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93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4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所述电芯沿自身厚度方向排列组成电芯组;汇流排,电连接相邻所述电芯的极柱;以及,电气隔离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上方,支撑固定所述汇流排,所述电气隔离板上设置有极柱焊接位,所述电芯的极柱从所述极柱焊接位中伸出,所述汇流排焊接在所述电芯的极柱之间,电连接所述电芯。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对电芯极柱与汇流排通过两者相接触的侧面进行焊接,避免了汇流排焊接在电芯极柱上方时汇流排高度不一致的现象,减少了必要的用于吸收公差的预留空间;同时,汇流排体积大大减小,降低了成本,汇流排的质量也大幅降低,整个电池模组更加轻盈,使电池模组更加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动汽车的普及非常广泛,作为驱动电动车行驶的电池系统对整车的续航里程有最直接的影响,而影响电池系统续航的主要因素是能量密度,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减少零部件和结构优化十分必要。传统的模组之间电芯极柱的连接是通过在电芯的正上方位置使用连接片,再通过激光焊接使得电芯极柱和汇流排熔合在一起,此方案成熟稳定,是现在的主流。但是,在成组后因其他因素,如塑胶零件尺寸公差和连接片厚度公差等,可能会导致模组整体的高度尺寸会有偏高的现象,此时需要额外设计吸收误差的结构,预留一定的误差吸收空间,降低了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且此方案所使用的汇流排的体积较大,不利于电池模组的轻量化设计,大面积的汇流排成本也较高,不利于电池模组的降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能够有效降低自身重量,实现轻量化目标,同时能够降低汇流排焊接时所需预留的空间,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所述电芯沿自身厚度方向排列组成电芯组;汇流排,电连接所述电芯的极柱;以及,电气隔离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上方,支撑固定所述汇流排,所述电气隔离板上设置有极柱焊接位,所述电芯的极柱从所述焊接位中伸出,所述汇流排焊接在所述电芯的极柱之间,电连接所述电芯。可选地,所述极柱焊接位包括极柱通孔及汇流排固定位,所述电芯的极柱由所述极柱通孔伸出,所述汇流排固定在所述汇流排固定位上。可选地,所述汇流排固定位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汇流排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汇流排固定位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相互定位。可选地,所述汇流排具有拔模斜度。可选地,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极柱焊接后,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极柱的焊接面积大于等于所述汇流排侧面面积的1/2。可选地,所述极柱焊接位内部还设置有弹性圈安装位,所述弹性圈安装位设置在所述极柱焊接位朝向近所述电芯组的一侧。可选地,所述弹性圈安装位内部设置有弹性圈。可选地,所述弹性圈安装位设置在所述极柱通孔周围,所述弹性圈安装位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极柱通孔的横截面积,所述电芯的极柱穿过所述弹性圈,由所述极柱通孔伸出。可选地,所述弹性圈由绝缘弹性材料制成。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侧板,所述电气隔离板上设置卡扣,所述电气隔离板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侧板相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电芯极柱与汇流排通过两者相接触的侧面进行焊接,避免了汇流排焊接在电芯极柱上方时汇流排高度不一致的现象,减少了必要的用于吸收公差的预留空间;同时,汇流排体积大大减小,降低了成本,汇流排的质量也大幅降低,整个电池模组更加轻盈,使电池模组更加轻量化。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电池模组爆炸图。图2是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电气隔离板外侧表面示意图。图4是电气隔离板内侧表面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汇流排极柱焊接方法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芯2汇流排21定位孔3电气隔离板31极柱焊接孔32极柱通孔33汇流排固定位34定位柱35弹性圈安装位36卡扣4弹性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位于附图中所指的特定部件的“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内、外”是指位于附图中所指的特定部件的“内侧”、“外侧”;“远、近”是指与附图中所指的特定部件距离的远近。如图1-5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1,对电池模组进行供电,多个电芯1沿自身厚度方向排列组成电芯组,电芯组是整个电池模组的能源核心,电芯组由电池模组端板与电池模组侧板组成的电池模组框架固定;汇流排2,电连接电芯1,使多个电芯1串联或并联,组成预设供电电路;以及电气隔离板3,电气隔离板3设置在电芯组上方,在汇流排2焊接前支撑固定汇流排2,同时支撑电路板或者柔性电路板等电池模组中采集信息的部件;电气隔离板3的边缘设置有卡扣36,能够将电气隔离板3卡接固定在电池模组的侧板上,进一步固定电气隔离板3。电气隔离板3上设置有多个极柱焊接位31,用于焊接待焊接电芯1的极柱及汇流排2。在焊接电芯1及汇流排2时,汇流排2固定在极柱焊接位31内,待焊接的电芯1的极柱由极柱焊接位31内部伸出,此时汇流排2所固定的位置处于待焊接的电芯1的极柱之间,待焊接电芯1的侧面与汇流排2的侧面接触,通过焊接工艺焊接的待焊接电芯1的极柱与汇流排2相接触的侧面后,待焊接电芯1通过汇流排2完成电连接,组成预设供电电路,为电池模组供电。进一步的,极柱焊接位31包括极柱通孔32以及汇流排固定位33。极柱通孔32设置在汇流排固定位33两侧,待焊接电芯1的极柱由极柱通孔32伸出,部分裸露在极柱焊接位31内部,此时待焊接电芯1的极柱以及汇流排固定位33组成容纳汇流排2的凹槽,在进行焊接时,将汇流排2放置于凹槽内,焊接汇流排2的侧面以及裸露在极柱焊接位3内部的电芯1极柱的侧面即可完成汇流排2与待焊接的电芯1的焊接。在对汇流排2以及待焊接电芯1的极柱进行焊接前,需要对汇流排2进行定位,避免焊接过程中汇流排2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移动,出现汇流排2与待焊接的电芯1极柱焊接不稳定的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虽然待焊接电芯1的极柱能够与汇流排固定位33组成容纳汇流排2的凹槽,但是该凹槽的体积通常大于汇流排2的体积,汇流排2放置其中后,同样会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排固定位33上设置有定位柱34,相对应的,汇流排2上设置有定位孔21,定位孔21与定位柱34相配合,将汇流排2定位在汇流排固定位33内部,两者能够有效限定汇流排2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提高汇流排2焊接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孔21设置在汇流排2的中央位置,定位柱34配合定位孔21设置在汇流排固定位33的中央位置,此种方案结构简单,生产过程中开模复杂度小,成本较低,但由于此种方案汇流排2沿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主要还是由待焊接电芯1的极柱限定的,当待焊接电芯1的极柱与汇流排2间距离较大时,焊接前汇流排2可能在汇流排固定位33内略微旋转,导致汇流排2与两侧的待焊接电芯1的极柱距离不一致,对两者的焊接造成影响。作为此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定位孔21及定位柱34的数量可分别设置为一对以上,且定位孔21沿汇流排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汇流排2的两侧;定位柱32配合定位孔21沿汇流排固定位33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芯,所述电芯沿自身厚度方向排列组成电芯组;/n汇流排,电连接所述电芯的极柱;以及,/n电气隔离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上方,支撑固定所述汇流排,所述电气隔离板上设置有极柱焊接位,所述电芯的极柱从所述焊接位中伸出,所述汇流排焊接在所述电芯的极柱之间,电连接所述电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所述电芯沿自身厚度方向排列组成电芯组;
汇流排,电连接所述电芯的极柱;以及,
电气隔离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上方,支撑固定所述汇流排,所述电气隔离板上设置有极柱焊接位,所述电芯的极柱从所述焊接位中伸出,所述汇流排焊接在所述电芯的极柱之间,电连接所述电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焊接位包括极柱通孔及汇流排固定位,所述电芯的极柱由所述极柱通孔伸出,所述汇流排固定在所述汇流排固定位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固定位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汇流排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汇流排固定位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相互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具有拔模斜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凯鹏陈永城温业勇王华文王明旺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