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24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白蚁诱杀的技术领域。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包括木质外壳,在木质外壳内安装有白蚁诱杀报警模块,所述的白蚁诱杀报警模块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饵料腔,在饵料腔的外壁上开设有引诱孔,所述的引诱孔的朝向木质外壳,在壳体内设有灭杀腔,饵料腔通过通孔与灭杀腔联通;饵料腔连接有报警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实现引诱和灭杀双重功能,饵料和饵剂不容易受潮,使用时间长,能实现自动报警的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白蚁灭杀结构的功能单一,只能触发报警,或者只能直接灭杀,在装置内的饵料和饵剂容易发霉导致机构失效,使用时间短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白蚁诱杀的
,尤其涉及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白蚁是世界五大害虫之一,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用无不遭受其侵害,我国每年因其危害而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人民币。白蚁危害物体都是隐蔽进行,不易被人发现,被危害物体表面形似完好,里面千疮百孔,一旦发现已经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它们的食物十分广泛,凡含纤维素的物质均是其食物,例如房屋建筑物以及装饰装修、仓储物质、棉麻制品、书籍和铁路枕木等,同时其体内分泌的蚁酸,还会腐蚀钢筋,使混凝土变性,因此还会危害江河堤围和水库土坝,造成决堤跨坝的重大危害。为了实现白蚁的防治,人们设计了埋入地底的带有饵料的白蚁监控装置。现有技术的一般防治步骤为:1、将装置埋到土壤里;2、定期打开检查是否有白蚁,如果没有白蚁,则放回原处,过段时间再检查,如果有白蚁,则用粉状药物喷在白蚁身上,再放回原处;3、定期更换全新装置并重复上述步骤。现有的白蚁监控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难以确定目标位置是否有白蚁以及白蚁何时取食,容易造成无效工作;2、当目标位置白蚁数量较少时,若进行喷药,不但白蚁带回巢内的药剂量小,喷药效果差,还易使白蚁受惊扰而转移,从而影响白蚁防治效果;3、无法确定目标位置的白蚁种类以及白蚁喜食的饵料种类;4、在白蚁取食之前,装置内的饵料容易变质,难以实现引诱白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实现引诱和灭杀双重功能,饵料和饵剂不容易受潮,使用时间长,能实现自动报警的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白蚁灭杀结构的功能单一,只能触发报警,或者只能直接灭杀,在装置内的饵料和饵剂容易发霉导致结构失效,使用时间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省电效果好,安全可靠性高的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白蚁灭杀装置内电路需要一直耗电,白蚁装置一直带电,安全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包括木质外壳,在木质外壳内安装有白蚁诱杀报警模块,所述的白蚁诱杀报警模块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饵料腔,在饵料腔的外壁上开设有引诱孔,所述的引诱孔的朝向木质外壳,在壳体内设有灭杀腔,饵料腔通过通孔与灭杀腔联通;饵料腔连接有报警电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很多时候是需要将白蚁诱杀结构放置在土壤下面,容易受潮,从而影响位于结构内的饵料和饵剂的性能,长期位于地下,容易发霉导致失效,不能再引诱和杀灭白蚁,因此本技术的结构,设置一个木质外壳在白蚁诱杀报警模块外,不但可以引诱白蚁过来,还可以让模块内的饵料和饵剂不会发霉,因为模块内与外界接触的位置,就是引诱孔处,而引诱孔位于木质外壳内,不会直接与外界接触,木质外壳阻隔了引诱孔与外界的接触,从而保证了饵料和饵剂的药性。使得产品可以长期保存,避免了其埋入地下而导致的变质问题,保证了灭杀效果。木质外壳可以是位于引诱孔外的两个木板,也可以是长方体或者圆柱体,在外壳上开设空腔或者开口来放置白蚁诱杀报警模块。白蚁诱杀报警模块可以放置在木质外壳内的密闭腔内,也可以是位于木质外壳的一个卡槽内等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的木质外壳上开设有开口腔,所述的白蚁诱杀报警模块位于开口腔内。方便对白蚁诱杀报警模块的安装,同时因为白蚁诱杀报警模块的壳体是密闭的塑料材质成型的,只需要在壳体设置有引诱孔的位置布置木质材料进行引诱和防潮就可以,不需要木质外壳整体密闭,节省材料。作为优选,所述的白蚁诱杀模块的饵料腔一侧位于木质外壳内,灭杀腔的外壁与木质外壳平齐。让引诱孔位于木质外壳内,提高防潮效果,而密闭的灭杀腔位于外侧,不会受到影响。作为优选,所述的木质外壳上开设有引导槽,所述的引导槽与白蚁诱杀报警模块上的引诱孔之间的距离最短。木质外壳为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上表面开设开口槽,白蚁诱杀报警模块的引诱孔朝下,引诱孔更靠近长方体的下表面,在长方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平行的引导槽,引导槽距离引诱孔近,从而更容易吸引白蚁到引诱孔处,同时,设置引导槽的结构也比较简单。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端盖和本体,所述的饵料腔位于端盖内,引诱孔开设在端盖上。端盖和本体扣合形成一个整体的壳体,方便填装饵料和饵剂,同时将饵料腔布置的端盖上,给灭杀腔和电路板等留下了足够多空间。端盖和本体上下布置,方便在壳体内部布置饵料腔、灭杀腔和电路容纳腔,让各个腔体能相互独立,又相互连通,最大程度利用壳体内空间,整个壳体只有端盖上的引诱孔是连通外界的,其余部分都密闭在壳体内。保证壳体内各部件的性能不会受影响。作为优选,所述的端盖内设有端盖隔板,端盖隔板的一侧为饵料腔,端盖的隔板的另一侧为上灭杀腔,在端盖隔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数量小于引诱孔的数量。灭杀腔和饵料腔通过隔板隔开,保证了灭杀腔的密闭性。通孔是灭杀腔上的供白蚁进出的通道,通孔与引诱孔的中心线平行,能很好的引导白蚁的走向,同时,通孔的数量少,能尽量降低灭杀腔内受潮,导致饵剂失效的风险。作为优选,在本体内设有本体隔板,本体隔板的一侧设有下灭杀腔,下灭杀腔与端盖内上灭杀腔的连通形成灭杀腔;在本体隔板的另一侧设有电路容纳腔,端盖的饵料腔位于电路容纳腔上方,在饵料腔与电路容纳腔之间设有触发开关安装座。上、下灭杀腔连通形成灭杀腔,而灭杀腔的另一侧通过触发开关安装座分隔为饵料腔和电路容纳腔。饵料腔位于电路容纳腔的上方,能方便快捷的直接触发电路,形成报警。整个壳体内部的结构分布更为合理。触发开关安装座上安装有电路板等后通过灌胶实现密封。作为优选,所述的饵料腔的封闭端安装有触发开关,触发开关连接有报警电路,所述的壳体上的引诱孔的开孔方向与触发开关的触发方向垂直,所述的饵料腔内的饵料为颗粒状,饵料压紧在触发开关上,所述的触发开关为常闭式按压开关。白蚁通过啃食饵料腔内的饵料,从而让开关连通,触发了报警电路,从而警醒人们,此处有白蚁。颗粒状的饵料在白蚁吃了以后,压力能迅速传到触发开关上,从而能更快的触发报警电路。触发开关为常闭式按压开关。常闭式按压开关在按钮没有按下时,电路接通处于联通状态,而当按钮被按下时,电路断开,处于断电状态。没有白蚁时,饵料压实在饵料腔内,触发开关处于常开状态,报警电路不通电,一直处于断电状态,白蚁诱杀结构也就处于断电状态,安全姓高,而且不耗电。当有白蚁来的时候,由于触发开关上的压力变化,从而触发开关处于常闭状态,报警电路连通,此时形成报警。作为优选,所述的饵料腔的长度与灭杀腔的长度比为1:3~1:6。作为优选,所述的引诱孔处设有薄膜,薄膜位于饵料腔的内壁。进一步防潮,塑料薄膜可以有效防止水汽的侵入,但是对白蚁并不会构成障碍,白蚁可以钻穿塑料薄膜吃到饵料和饵剂。因此,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具备下述优点:结构简单,模块化程度高,可以使用的范围广,在白蚁诱杀报警模块外设置木质外壳,可以有效防止饵料和饵剂失效,还可以引诱白蚁,提高了白蚁的引诱和灭杀性能;由于使用机械式弹性开关并且配合断电式保护电路,使得整个结构可靠性高,减少信息的误报率和漏报率,使用时间长;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木质外壳,在木质外壳内安装有白蚁诱杀报警模块,所述的白蚁诱杀报警模块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饵料腔,在饵料腔的外壁上开设有引诱孔,所述的引诱孔的朝向木质外壳,在壳体内设有灭杀腔,饵料腔通过通孔与灭杀腔联通;饵料腔连接有报警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木质外壳,在木质外壳内安装有白蚁诱杀报警模块,所述的白蚁诱杀报警模块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饵料腔,在饵料腔的外壁上开设有引诱孔,所述的引诱孔的朝向木质外壳,在壳体内设有灭杀腔,饵料腔通过通孔与灭杀腔联通;饵料腔连接有报警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质外壳上开设有开口腔,所述的白蚁诱杀报警模块位于开口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蚁诱杀模块的饵料腔一侧位于木质外壳内,灭杀腔的外壁与木质外壳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质外壳上开设有引导槽,所述的引导槽与白蚁诱杀报警模块上的引诱孔之间的距离最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端盖和本体,所述的饵料腔位于端盖内,引诱孔开设在端盖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天降李圣拼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益康白蚁防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