的压痕结构,上述压痕结构呈由上至下渐扩的圆锥结构,上述标志杆的上端设有伸出管体外并能控制杆志杆上下移动的控制部,上述标志杆与上述管体上设有控制标志杆的移动最长距离为2mm并使标志杆向下移动后能向上弹性复位的弹性限位结构。上述管体具有圆柱段和圆锥段,圆锥段处于圆柱段的下方,且圆锥段与圆柱段螺合在一起,上述标志杆具有粗圆杆部和细圆杆部,粗圆杆部处于上述圆柱段内,上述圆柱段呈中空结构,上述细圆杆部处于上述圆锥段内,上述圆锥段上开设有供细圆杆部相匹配穿过的通孔,上述细圆杆部的外径为1.8mm。上述推顶块的底面中心部位处向上凹设有弧形凹缺,上述推顶块位于弧形凹缺上方设有其一端与弧形凹缺相通、另一端通至推顶块顶面外的贯通圆孔,上述贯通圆孔与上述细圆杆部相匹配,上述细圆杆部的下端端部处于贯通圆孔内,且上述弧形凹缺内设有下圆圈,上述下圆圈的底面与上述推顶块的底面相齐平,上述下圆圈与上述标志杆的下端端部之间设有若干根沿下圆圈周向方向均匀间隔环绕分布的连杆,各连杆的第一端端部与上述下圆圈的顶面一体成型连接,各连杆的第二端端部与上述标志杆的下端端部一体成型连接,上述下圆圈与各连杆构成所述的压痕结构。上述标志杆的下端端面向上凹设有凹槽,此凹槽的槽壁厚度由上至下渐缩,且上述标志杆的下端端面位于凹槽槽口外的部位呈向下凸的凸弧结构,上述凸弧结构为所述的压痕结构。上述管体的内管壁位于圆锥段与圆柱段连接处凸设有下凸环,上述下凸环上开设有供标志杆穿过的穿过孔,上述标志杆外套设有弹簧,上述标志杆位于下凸环的上方设有上凸环,上述弹簧张紧于上述上凸环与下凸环之间,上述弹簧、下凸环与上凸环构成所述的弹性限位结构。上述管体的上端端面开设有上通孔,上述标志杆的上端端部伸出管体外,上述弹簧压缩到全密合的长度为2mm,上述标志杆位于管体外的部位为所述标志杆的控制部。上述标志杆的上端端部外侧壁凸设有闭环形压板,上述闭环形压板的底面与管体顶面之间的间距为2mm。上述标志杆的上端端部一侧固设有与杆志杆垂直的操作横杆,操作横杆的轴线与推顶块的轴线相平行,上述管体位于操作横杆处开设有沿管体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通孔,上述操作横杆的自由端端部伸入上述条形通孔外,且上述操作横杆的自由端部固设有其外径大于条形通孔孔径的推动头,推动头背向条形通孔的一面设有若干条凸条,各凸条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上述操作横杆与上述推动头为所述标志杆的控制部,上述条形通孔的长度为2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视网膜裂孔术中定位装置,应用前先操作控制部使压痕结构伸出推顶块外,并蘸取美兰,之后释放控制部,压痕结构收缩回推顶块内,之后医师利用推顶块将患者的巩膜向上推顶查找裂孔,查找到裂孔后再按压控制部,压痕结构伸入推顶块外,巩膜对位于裂孔处的表面产生压痕,而操作者采用自身的力来按压控制部使压痕结构的压痕形成较为深,定位痕迹明显,同时,压痕结构上的美兰对此压痕进行标记,完成查找、标记及定位的一系列动作,整个过程只需一个部件来实现,无需中途更改器械,操作简易,定位精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的视网膜裂孔术中定位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管体1,以管体1的轴向方向为上下方向,管体1的下端端面设有与管体垂直并横卧设置的推顶块2,推顶块2呈圆柱结构,推顶块2为沿管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体,推顶块呈实心结构,推顶块2的轴心与管体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推顶块2的轴心部位处开设有上下贯通推顶块2的贯通孔21,管体1内设有沿管体1的轴向方向(即上下方向)移动的标志杆3,标志杆3的下端端部延伸至贯通孔21内,且标志杆3的下端端部设有能伸出贯通孔21外对巩膜产生压痕的压痕结构,压痕结构呈由上至下渐扩的圆锥结构,优选的是,推顶块2的底面中心处向上凹设有弧形凹缺211,推顶块2位于弧形凹缺211上方处开设有下端与弧形凹缺211相通,上端通至推顶块2顶面处的贯通圆孔212,管体1具有圆柱段11和圆锥段12,圆锥段12处于圆柱段11的下方,且圆锥段12与圆柱段11螺合在一起,标志杆3具有粗圆杆部和细圆杆部,粗圆杆部处于圆柱段11内,细圆杆部处于圆锥段12内,细圆杆部的直径为1.8mm,圆柱段12呈中空管体,圆锥段12内开设有与细圆杆部相匹配的细通孔,细圆杆部穿过细通孔至贯通孔21内,贯通圆孔212的孔径略大于细圆杆部的外径。所述弧形凹缺211内设有下圆圈41,下圆圈41的底面与推顶块2的底面相齐平,下圆圈41与细圆杆部的自由端端部之间具有间距,且下圆圈41的直径与弧形凹缺211的最大内径相匹配,下圆圈41与细圆杆部之间设有若干根沿下圆圈41周向方向均匀间隔环绕分布的连杆42,各连杆42的第一端端部与下圆圈4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视网膜裂孔术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管体,以管体的轴向方向为上下方向,上述管体的下端端面设有与管体垂直并横卧设置的推顶块,上述推顶块呈圆柱结构,上述推顶块的轴心部位处开设有上下贯通推顶块的贯通孔,上述管体内设有沿管体的轴向方向移动的标志杆,上述标志杆的下端端部延伸至上述贯通孔内,且上述标志杆的下端端部设有能伸出贯通孔外对巩膜产生压痕的压痕结构,上述压痕结构呈由上至下渐扩的圆锥结构,上述标志杆的上端设有伸出管体外并能控制杆志杆上下移动的控制部,上述标志杆与上述管体上设有控制标志杆的移动最长距离为2mm并使标志杆向下移动后能向上弹性复位的弹性限位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视网膜裂孔术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管体,以管体的轴向方向为上下方向,上述管体的下端端面设有与管体垂直并横卧设置的推顶块,上述推顶块呈圆柱结构,上述推顶块的轴心部位处开设有上下贯通推顶块的贯通孔,上述管体内设有沿管体的轴向方向移动的标志杆,上述标志杆的下端端部延伸至上述贯通孔内,且上述标志杆的下端端部设有能伸出贯通孔外对巩膜产生压痕的压痕结构,上述压痕结构呈由上至下渐扩的圆锥结构,上述标志杆的上端设有伸出管体外并能控制杆志杆上下移动的控制部,上述标志杆与上述管体上设有控制标志杆的移动最长距离为2mm并使标志杆向下移动后能向上弹性复位的弹性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裂孔术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管体具有圆柱段和圆锥段,圆锥段处于圆柱段的下方,且圆锥段与圆柱段螺合在一起,上述标志杆具有粗圆杆部和细圆杆部,粗圆杆部处于上述圆柱段内,上述圆柱段呈中空结构,上述细圆杆部处于上述圆锥段内,上述圆锥段上开设有供细圆杆部相匹配穿过的通孔,上述细圆杆部的外径为1.8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网膜裂孔术中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推顶块的底面中心部位处向上凹设有弧形凹缺,上述推顶块位于弧形凹缺上方设有其一端与弧形凹缺相通、另一端通至推顶块顶面外的贯通圆孔,上述贯通圆孔与上述细圆杆部相匹配,上述细圆杆部的下端端部处于贯通圆孔内,且上述弧形凹缺内设有下圆圈,上述下圆圈的底面与上述推顶块的底面相齐平,上述下圆圈与上述标志杆的下端端部之间设有若干根沿下圆圈周向方向均匀间隔环绕分布的连杆,各连杆的第一端端部与上述下圆圈的顶面一体成型连接,各连杆的第二端端部与上述标志杆的下端端部一体成型连接,上述下圆圈与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朝斌
申请(专利权)人:林朝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