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排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387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排泥装置,包括吸泥泵壳体,所述吸泥泵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吸泥泵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远离吸泥泵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半圆过滤管,所述半圆过滤管远离排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外螺纹管,所述外螺纹管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出泥软管,所述吸泥泵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远离吸泥泵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泥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四个专门的支撑装置来使吸泥泵可以平稳的放置在水底,设置有专门的过滤水装置使淤泥内的含水量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排泥装置
本技术涉及淤泥吸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排泥装置。
技术介绍
电站和自来水厂的沉沙池、蓄水的塘堰、水库、航道和港口等地方,因为长时间的使用和淤泥积存的原因,导致其底部的淤泥累积过多,不及时进行清理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水池底的淤泥清理需要将水排尽后再对淤泥进行清理,该操作耗时较久且需要进行排水,水库池塘的出水口容易被淤泥堵塞,无法进行排水清理,需要依靠吸泥泵进行吸排泥,吸泥泵的体积较大,在水底一旦放置不好容易倾斜倒下,且排泥时会含很多的水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吸排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排泥装置,包括吸泥泵壳体,所述吸泥泵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吸泥泵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远离吸泥泵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半圆过滤管,所述半圆过滤管远离排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外螺纹管,所述外螺纹管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出泥软管,所述吸泥泵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远离吸泥泵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泥斗,所述吸泥泵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吸泥泵转子,所述吸泥泵转子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搅拌头,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吸泥泵壳体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圆盘,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圆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吸泥泵壳体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吸泥泵壳体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四连接杆远离吸泥泵壳体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四支撑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圆盘也设置于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下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半圆环也设置于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上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吸泥管穿过吸泥泵壳体的下壁,且与吸泥泵转子无连接关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半圆过滤管的管壁为可透水结构,四个所述搅拌头的结构相同。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与传统相比,该吸排泥装置通过设置四个专门的支撑杆和支撑圆盘结构来使吸泥泵可以平稳放置在水底,支撑圆盘为重量大的金属物,有利于吸泥泵不倾斜倒下。2、与传统相比,该吸排泥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杆上的滑动结构来使吸泥泵可以在支撑杆上滑动,以此来控制吸泥泵下端吸泥口没入淤泥内的深度,还设置有专门的搅拌装置使将结块的淤泥打散,有利于更容易的进行吸泥。3、与传统相比,该吸排泥装置通过设置吸泥泵上方专门的半圆过滤管将对淤泥内的水分挤压出去,当淤泥经过半圆过滤管,管壁只能允许水穿过,淤泥穿过会造成挤压将内部水排出,使淤泥含水量减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吸排泥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吸排泥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吸排泥装置的吸泥泵内部结构图。图例说明:1、吸泥泵壳体;2、第二连接杆;3、第一支撑杆;4、半圆环;5、第一连接杆;6、排泥管;7、半圆过滤管;8、内螺纹管;9、外螺纹管;10、支撑圆盘;11、吸泥斗;12、吸泥管;13、第四支撑杆;14、出泥软管;15、第三支撑杆;16、第二支撑杆;17、吸泥泵转子;18、搅拌头;19、第三连接杆;20、第四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吸排泥装置,包括吸泥泵壳体1,吸泥泵壳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2、第三连接杆19和第四连接杆20,吸泥泵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泥管6,排泥管6远离吸泥泵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半圆过滤管7,将淤泥内的水挤压过滤出去,半圆过滤管7远离排泥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8,内螺纹管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外螺纹管9,外螺纹管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出泥软管14,吸泥泵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泥管12,吸泥管12远离吸泥泵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泥斗11,吸泥泵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吸泥管12内部设置有吸泥泵转子17,吸泥泵转子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搅拌头18,将结块的淤泥打散,第一连接杆5远离吸泥泵壳体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圆盘10,第一支撑杆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圆环4,可以通过吊机勾住半圆环4将该吸泥装置吊起来放置到水底。第二连接杆2远离吸泥泵壳体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6,第三连接杆19远离吸泥泵壳体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15,第四连接杆20远离吸泥泵壳体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四支撑杆13,支撑圆盘10也设置于第二支撑杆16、第三支撑杆15和第四支撑杆13的下表面,半圆环4也设置于第二支撑杆16、第三支撑杆15和第四支撑杆13的上表面,吸泥管12穿过吸泥泵壳体1的下壁,且与吸泥泵转子17无连接关系,半圆过滤管7的管壁为可透水结构,四个搅拌头18的结构相同。工作原理:该吸排泥装置主要对水库和池塘等蓄水处的出水口进行淤泥的清理,进行吸排泥时,需要专门的起吊设备通过半圆环4勾起该吸排泥装置放置在淤泥上,四个重量大的金属支撑圆盘10可以使吸排泥装置在水底站稳,控制四个连接杆在支撑杆上的滑动,使吸泥泵壳体1的吸泥斗11没入淤泥中,排泥管6一端的半圆过滤管7和软管14也需安装好,将软管14的出口放置到淤泥的排放地,开始吸排泥,四个搅拌头18会将结块的淤泥打散,再通过吸泥管12吸入,通过排泥管6排出,淤泥经过半圆过滤管7会因为挤压使内部的水被过滤出去,使淤泥内水分减少。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排泥装置,包括吸泥泵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泵壳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2)、第三连接杆(19)和第四连接杆(20),所述吸泥泵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泥管(6),所述排泥管(6)远离吸泥泵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半圆过滤管(7),所述半圆过滤管(7)远离排泥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8),所述内螺纹管(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外螺纹管(9),所述外螺纹管(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出泥软管(14),所述吸泥泵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泥管(12),所述吸泥管(12)远离吸泥泵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泥斗(11),所述吸泥泵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吸泥泵转子(17),所述吸泥泵转子(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搅拌头(18),所述第一连接杆(5)远离吸泥泵壳体(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圆盘(10),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圆环(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排泥装置,包括吸泥泵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泵壳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2)、第三连接杆(19)和第四连接杆(20),所述吸泥泵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泥管(6),所述排泥管(6)远离吸泥泵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半圆过滤管(7),所述半圆过滤管(7)远离排泥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8),所述内螺纹管(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外螺纹管(9),所述外螺纹管(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出泥软管(14),所述吸泥泵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泥管(12),所述吸泥管(12)远离吸泥泵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泥斗(11),所述吸泥泵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吸泥泵转子(17),所述吸泥泵转子(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搅拌头(18),所述第一连接杆(5)远离吸泥泵壳体(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圆盘(10),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圆环(4)。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守伟高凤仙殷仪临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青城环境保护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