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式投射投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14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向式投射投光灯,包括:COB灯珠,用于产生光线;电源模块,与COB灯珠电连接,用于提供电流激发COB灯珠发光;反光杯,其与所述COB灯珠相对设置,反光板具有弧形面,COB灯珠产生的光线发射至所述弧形面上并反射光线;钢化玻璃面盖,其贴有PET防眩光膜,所述钢化玻璃面盖与所述反光杯相对设置,使所述COB灯珠位于所述反光杯和所述钢化玻璃面盖之间,所述反光杯的弧形面反射的光线经过钢化玻璃面盖投射出,形成圆形光斑;壳体,容纳所述COB灯珠、电源模块与反光杯,并用所述钢化玻璃面盖盖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非常规设计使得眩光指数UGR限值低于16,优于行业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向式投射投光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投光灯,具体涉及一种反向式投射投光灯。
技术介绍
统投光灯使用灯珠发光面与透镜配光发出的光线路存在光斑眩目指数高,即使通过二次配光其也存在眩目指数高等不良缺陷,为解决该问题,常规方法采取外增加栅格降低眩光或增加贴菱形膜、及截光罩等去除打散直射光减少炫目指数,但效果不太理想,目前国内投光灯眩目指数高,存在非标品随意安装;导致环境光污染给人带来行车、眼睛损害等多方面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眩光指数UGR限值低于16,优于行业标准的反向式投射投光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反向式投射投光灯,包括:COB灯珠,用于产生光线;电源模块,与COB灯珠电连接,用于提供电流激发COB灯珠发光;反光杯,其与所述COB灯珠相对设置,反光板具有弧形面,COB灯珠产生的光线发射至所述弧形面上并反射光线;钢化玻璃面盖,其贴有PET防眩光膜,所述钢化玻璃面盖与所述反光杯相对设置,使所述COB灯珠位于所述反光杯和所述钢化玻璃面盖之间,所述反光杯的弧形面反射的光线经过钢化玻璃面盖投射出,形成圆形光斑;壳体,容纳所述COB灯珠、电源模块与反光杯,并用所述钢化玻璃面盖盖住。进一步地,反向式投射投光灯还包括:灯珠传热件,所述COB灯珠固定在灯珠传热件上,用于将COB灯珠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导热件,其固定在所述反光杯上,用于将反光杯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导热铜管,其为紫铜铜管,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灯珠传热件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热件上,用于将灯珠传热件和导热件的热量导出。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压铸铝散热器,该壳体连接的后壳为散热后壳。进一步地,在所述反光杯上的相对导热件的一侧固定有高导热板。进一步地,所述压铸铝散热器上通过角度调节器安装有U型支架,通过角度调节器可调节U型支架与压铸铝散热器之间的角度。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后壳上固定有防水硅胶圈,并与所述电源模块之间设有隔离电源板。进一步地,电源模块的电源线从散热后壳延伸出,在散热后壳上的电源线用电线防水密封头固定。进一步地,用螺钉将所述散热后壳固定在压铸铝散热器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体现了全新的配光理念,优于传统正面发光的配光设计,通过改变其发光面的方向,使得投入到反光杯中的光线通过配光曲线反射更加柔和,再外加钢化玻璃上贴上PET防眩光膜,非常规设计使得眩光指数UGR限值低于16,优于行业标准,因而投射出来的光线变得更柔和,有效降低了眩目指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反向式投射投光灯的立体图;图2为一种反向式投射投光灯的爆炸图;图3为一种反向式投射投光灯的剖面图。图4为一种反向式投射投光灯发光形成圆形光斑的示意图。图中,1-COB灯珠、2-电源模块、3-反光杯、4-钢化玻璃面盖、5-灯珠传热件、6-导热铜管、7-导热件、8-高导热板、9-压铸铝散热器、10-隔离电源板、11-防水硅胶圈、12-散热后壳、13-支架、14-角度调节器、15-防水透气阀、16-电线防水密封头、17-电源线、18-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反向式投射投光灯,包括:COB灯珠1,用于产生光线;电源模块2,与COB灯珠1电连接,用于提供电流激发COB灯珠1发光;反光杯3,其与COB灯珠1相对设置,反光板具有弧形面,COB灯珠1产生的光线发射至弧形面上并反射光线;钢化玻璃面盖4,其贴有PET防眩光膜,钢化玻璃面盖4与反光杯3相对设置,使COB灯珠1位于反光杯3和钢化玻璃面盖4之间,反光杯3的弧形面反射的光线经过钢化玻璃面盖4投射出,形成圆形光斑;壳体,容纳COB灯珠1、电源模块2与反光杯3,并用钢化玻璃面盖4盖住。该反向式投射投光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源模块2产生的电流激发COB灯珠1发光,光线投于反光杯3形反投于照射方向,经过钢化玻璃面盖4,最终形成圆形光斑。该反向式投射投光灯体现了全新的配光理念,优于传统正面发光的配光设计,通过改变其发光面的方向,使得投入到反光杯3中的光线通过配光曲线反射更加柔和,再外加钢化玻璃上贴上PET防眩光膜,非常规设计使得眩光指数UGR限值低于16,优于行业标准,因而投射出来的光线变得更柔和,有效降低了眩目指数。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反向式投射投光灯还包括:灯珠传热件5,COB灯珠1固定在灯珠传热件5上,用于将COB灯珠1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导热件7,其固定在反光杯3上,用于将反光杯3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导热铜管6,其一端固定在灯珠传热件5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导热件7上,用于将灯珠传热件5和导热件7的热量导出。壳体为压铸铝散热器9,该壳体连接的后壳为散热后壳12。在反光杯3上的相对导热件7的一侧固定有高导热板8。这样,该反向式投射投光灯采用全新导热散热结构,电源模块2(适用COB光珠的电源)与COB光珠中,在将电能以40%转化成光能以辐射形式投射出去,同时有60%的热量需要以热传导模式转到散热外壳,同样以热辐射形式散射出去。本反向式投射投光灯利用紫铜铜管导热系数380W/MK优势,有效将降低芯片热中心在室温25℃工作两小时的情况下,焊点温度控制不超过85℃。通过该有效传热结构设计,保证灯具(COB光珠)1000小时光衰为0,3000小时光衰为1%,10000小时光衰为3%,5万小时光衰不大于30%,基本达到美国能源之星LM-80要求。而且,从配光与散热传热结构上的优化设计,有效地从灯具源头上节省成本,减少后期灯具加装截光罩以去除炫目目的,提高整个灯具(即反向式投射投光灯)效益。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压铸铝散热器9上通过角度调节器14安装有U型支架13,通过角度调节器14可调节U型支架13与压铸铝散热器9之间的角度。这样,方便通过角度调节器来调节投射角度。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散热后壳12上固定有防水硅胶圈11,并与电源模块2之间设有隔离电源板10。这样,可以增加该反向式投射投光灯的防水性并保护电源模块2。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电源模块2的电源线17从散热后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向式投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COB灯珠,用于产生光线;/n电源模块,与COB灯珠电连接,用于提供电流激发COB灯珠发光;/n反光杯,其与所述COB灯珠相对设置,反光板具有弧形面,COB灯珠产生的光线发射至所述弧形面上并反射光线;/n钢化玻璃面盖,其贴有PET防眩光膜,所述钢化玻璃面盖与所述反光杯相对设置,使所述COB灯珠位于所述反光杯和所述钢化玻璃面盖之间,所述反光杯的弧形面反射的光线经过钢化玻璃面盖投射出,形成圆形光斑;/n壳体,容纳所述COB灯珠、电源模块与反光杯,并用所述钢化玻璃面盖盖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向式投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COB灯珠,用于产生光线;
电源模块,与COB灯珠电连接,用于提供电流激发COB灯珠发光;
反光杯,其与所述COB灯珠相对设置,反光板具有弧形面,COB灯珠产生的光线发射至所述弧形面上并反射光线;
钢化玻璃面盖,其贴有PET防眩光膜,所述钢化玻璃面盖与所述反光杯相对设置,使所述COB灯珠位于所述反光杯和所述钢化玻璃面盖之间,所述反光杯的弧形面反射的光线经过钢化玻璃面盖投射出,形成圆形光斑;
壳体,容纳所述COB灯珠、电源模块与反光杯,并用所述钢化玻璃面盖盖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式投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灯珠传热件,所述COB灯珠固定在灯珠传热件上,用于将COB灯珠产生的热量传导出;
导热件,其固定在所述反光杯上,用于将反光杯产生的热量传导出;
导热铜管,其为紫铜铜管,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灯珠传热件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热件上,用于将灯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仕豪
申请(专利权)人:西尔埃光电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