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89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动触点、静触点、辅助触点、安装架、静簧片和动簧片和推杆;动触点和安装架位于壳体内,静触点和附图触点插设在壳体上;安装架的顶壁设有凹陷的安装区;静簧片和动簧片位于安装区内,静簧片与动簧片分别连接两个辅助触点;推杆插设在安装架上,动触点向静触点移动过程中带动推杆动作,以使得动触点与静触点接通时,动簧片与静簧片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动触点的动作来使得动簧片和静簧片接通,能够实现辅助触点和主触点的同步接通,降低结构故障率;通过在安装架上设计凹陷的安装区来安装动簧片和静簧片,所需的安装空间占用也远小于现有的辅助触点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接触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高压直流接触器主要是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等领域,因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主触点需要切换高电压、大电流负载,所以高压直流接触器通常设计有两个静触点和桥式动触点,通过磁路部分通电产生电磁场来使传动机构带动桥式动触点向静触点运动完成接通和分断。因主回路的动、静触点接通和分断存在高电压与大电流因素,不利于监测主回路触点出现的粘连失效情况,当产品出现粘连失效后对使用终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对主回路触点出现的粘连失效情况进行检测,现有的直流接触器设计有辅助触点结构,一般的,是在产品密封体中设计微动开关,在传动机构的结构中设计推杆,利用传动机构带动微动开关接通或断开来监测主触点的粘连情况。但此种结构的微动开关存在较高的故障率并且在运动时容易出现主触点与辅助触点接通不同步问题,同时该种微动开关需要产品内部具有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以解决现有的辅助触点结构故障率高,主触点与辅助触点接通不同步且占用安装空间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包括壳体、动触点和静触点;所述动触点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静触点插设在所述壳体上;还包括:插设在所述壳体上的两个辅助触点;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顶壁和连接于所述顶壁两侧的侧壁,所述安装架的顶壁设有凹陷的安装区;位于所述安装区内的静簧片和动簧片,所述静簧片与其中一个所述辅助触点相连接,所述动簧片与另一个所述辅助触点相连接;插设在所述安装架的顶壁上的推杆,所述动触点向所述静触点移动过程中可带动所述推杆动作,以使得所述推杆带动所述动簧片向所述静簧片移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通时,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簧片接通。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的顶壁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槽、容置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容置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深度;所述静簧片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动簧片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另一部分设有向所述容置槽内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断开时,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静触点下方,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接通时,所述弯折部在所述推杆的带动下与所述静簧片接通。进一步的,沿靠近所述容置槽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依次设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一定位结构,所述静簧片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相连接;和/或,沿靠近所述容置槽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依次设有第二限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静簧片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二限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两侧壁上的限位凸块,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底壁上的连接凸起;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与两个所述限位凸块相配合的限位端,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与所述连接凸起相适配的连接孔。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设有限位孔;所述推杆上端与所述限位孔限位配合,并用于带动所述弯折部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的侧壁设有加强肋。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和所述静簧片之间设有压盖,所述压盖安装在安装架上,并盖设在所述静簧片上。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的顶壁设有两连接槽,所述压盖的两个侧壁与所述连接槽相连接,所述压盖的顶壁压合在所述静簧片上;且当所述安装架的顶壁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槽、容置槽和第二安装槽时,两个所述连接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相对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压盖的顶壁设有用于压紧所述静簧片的压紧块;当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第一限位结构,且所述第二安装槽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时,所述压盖的顶壁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配合的第三限位部和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相配合的第四限位部。进一步的,所述动触点上表面设有顶板,所述动触点向所述静触点移动过程中,所述顶板带动所述推杆移动。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通过动触点的动作来使得动簧片和静簧片接通,并且能够实现辅助触点和主触点的同步接通,结构简单且不会出现故障;另外,通过在安装架上设计凹陷的安装区来安装动簧片和静簧片,所需的安装空间占用也远小于现有的辅助触点安装结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辅助触点的静触点和辅助触点在壳体上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辅助触点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辅助触点的静簧片和动簧片在安装架上的安装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辅助触点的静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辅助触点的动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辅助触点的压盖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辅助触点的压盖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辅助触点的静簧片的另一种固定方式示意图。图标:1-壳体;2-动触点;21-顶板;3-静触点;4-辅助触点;5-安装架;51-第一安装槽;511-第一限位结构;512-第一定位结构;52-容置槽;521-限位孔;53-第二安装槽;531-第二限位结构;532-第二定位结构;54-加强肋;6-静簧片;61-第一限位部;62-第一定位部;7-动簧片;71-弯折部;72-第二限位部;73-第二定位部;74-连接凸台;8-推杆;9-压盖;91-压紧块;92-第三限位部;93-第四限位部;10-抱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包括壳体、动触点和静触点;所述动触点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静触点插设在所述壳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插设在所述壳体上的两个辅助触点;/n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顶壁和连接于所述顶壁两侧的侧壁,所述安装架的顶壁设有凹陷的安装区;/n位于所述安装区内的静簧片和动簧片,所述静簧片与其中一个所述辅助触点相连接,所述动簧片与另一个所述辅助触点相连接;/n插设在所述安装架的顶壁上的推杆,所述动触点向所述静触点移动过程中可带动所述推杆动作,以使得所述推杆带动所述动簧片向所述静簧片移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通时,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簧片接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包括壳体、动触点和静触点;所述动触点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静触点插设在所述壳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插设在所述壳体上的两个辅助触点;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顶壁和连接于所述顶壁两侧的侧壁,所述安装架的顶壁设有凹陷的安装区;
位于所述安装区内的静簧片和动簧片,所述静簧片与其中一个所述辅助触点相连接,所述动簧片与另一个所述辅助触点相连接;
插设在所述安装架的顶壁上的推杆,所述动触点向所述静触点移动过程中可带动所述推杆动作,以使得所述推杆带动所述动簧片向所述静簧片移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通时,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簧片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槽、容置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容置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深度;
所述静簧片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动簧片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另一部分设有向所述容置槽内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断开时,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静触点下方,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接通时,所述弯折部在所述推杆的带动下与所述静簧片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沿靠近所述容置槽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依次设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一定位结构,所述静簧片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相连接;
和/或,沿靠近所述容置槽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依次设有第二限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静簧片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二限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坤黄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奔一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