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38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其包括:中空的壳体、第一分配腔体和第二分配腔体,其中,第一分配腔和第二分配腔分别设置于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分配腔上开设有第一入口,第二分配腔上开设有第一出口;壳体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传热管,每根传热管一端第一分配腔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分配腔连接;壳体的外壁上还分别开设有相对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交换器的整个传热过程接触表面积大,传热效率更高,且整体布局和制造简单,能够有效控制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热交换器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换热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设备。目前,传统的热交换器设有传热管,传热管呈蛇型布置于热交换器内,使传热管能够沉浸在容器内的液体中,结构简单。但是,蛇型传热管与液体接触面不足,特别是弯角处,影响了传热效率,且整个蛇型传热管加工困难,费用较高,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其能够解决目前蛇型传热管与液体接触面不足,特别是弯角处,影响了传热效率,且整个蛇型传热管加工困难,费用较高,不利于推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其包括:中空的壳体、第一分配腔体和第二分配腔体,其中,所述第一分配腔体和所述第二分配腔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分配腔体上开设有第一入口,第二分配腔体上开设有第一出口;所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传热管,每根所述传热管一端所述第一分配腔体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配腔体连接;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还分别开设有相对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若干传热管布置于第一分配腔体和第二分配腔体之间,第一入口通过第一分配腔体能够将液体或气体传输到传热管中,其后经过第二分配腔体从第一出口排出;第一入口直接将液体或气体通入壳体中,与传热管外表面接触进行热量传递,整个传热过程接触表面积大,传热效率更高,且整体布局和制造简单,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壳体呈长条状,所述壳体还具有位于所述壳体第一端的第一分隔缓冲部和位于所述壳体第二端的第二分隔缓冲部,所述第一分隔缓冲部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分隔缓冲部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出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长条状的热交换器造型美观,节约空间,能够满足设置在较窄设备中的要求。进一步,所述第一分隔缓冲部位于所述分配腔体的下方。进一步,所述壳体呈扁体状,所述壳体还具有位于所述壳体侧面A的第三分隔缓冲部和位于所述壳体侧面B的第四分隔缓冲部,所述侧面A与所述侧面B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隔缓冲部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分隔缓冲部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出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扁体状的热交换器放置的效果更为平稳,空间布置的适应性更高。进一步,所述传热管为铝制传热管、铜制传热管和铁质传热管中任一种或多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铝制传热管、铜制传热管和铁质传热管均具有较好的导热率,为稳定传热奠定基础。进一步,相邻所述传热管之间还设置有辅助换热带,所述辅助换热带14厚度为0.1-1.1m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辅助换热带能够对壳体中的流动液体或流动气体进行阻挡,一方面能够减缓流速,增加热交换时间;另一方面,能够增大热交换面积,从而提高传热效率。进一步,所述传热管的厚度为0.1mm-1.0mm。进一步,所述第一入口处设置有流量计、温度计和流量阀中任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入口处设置有流量计、温度计和流量阀中任一种或多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流量计、温度计和流量阀能够对换热介质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有助于对换热过程进行调整和把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第一入口、第一分配腔体和传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传热管的主视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2、壳体;4、第一分配腔体;6、第二分配腔体;8、第一入口;10、第一出口;12、传热管;14、辅助换热带;16、第二入口;18、第二出口;20、第一分隔缓冲部;22、第二分隔缓冲部;24、第三分隔缓冲部;26、第四分隔缓冲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是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方式一本方式提供一种新型热交换器,结合图1、图2和图4,其包括:中空的壳体2、第一分配腔体4和第二分配腔体6,其中,所述第一分配腔体4和所述第二分配腔体6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分配腔体4上开设有第一入口8,第二分配腔体6上开设有第一出口10;所述壳体2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传热管12,每根所述传热管12一端所述第一分配腔体4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配腔体6连接;所述壳体2呈长条状,所述壳体2还具有位于所述壳体2第一端的第一分隔缓冲部20和位于所述壳体2第二端的第二分隔缓冲部22,所述第一分隔缓冲部20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入口16,所述第二分隔缓冲部22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出口18。本方式能够解决目前蛇型传热管12与液体接触面不足,特别是弯角处,影响了传热效率,且整个蛇型传热管12加工困难,费用较高,不利于推广的技术问题。本方式将若干传热管12布置于第一分配腔体4和第二分配腔体6之间,第一入口8通过第一分配腔体4能够将液体或气体传输到传热管12中,其后经过第二分配腔体6从第一出口10排出;第一入口8直接将液体或气体通入壳体2中,与传热管12外表面接触进行热量传递,整个传热过程接触表面积大,传热效率更高,且整体布局和制造简单,能够有效控制成本;长条状的热交换器造型美观,节约空间,能够满足设置在较窄设备中的要求。进一步,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空的壳体(2)、第一分配腔体(4)和第二分配腔体(6),其中,/n所述第一分配腔体(4)和所述第二分配腔体(6)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分配腔体(4)上开设有第一入口(8),第二分配腔体(6)上开设有第一出口(10);/n所述壳体(2)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传热管(12),每根所述传热管(12)一端所述第一分配腔体(4)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配腔体(6)连接;所述壳体(2)的外壁上还分别开设有相对的第二入口(16)和第二出口(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空的壳体(2)、第一分配腔体(4)和第二分配腔体(6),其中,
所述第一分配腔体(4)和所述第二分配腔体(6)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分配腔体(4)上开设有第一入口(8),第二分配腔体(6)上开设有第一出口(10);
所述壳体(2)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传热管(12),每根所述传热管(12)一端所述第一分配腔体(4)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配腔体(6)连接;所述壳体(2)的外壁上还分别开设有相对的第二入口(16)和第二出口(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呈长条状,所述壳体(2)还具有位于所述壳体(2)第一端的第一分隔缓冲部(20)和位于所述壳体(2)第二端的第二分隔缓冲部(22),所述第一分隔缓冲部(20)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入口(16),所述第二分隔缓冲部(22)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出口(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缓冲部(20)位于所述分配腔体的下方。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云王仁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植一客成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