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储能调Q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96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形储能调Q激光器,涉及激光技术领域,该环形储能调Q激光器包括准直输出的连续光的连续光输出部以及环形储能调Q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环形储能调Q激光器将调Q晶体放置在谐振腔外的一个环形腔中储能并调Q,脉冲调Q光的能量可调,脉冲调Q光的重频也可调且不受泵浦光的限制,不需要通过灯泵浦,提高了激光器的效率,连续激光注入环形腔通过改变偏振态与原来的连续光合束的方法储存能量,环形腔内的调Q晶体工作后可以进一步改变偏振态从而输出高峰值功率、高能量的纳秒脉冲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储能调Q激光器
本技术涉及激光
,尤其涉及一种环形储能调Q激光器。
技术介绍
通常的脉冲调Q激光的调Q晶体放置在谐振腔内,通过改变偏振态在谐振腔内储存能量,调Q晶体将激光改变成另一种偏振态后输出,压缩脉宽至纳秒量级从而输出高峰值功率的脉冲调Q光。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激光器的重频取决于泵浦光及调Q晶体,激光器的能量也取决于泵浦光的能量。产生低重频大能量的脉冲调Q激光一般需要闪光灯泵浦,而灯泵浦的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环形储能调Q激光器,解决现有的脉冲调Q光受泵浦光限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环形储能调Q激光器,包括:准直输出的连续光的连续光输出部以及环形储能调Q系统;所述连续光输出部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连续光激光器、第一半波片、挡光板、凹透镜以及凸透镜,所述挡光板的下方设置有吸收器;所述环形储能调Q系统包括第一偏振合束器、第二半波片、调Q晶体、第三偏振合束器、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光阑、谱宽调节器、第三反射镜、第四偏振合束器、第二偏振合束器以及第四反射镜,所述第四反射镜、第一偏振合束器、第二半波片、调Q晶体、第三偏振合束器以及第一反射镜依次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镜的下方,所述第二反射镜、光阑、谱宽调节器以及第三反射镜依次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三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四反射镜的下方,所述第二偏振合束器与所述连续光输出部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偏振合束器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偏振合束器的下方,所述第四偏振合束器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三偏振合束器的下方。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续光输出部输出的连续光为1064nm光、532nm光中的一种。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偏振合束器、第二偏振合束器、第三偏振合束器以及第四偏振合束器为偏振分光片、偏振分光棱镜中的一种。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Q晶体为电光调Q晶体、声光调Q晶体中的一种。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谱宽调节器为标准具、双折射滤光片中的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述环形储能调Q激光器将调Q晶体放置在谐振腔外的一个环形腔中储能并调Q,脉冲调Q光的能量可调,脉冲调Q光的重频也可调且不受泵浦光的限制,不需要通过灯泵浦,提高了激光器的效率,连续激光注入环形腔通过改变偏振态与原来的连续光合束的方法储存能量,环形腔内的调Q晶体工作后可以进一步改变偏振态从而输出高峰值功率、高能量的纳秒脉冲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环形储能调Q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连续光输出部、2-环形储能调Q系统、11-连续光激光器、12-第一半波片、13-挡光板、14-凹透镜、15-凸透镜、16-吸收器、21-第一偏振合束器、22-第二半波片、23-调Q晶体、24-第三偏振合束器、25-第一反射镜、26-第二反射镜、27-光阑、28-谱宽调节器、29-第三反射镜、210-第四偏振合束器、211-第二偏振合束器、212-第四反射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参阅图1所示,所述环形储能调Q激光器包括准直输出的连续光的连续光输出部1以及环形储能调Q系统2;所述连续光输出部1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连续光激光器11、第一半波片12、挡光板13、凹透镜14以及凸透镜15,所述挡光板13的下方设置有吸收器16,所述连续光激光器11输出连续激光,经过第一半波片12,经过可开可关的挡光板13,再经过凹透镜14与凸透镜15组成的扩束器输出至环形储能调Q系统2,所述吸收器16用于吸收挡光板13的挡光;所述环形储能调Q系统2包括第一偏振合束器21、第二半波片22、调Q晶体23、第三偏振合束器24、第一反射镜25、第二反射镜26、光阑27、谱宽调节器28、第三反射镜29、第四偏振合束器210、第二偏振合束器211以及第四反射镜212,所述第四反射镜212、第一偏振合束器21、第二半波片22、调Q晶体23、第三偏振合束器24以及第一反射镜25依次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26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镜25的下方,所述第二反射镜26、光阑27、谱宽调节器28以及第三反射镜29依次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三反射镜29设置在所述第四反射镜212的下方,所述第二偏振合束器211与所述连续光输出部1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偏振合束器211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偏振合束器21的下方,所述第四偏振合束器210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三偏振合束器24的下方;所述连续光输出部1输出的激光s偏振由A光路通过第二偏振合束器211和第一偏振合束器21反射,经过第二半波片22后为p偏振,经过调Q晶体23不加电压时不改变偏振态,透过第三偏振合束器24,经过第一反射镜25反射至D光路,经过第二反射镜26反射,经过光阑27以及谱宽调节器28,再依次经过第三反射镜29和第四反射镜212反射后,p偏振光的激光与A光路s偏振的激光通过第一偏振合束器21合束为B光路的激光,激光在环形腔内每循环合束一次,就增加一次能量,经过多次循环合束后连续光A光路的能量储存在环形腔内,高能量的B光路激光再经过第二半波片22变成p偏振,经过调Q晶体23加电压时改变偏振态,经过第三偏振合束器24反射,经过第四偏振合束器210反射,环形腔在C光路输出高能量的脉冲光。通过控制挡光板13打开及关闭时间到调Q晶体23加电压出光时间的时间差,就可以输出不同重频、不同能量的激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续光输出部1输出的连续光包括但不限于为1064nm光、532nm光中的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振合束器21、第二偏振合束器211、第三偏振合束器24以及第四偏振合束器210包括但不限于为偏振分光片、偏振分光棱镜中的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Q晶体23包括但不限于为电光调Q晶体23、声光调Q晶体23中的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谱宽调节器28包括但不限于为标准具、双折射滤光片中的一种。所述谱宽调节器28可以移到环形腔外的A光路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镜25、第二反射镜26、第三反射镜29以及第四反射镜212可以用直角棱镜替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储能调Q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准直输出的连续光的连续光输出部以及环形储能调Q系统;所述连续光输出部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连续光激光器、第一半波片、挡光板、凹透镜以及凸透镜,所述挡光板的下方设置有吸收器;所述环形储能调Q系统包括第一偏振合束器、第二半波片、调Q晶体、第三偏振合束器、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光阑、谱宽调节器、第三反射镜、第四偏振合束器、第二偏振合束器以及第四反射镜,所述第四反射镜、第一偏振合束器、第二半波片、调Q晶体、第三偏振合束器以及第一反射镜依次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镜的下方,所述第二反射镜、光阑、谱宽调节器以及第三反射镜依次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三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四反射镜的下方,所述第二偏振合束器与所述连续光输出部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偏振合束器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偏振合束器的下方,所述第四偏振合束器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三偏振合束器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储能调Q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准直输出的连续光的连续光输出部以及环形储能调Q系统;所述连续光输出部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连续光激光器、第一半波片、挡光板、凹透镜以及凸透镜,所述挡光板的下方设置有吸收器;所述环形储能调Q系统包括第一偏振合束器、第二半波片、调Q晶体、第三偏振合束器、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光阑、谱宽调节器、第三反射镜、第四偏振合束器、第二偏振合束器以及第四反射镜,所述第四反射镜、第一偏振合束器、第二半波片、调Q晶体、第三偏振合束器以及第一反射镜依次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镜的下方,所述第二反射镜、光阑、谱宽调节器以及第三反射镜依次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三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四反射镜的下方,所述第二偏振合束器与所述连续光输出部同轴设置,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川王辉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东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