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20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既增大端子的电流容量,又确保可动壳体相对于固定壳体的充分的移动量,且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的连接器。连接器(1)具备:具有两个端子片(51、71)的端子(50A)等、固定壳体(11)以及可动壳体(31)。各端子片(51、71)具有与基板的电路等连接的连接部(52、72)、与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54、74)、以及以接触部(54、74)相对于连接部(52、72)可移动的方式将连接部(52、72)和接触部(54、74)连接的弹簧部(57、77),弹簧部(57、77)被狭缝(58、78)分割为多个弹簧元件(59、79),两个端子片(51、71)配置为端子片(51、71)各自的弹簧部(57、77)在与各弹簧部(57、77)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隔着间隙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浮动功能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电连接器中,存在具有浮动功能的电连接器。浮动功能是指即使在对象连接器相对于连接器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连接器也吸收该位置偏移而使连接器与对象连接器的连接成为可能,或者维持连接器与对象连接器的连接的功能。以下,将具有浮动功能的电连接器称为浮动连接器。设置于浮动连接器的端子具备与设置于设备或基板的电路连接的连接部、与对象连接器接触的接触部、以及将连接部与接触部之间连接的弹簧部。另外,浮动连接器具备固定于设备或基板的固定壳体、和能够相对于固定壳体移动的可动壳体。在可动壳体设置有供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插入的插入部,浮动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部配置在可动壳体的插入部内。在浮动连接器中,端子的连接部通过与设置于设备或基板的电路连接而固定于设备或基板,端子的接触部侧的部分固定于可动壳体。通过该构造,可动壳体能够通过端子的弹簧部的弹性变形而相对于固定壳体移动。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浮动连接器的一个例子。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33035号公报例如在实现包括电源端子的浮动连接器时,需要增大电源端子的电流容量。一般而言,通过使端子变粗,能够增大端子的电流容量。然而,若端子变粗,则端子的弹簧部难以弹性变形,因此可动壳体相对于固定壳体的移动量变小。另外,即使在使端子变粗的情况下,通过使端子变长,也能够使端子的弹簧部容易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增大可动壳体相对于固定壳体的移动量。然而,若端子变长,则会导致浮动连接器大型化。关于这一点,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电源端子的连接部和接触部之间的弹性部形成有狭缝的浮动连接器。通过在电源端子的弹性部形成狭缝,确实能够使电源端子的弹性部容易弹性变形。然而,存在电源端子的电流容量与在电源端子的弹性部形成狭缝相应地减少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例如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能够增大端子的电流容量,能够确保可动壳体相对于固定壳体的充分的移动量,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端子,其具有两个端子片;固定壳体,其固定于设备或基板;以及可动壳体,其通过上述端子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壳体移动,上述各端子片由导电板形成,在上述各端子片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形成有与设置于上述设备或上述基板的电路连接的连接部,在上述各端子片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形成有与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在上述各端子片中的上述连接部与上述接触部之间形成有弹簧部,该弹簧部以使上述接触部能够相对于上述连接部移动的方式连接上述连接部和上述接触部,上述两个端子片配置为该两个端子片各自的弹簧部的至少一部分在相对于该各弹簧部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隔着间隙重叠。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在上述可动壳体设置有供上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插入的插入部,上述各端子片的上述接触部具有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面,上述两个端子片各自的上述接触部配置为在上述插入部内该接触部各自的上述接触面相互对置。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上述两个端子片各自的上述弹簧部间的间隙的大小在上述两个端子片各自的上述弹簧部从上述两个端子片各自的上述连接部向上述两个端子片各自的上述接触部伸长的过程中变化。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在上述各端子片的弹簧部形成有狭缝,该狭缝从上述弹簧部的表面向背面贯通该端子片并沿该端子片的长度方向伸长。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在上述两个端子片的每一个中,上述弹簧部被上述狭缝分割为多个细板状的弹簧元件,上述各弹簧元件的宽度在该弹簧元件从上述连接部向上述接触部伸长的过程中变化。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具备多个上述端子和多个上述可动壳体,上述多个可动壳体通过上述多个端子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壳体分别独立地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增大端子的电流容量,能够确保可动壳体相对于固定壳体的充分的移动量,并且能够实现电连接器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能够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的对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对象连接器连接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从上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图。图6是从图4中的箭头VI-VI方向观察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7是从图4中的箭头VII-VII方向观察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固定壳体的右壁部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可动壳体的右壁部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第一端子片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第二端子片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端子的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第一端子片的弹簧部弯曲前的状态的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第二端子片的弹簧部弯曲前的状态的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6是从上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图。图17是从下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图。图18是从下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后部的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图。图20是从图16中的箭头XX-XX方向观察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2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第一端子片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第二端子片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另一个变形例的立体图。图2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又一个变形例及其对象连接器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100、221、231…连接器(电连接器);11、111…固定壳体;31、131、132…可动壳体;50A~50F、151、152、232…端子;51、71、161、162、163、164…端子片;52、72、171、181…连接部;54、74、172、182…接触部;55A、75A…接触面;57、77、173、183…弹簧部;57A、77A、173A、183A…表面;58、78、177、188…狭缝;59、79、178、189…弹簧元件;63、83…宽幅部;91、235…对象连接器;93A~93F…对象连接器的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叙述上(U)、下(D)、前(F)、后(B)、左(L)或右(R)的方向时,为了便于说明,按照在图1~图12、图15~图20中的右下描绘的箭头。[第一实施方式]图1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n端子,其具有两个端子片;/n固定壳体,其固定于设备或基板;以及/n可动壳体,其通过所述端子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壳体移动,/n所述各端子片由导电板形成,在所述各端子片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形成有与设置于所述设备或所述基板的电路连接的连接部,在所述各端子片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形成有与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在所述各端子片中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形成有弹簧部,所述弹簧部以使所述接触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移动的方式将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两个端子片配置为该两个端子片各自的弹簧部的至少一部分在相对于该各弹簧部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隔着间隙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02 JP 2019-182007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端子,其具有两个端子片;
固定壳体,其固定于设备或基板;以及
可动壳体,其通过所述端子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壳体移动,
所述各端子片由导电板形成,在所述各端子片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形成有与设置于所述设备或所述基板的电路连接的连接部,在所述各端子片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形成有与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在所述各端子片中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形成有弹簧部,所述弹簧部以使所述接触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移动的方式将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两个端子片配置为该两个端子片各自的弹簧部的至少一部分在相对于该各弹簧部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隔着间隙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壳体设置有供所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插入的插入部,
所述各端子片的所述接触部具有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两个端子片各自的所述接触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井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