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腔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62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腔体的装置,包括中心端部和锚定支架,锚定支架由中心端部发散出来的多根具有弹性的支撑杆围成,锚定支架的支撑杆的局部或全部区域设置有自适应结构,当锚定支架受到腔体内壁挤压时,自适应结构随即做出弯曲形变反应,使得锚定支架适应性贴合于腔体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能自适应各种不同形态的左心耳,适应性更广,大大降低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腔体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腔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丧失,引起血液滞留在左心耳,另外左心耳独特的解剖结构以及内部肌小梁的凹凸不平,使滞留的血液产生涡流,促进血栓的形成,血栓从左心耳脱落,进入动脉系统,可能引起肺栓塞、脑梗塞、心肌梗塞等,其中血栓脱落最严重的结局是脑梗阻,由于血栓滞留在大脑的血管中,限制血液流动,引起卒中。一旦发生脑卒中,轻则致残,重则致死。目前对于高危房颤患者的预防策略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外科左心耳结扎术和左心耳封堵术,而应用左心耳封堵术以减少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塞事件正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左心耳封堵术不同于其它治疗方案,是一种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的创新术式。它通过封堵左心耳,预防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从而避免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发生。左心耳封堵术可以减少外科手术带来的风险及创伤,也能消除患者对于长期抗凝治疗的依赖,避免了患者因抗凝药物所产生的不耐受、出血事件和依从性等问题,也为对抗凝药物具有禁忌症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左心耳封堵术的关键设备是封堵器。目前市场上封堵器锚定架的结构多样,但按产品形态,无外乎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组成锚定架的多根杆的远端呈自由开放状态,锚定架形成伞状或碗状结构,以LAmbre产品(专利号:CN201480073126.X)和WATCHMAN产品(专利号:CN201280054920.0)为代表;第二种是远端封闭且固定连接,形成笼状结构,以上海普实的LACbes产品(专利号:CN201610565731.X)为代表。第一种封堵器锚定架的缺点为:1.远端为开放状态,杆的远端会接触到输送鞘内壁,而杆的远端比较尖锐,易造成刮鞘和可能无法从鞘管中释放出来的风险,因此不能采用常规封堵器安装和释放的手术方式(封堵器装进短鞘后,短鞘与长鞘连接,再推送封堵器进长鞘内,再释放封堵器),这种结构需要封堵器预装在长鞘内,因此所需输送鞘径较大,适应症范围有局限;2.目前采用的措施是在远端形成球头,但依然存在从鞘管中释放出来的阻力较大,操作者手感体验较差的弊端,且球头与杆远端经焊接等方式连接,存在耐腐蚀性差等问题;3.尤为重要的是,远端为开放状态,杆的远端比较尖锐,且杆特别的刚硬,而左心耳内壁特别薄,即便是杆的远端采用球头的应对措施,在术者从鞘管中推送封堵器出来的过程中,以及释放到目标位置后,依旧会刺伤左心耳;4.杆的远端开放,丝毫不受约束,锚定架在左心耳内的形态大有不同,锚定效果很难有效保证。第二种封堵器锚定架的的缺点为:1.远端为封闭状态,对于制造商而言,封闭连接的制造工艺繁琐,包括涉及到需额外设计的套管和固定连接工艺,制造成本增加;目前常用的固定连接工艺为焊接,其连接失效的故障发生地比较频繁,临床上经常发生锚定架脱丝或散架现象;2.由于需要额外设计套管等连接结构,造成压缩进入输送鞘管的鞘径较大,限制了适应范围;3.尤为重要的是,远端杆特别刚硬,而左心耳内壁特别薄,即便是封闭的远端(以及套管)采用球头等应对措施,在术者从鞘管中推送封堵器出来的过程中,以及释放到目标位置后,依旧会戳穿左心耳内壁,造成心包填塞、穿孔、心包积液等风险;4.锚定架为封闭网格状结构,径向支撑力大,因此其在左心耳中解剖形态适应性不好,容易过度矫正左心耳的形态,锚定架的腰部易对左心耳的接触区域造成局部刺激及炎症反应;5.锚定架在左心耳中随着心脏的跳动,会在其固定连接点处造成应力集中和疲劳,由于锚定架的杆采用的是刚且硬的结构设计,因此锚定架的杆,特别是锚定架的远端会磨损左心耳的内腔组织,甚至刺伤左心耳内壁,造成心包填塞、穿孔、心包积液等风险;6.锚定架为封闭笼状结构,锚定架的杆采用的是刚且硬的结构设计,因此远端固定连接点相对于锚定架的近端而言,其位置相对是一成不变的,而左心耳的解剖形态中,约有80%的是双叶或多叶左心耳,也就是说左心耳的深浅不一,当左心耳开口处与左心耳内分叶的脊之间的距离(即锚定区的深度)过小,尤其是在小于锚定架腰部的高度时,锚定架很难完全塞入到左心耳内,因此这种情况不适合放置此类封堵器。综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自适应腔体的装置,便于术中安全顺利地释放,且能自适应各种左心耳解剖学形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腔体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封堵器的锚定装置不能适应各种左心耳解剖学形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自适应腔体的装置,包括中心端部和锚定支架,所述锚定支架由所述中心端部发散出来的多根具有弹性的支撑杆围成,所述锚定支架的所述支撑杆的局部或全部区域设置有自适应结构,当所述锚定支架受到腔体内壁挤压时,所述自适应结构随即做出弯曲形变反应,使得所述锚定支架适应性贴合于所述腔体内壁。优选的,所述锚定支架自所述中心端部朝远端内凹延伸形成第一弯曲部,从所述第一弯曲部远离所述中心端部的一端朝近端外凸延伸形成第二弯曲部,从第二弯曲部远离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一端朝远端方向延伸形成过渡部;多根所述支撑杆沿所述中心端部的中轴线呈圆周旋转对称,形成碗状的所述锚定支架;在所述过渡部内,多根支撑杆首和/或尾相接形成波状结构;所述锚定支架上设置有锚定结构。优选的,还包括从所述锚定支架远端沿靠近所述中心端部的中轴线的方向延伸并汇集于汇集点的汇集部,使所述装置形成笼状,在所述汇集部设置有自适应结构。优选的,所述自适应结构的弯曲模量不超过非自适应结构弯曲模量的1/10。优选的,所述自适应结构为三维螺旋型结构,所述三维螺旋型结构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丝径为0.05-0.2mm,所述弹簧的整体直径为0.2-1mm;或者所述自适应结构为二维S型结构,所述二维S型结构的实体杆宽≤整体宽度的1/2;或者所述自适应结构为线型结构,且所述线型结构中最小横截面积≤非自适应结构的横截面积的1/2。优选的,所述汇集部的所述自适应结构为三维螺旋型结构,所述三维螺旋型结构为弹簧;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弹簧在数量和位置上一一对应,多根所述支撑杆与多根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多根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汇集,并形成所述汇集点;或者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偶数,所述弹簧的数量为所述支撑杆数量的一半,多根所述支撑杆与多根所述弹簧的两端连接,多根所述弹簧在每根弹簧的中间区域相互穿插缠绕实现连接,并形成所述汇集点。优选的,所述汇集部的所述自适应结构为二维S型结构。优选的,在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过渡连接结构,部分所述弹簧缠绕在所述过渡连接结构上,使得所述过渡连接结构与所述弹簧形成缓冲连接区;或者在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增强连接结构,所述弹簧在所述增强连接结构处形成限位连接或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自适应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后,延伸出所述锚定支架外,并形成锚定结构。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阻流膜,所述第一阻流膜是由多层包覆薄膜组成,多层包覆薄膜将所述锚定支架的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腔体的装置,包括中心端部和锚定支架(10),所述锚定支架(10)由所述中心端部发散出来的多根具有弹性的支撑杆围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支架(10)的所述支撑杆的局部或全部区域设置有自适应结构,当所述锚定支架(10)受到腔体内壁挤压时,所述自适应结构随即做出弯曲形变反应,使得所述锚定支架(10)适应性贴合于所述腔体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腔体的装置,包括中心端部和锚定支架(10),所述锚定支架(10)由所述中心端部发散出来的多根具有弹性的支撑杆围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支架(10)的所述支撑杆的局部或全部区域设置有自适应结构,当所述锚定支架(10)受到腔体内壁挤压时,所述自适应结构随即做出弯曲形变反应,使得所述锚定支架(10)适应性贴合于所述腔体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支架(10)自所述中心端部朝远端内凹延伸形成第一弯曲部(11),从所述第一弯曲部(11)远离所述中心端部(20)的一端朝近端外凸延伸形成第二弯曲部(12),从第二弯曲部(12)远离所述第一弯曲部(11)的一端朝远端方向延伸形成过渡部(13);多根所述支撑杆沿所述中心端部(20)的中轴线呈圆周旋转对称,形成碗状的所述锚定支架(10);在所述过渡部(13)内,多根支撑杆首和/或尾相接形成波状结构;所述锚定支架(10)上设置有锚定结构(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锚定支架(10)远端沿靠近所述中心端部(20)的中轴线的方向延伸并汇集于汇集点的汇集部(30),使所述装置形成笼状,在所述汇集部(30)设置有自适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结构的弯曲模量不超过非自适应结构弯曲模量的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结构为三维螺旋型结构,所述三维螺旋型结构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丝径为0.05-0.2mm,所述弹簧的整体直径为0.2-1mm;或者所述自适应结构为二维S型结构,所述二维S型结构的实体杆宽≤整体宽度的1/2;或者所述自适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彪张丽红邵烨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迪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