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导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99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线束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线束导向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线侧保护部和器侧保护部,线侧保护部内设置有线侧走线通道,器侧保护部内设置有器侧走线通道,线侧走线通道和器侧走线通道呈夹角设置,线侧走线通道的一端和器侧走线通道的一端相互连通,器侧走线通道的另一端套设于连接器的连接端,线束从连接端穿出,依次穿过器侧走线通道和线侧走线通道,从线侧走线通道的另一端穿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相互连接的线侧保护部和器侧保护部,套设于连接器和线束连接处的外侧,使得线束可以的狭小空间中弯折走线,并能够对线束附近的运动件、锋利锐边件进行隔离,避免线束的剐蹭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导向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线束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导向结构。
技术介绍
在进行汽车线束设计和布置作业时,经常会遇到将连接器尾部的线束弯折后布置于狭小空间中或布置在运动件、锋利锐边件附近的装配需求,此种因客观的结构设计而导致的走线需求,会导致线束折弯过大或线束与周边件的干涉剐蹭,从而引起线束磨损功能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导向结构,能够对线束起到可靠地保护作用。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导向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线侧保护部和器侧保护部,所述线侧保护部内设置有线侧走线通道,所述器侧保护部内设置有器侧走线通道,所述线侧走线通道和所述器侧走线通道呈夹角设置,所述线侧走线通道的一端和所述器侧走线通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器侧走线通道的另一端套设于连接器的连接端,线束从所述连接端穿出,依次穿过所述器侧走线通道和所述线侧走线通道,从所述线侧走线通道的另一端穿出。作为优选,所述线侧保护部和所述器侧保护部形成一拐角结构,所述线侧保护部和所述器侧保护部相向的两侧壁和相背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槽。作为优选,所述线侧保护部和所述器侧保护部相背的两侧壁的拐角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缓冲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缓冲槽和所述第二缓冲槽沿所述拐角结构的厚度方向贯通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线侧保护部和所述器侧保护部形成一拐角结构,所述线侧保护部沿所述拐角结构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壁和所述器侧保护部沿所述拐角结构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透气孔,设置于所述线侧保护部上的所述透气孔连通于所述线侧走线通道,设置于所述器侧保护部上的所述透气孔连通于所述器侧走线通道。作为优选,所述线侧保护部两侧的所述透气孔一一正对,所述器侧保护部两侧的透气孔一一正对。作为优选,所述器侧走线通道的另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连接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卡装于所述环形凹槽中。作为优选,所述线束导向结构能够弹性变形。作为优选,所述线束导向结构使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制备而成。作为优选,所述线束导向结构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线束的连接处的外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相互连接的线侧保护部和器侧保护部,套设于连接器和线束连接处的外侧,使得线束可以的狭小空间中弯折走线,并能够对线束附近的运动件、锋利锐边件进行隔离,避免线束的剐蹭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线束导向结构与线束和连接器相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线束导向结构一个位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线束导向结构另一位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线束导向结构再一位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线侧保护部;11、线侧走线通道;2、器侧保护部;21、器侧走线通道;22、环形凸起;101、第一缓冲槽;102、第二缓冲槽;103、透气孔;100、线束;200、连接器;300、环形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导向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线侧保护部1和器侧保护部2,线侧保护部1内设置有线侧走线通道11,器侧保护部2内设置有器侧走线通道21,线侧走线通道11和器侧走线通道21呈夹角设置,线侧走线通道11的一端和器侧走线通道21的一端相互连通,器侧走线通道21的另一端套设于连接器200的连接端,线束100从连接端穿出,依次穿过器侧走线通道21和线侧走线通道11,从线侧走线通道11的另一端穿出。本技术中,相互连接的线侧保护部1和器侧保护部2,套设于连接器200和线束100连接处的外侧,使得线束100可以的狭小空间中弯折走线,并能够对线束100附近的运动件、锋利锐边件进行隔离,避免线束100的剐蹭损伤。可选择地,线侧保护部1和器侧保护部2形成一拐角结构,线侧走线通道11和器侧走线通道21沿该拐角结构延伸,呈夹角设置,线侧保护部1和器侧保护部2相向的两侧壁和相背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槽101。上述设置,缩小了线束导向结构的用材体积,并且使得线侧保护部1和器侧保护部2具有一定的弯折变形量。具体地,线侧保护部1和器侧保护部2相背的两侧壁的拐角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缓冲槽102。上述设置,使得线侧保护部1和器侧保护部2之间的夹角具有一定的调节调节变形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槽101和第二缓冲槽102沿拐角结构的厚度方向贯通设置。贯通槽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可变形的幅度。可选择地,线侧保护部1和器侧保护部2形成一拐角结构,线侧保护部1沿拐角结构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壁和器侧保护部2沿拐角结构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透气孔103,设置于线侧保护部1上的透气孔103连通于线侧走线通道11,设置于器侧保护部2上的透气孔103连通于器侧走线通道21。透气孔103的设置,提高了线束100的安全性。具体地,线侧保护部1两侧的透气孔103一一正对,器侧保护部2两侧的透气孔103一一正对。上述设置,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观察线束导向结构内线束100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槽101和第二缓冲槽102设置于拐角结构的内外侧面上,透气孔103设置于拐角结构的上下侧面上,避免了互相之间的干涉。具体地,器侧走线通道21的另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在器侧保护部2的外侧形成环形凸起22,连接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台300,环形凸台300卡装于环形凹槽中。上述设置,避免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线侧保护部(1)和器侧保护部(2),所述线侧保护部(1)内设置有线侧走线通道(11),所述器侧保护部(2)内设置有器侧走线通道(21),所述线侧走线通道(11)和所述器侧走线通道(21)呈夹角设置,所述线侧走线通道(11)的一端和所述器侧走线通道(21)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器侧走线通道(21)的另一端套设于连接器(200)的连接端,线束(100)从所述连接端穿出,依次穿过所述器侧走线通道(21)和所述线侧走线通道(11),从所述线侧走线通道(11)的另一端穿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线侧保护部(1)和器侧保护部(2),所述线侧保护部(1)内设置有线侧走线通道(11),所述器侧保护部(2)内设置有器侧走线通道(21),所述线侧走线通道(11)和所述器侧走线通道(21)呈夹角设置,所述线侧走线通道(11)的一端和所述器侧走线通道(21)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器侧走线通道(21)的另一端套设于连接器(200)的连接端,线束(100)从所述连接端穿出,依次穿过所述器侧走线通道(21)和所述线侧走线通道(11),从所述线侧走线通道(11)的另一端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侧保护部(1)和所述器侧保护部(2)形成一拐角结构,所述线侧保护部(1)和所述器侧保护部(2)相向的两侧壁和相背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槽(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侧保护部(1)和所述器侧保护部(2)相背的两侧壁的拐角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缓冲槽(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槽(101)和所述第二缓冲槽(102)沿所述拐角结构的厚度方向贯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禹明王晶淼孙岩曲迎春马艳红李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