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877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吸力平衡、使用寿命长、工作稳定且振动小的双吸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驱动电机、泵轴、泵体以及双吸叶轮,所述泵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双吸叶轮位于所述泵体内,所述双吸叶轮包括隔片、轴套、上盖盘和下盖盘,所述隔片固定在所述轴套的下部,所述轴套与所述泵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盖盘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片的上方,所述下盖盘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片的下方,所述上盖盘与所述轴套配合形成环状上吸孔,所述下盖盘上设有下吸孔,所述隔片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若干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立式液体抽取设备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吸泵
本技术应用于立式液体抽取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双吸泵。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路板水平生产线的清洗、喷淋、循环均采用立式泵提供动力,进行液体的输送。立式泵的泵叶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安装位置及泵叶形变、磨损等情况会引起液体上窜,使得泵轴工作时液体沿泵轴流到机体外,造成立式泵的表面出现药水结晶、漏水、漏药液等情况。同时传统的立式泵大多为自下而上的单向吸水,如公开号为111197579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防爆裂立式泵,其叶轮为单面设置有叶片,由叶轮将液体从侧面甩出进而提高输出腔的压力实现加压向外部输出液体,如此以来泵轴的密封件受到轴向的水压也同样使得液体容易向上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吸力平衡、使用寿命长、工作稳定且振动小的双吸泵。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驱动电机、泵轴、泵体以及双吸叶轮,所述泵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双吸叶轮位于所述泵体内,所述双吸叶轮包括隔片、轴套、上盖盘和下盖盘,所述隔片固定在所述轴套的下部,所述轴套与所述泵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盖盘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片的上方,所述下盖盘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片的下方,所述上盖盘与所述轴套配合形成环状上吸孔,所述下盖盘上设有下吸孔,所述隔片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若干叶片。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泵轴传递动力至所述双吸叶轮,所述泵体为液体运动的空间。通过所述隔片隔离所述上盖盘和所述下盖盘,进行形成两个独立的吸液腔。所述双吸叶轮转动时,若干所述叶片带动水流运动,进而将液体沿所述隔片的径向甩出,提高所述泵体内的水压,同时分别由所述环状上吸孔和所述下吸孔进行液体的吸入,实现持续的输出液体。通过采用上下同时吸液的方式平衡了轴向力,使得所述双吸泵运行更平稳,降低振动,以及防止液体上窜。同时采用双吸孔的方式,能够防止单侧吸孔被堵塞后仍能够继续进行吸液,防止干抽。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泵体的下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泵体的上端设有与所述泵轴密封配合的密封口,所述上盖盘和所述下盖盘配合形成喷射口,所述泵体的侧端设置有与所述双吸叶轮配合的输出口。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上盖盘和所述下盖盘配合在所述双吸叶轮的外侧围形成一个喷射口,所述双吸叶轮转动时所述叶片带动水流运动从所述喷射口喷出。所述进水口用于液体进入所述泵体的进液腔中,保证所述双吸叶轮的两个进液口浸没在液体中。所述输出口用于输出所述双吸叶轮增压后的液体。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所述过滤网隔离液体中的杂质。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支架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泵轴封装在所述支架内部。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支架用于支撑和连接。一个优选方案是,若干所述叶片呈沿所述隔片的中心螺旋发散状分布。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采用该设计能够保证水流运动更平稳,同时防止所述双吸叶轮出现偏振。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上盖盘和所述下盖盘均通过所述叶片与所述隔片固定连接,所述叶片靠近所述轴套的一端的厚度沿向所述隔片的中心方向逐渐减小。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逐渐降低所述叶片靠近所述轴套的一端的厚度,进而增加吸液口的空间,减小该部分的阻力,提高进液效率。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隔片上端面的所述叶片的密度大于所述隔片下端面的所述叶片的密度。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所述隔片上端面的叶片密度大于下端面叶片的密度,使得所述环状上吸孔的吸力略大于所述下吸孔的吸力,防止上窜。同时使得所述环状上吸孔处的搅碎能力更强,防止两侧吸孔均被堵塞。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双吸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双吸叶轮第一视角的剖视图;图4是所述双吸叶轮第二视角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驱动电机1、泵轴2、泵体3以及双吸叶轮4,所述泵轴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1传动连接,所述双吸叶轮4位于所述泵体3内,所述双吸叶轮4包括隔片41、轴套42、上盖盘43和下盖盘44,所述隔片41固定在所述轴套42的下部,所述轴套42与所述泵轴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盖盘43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片41的上方,所述下盖盘44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片41的下方,所述上盖盘43与所述轴套42配合形成环状上吸孔45,所述下盖盘44上设有下吸孔46,所述隔片41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若干叶片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泵体3的下端设有进水口31,所述泵体3的上端设有与所述泵轴2密封配合的密封口32,所述上盖盘43和所述下盖盘44配合形成喷射口48,所述泵体3的侧端设置有与所述双吸叶轮4配合的输出口33。所述泵体3包括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进液腔与所述进水口31连通,所述出液腔与所述输出口33连通,所述进液腔通过所述双吸叶轮4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31处设置有过滤网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1通过支架5与所述泵体3固定连接,所述泵轴2封装在所述支架5内部。在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叶片47呈沿所述隔片41的中心螺旋发散状分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盘43和所述下盖盘44均通过所述叶片47与所述隔片41固定连接,所述叶片47靠近所述轴套42的一端的厚度沿向所述隔片41的中心方向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片41上端面的所述叶片47的密度大于所述隔片41下端面的所述叶片47的密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所述驱动电机1启动,通过所述泵轴2带动所述双吸叶轮4转动,若干所述叶片47带动水流从所述喷射口48甩出,进而在所述出液腔形成高压,使液体从所述输出口33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吸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驱动电机(1)、泵轴(2)、泵体(3)以及双吸叶轮(4),所述泵轴(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1)传动连接,所述双吸叶轮(4)位于所述泵体(3)内,所述双吸叶轮(4)包括隔片(41)、轴套(42)、上盖盘(43)和下盖盘(44),所述隔片(41)固定在所述轴套(42)的下部,所述轴套(42)与所述泵轴(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盖盘(43)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片(41)的上方,所述下盖盘(44)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片(41)的下方,所述上盖盘(43)与所述轴套(42)配合形成环状上吸孔(45),所述下盖盘(44)上设有下吸孔(46),所述隔片(41)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若干叶片(47)。/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吸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驱动电机(1)、泵轴(2)、泵体(3)以及双吸叶轮(4),所述泵轴(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1)传动连接,所述双吸叶轮(4)位于所述泵体(3)内,所述双吸叶轮(4)包括隔片(41)、轴套(42)、上盖盘(43)和下盖盘(44),所述隔片(41)固定在所述轴套(42)的下部,所述轴套(42)与所述泵轴(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盖盘(43)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片(41)的上方,所述下盖盘(44)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片(41)的下方,所述上盖盘(43)与所述轴套(42)配合形成环状上吸孔(45),所述下盖盘(44)上设有下吸孔(46),所述隔片(41)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若干叶片(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3)的下端设有进水口(31),所述泵体(3)的上端设有与所述泵轴(2)密封配合的密封口(32),所述上盖盘(43)和所述下盖盘(44)配合形成喷射口(48),所述泵体(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陈闰发王显鲜其敏
申请(专利权)人:领跃电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