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排气管及压缩机,包括位于压缩机壳体内的内部段和位于压缩机壳体外的外部段,其中,内部段具有第一内部管、多条曲线管及多条直线管,多条曲线管和多条直线管间隔设置;外部段的上端开口竖直向上,第一内部管与外部段的下端开口连通;第一内部管的外部套设有套管,套管与第一内部管密封连接,套管内径大于第一内部管的外径形成密封空间,加长噪声传播路径,提高噪声能量衰减;曲线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回油孔,直线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回油孔曲;曲线管可改变冷媒混合油的流向使润滑油产生离心力,第一回油孔和第二回油孔方便将润滑油分离出来,提高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排气管及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排气管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在制冷系统中,由于制冷剂和润滑油的相互溶解,压缩机会在工作中把汽化的润滑油蒸汽与制冷剂蒸汽混合一并排出。未从冷媒中分离出的润滑油进入空调系统,导致压缩机内部缺油、润滑不足,降低了压缩机的可靠性;同时,过多的润滑油进入空调系统,由于油在低温下的粘度很大,容易附着在传热表面上,形成油膜,降低传热效能,严重时会使得制冷剂不吸收外界热量,造成系统失效。而现有的小型压缩机往往都不安装油分离器,或者油分离装置只有一次分离,由于制冷剂蒸汽中混合的润滑油较难分离出来,制冷剂和冷冻油的分离效果并不好。除此之外,排气管在高压气态工作物质的高速撞击下,也会产生很多噪声,但受到排气管内径以及国标无缝钢管材料的规格限制,排气管选用的规格厚度往往达不到能够降低噪声的壁厚,很难靠排气管自身的壁厚来消解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排气管及压缩机,一方面,提高压缩机排气管对制冷剂和润滑油的分离效果,降低压缩机排气管的带油量,另一方面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的排气管传递噪声过大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排气管,包括:外部段,所述外部段位于压缩机壳体外,所述外部段的上端开口竖直向上;内部段,所述内部段位于压缩机壳体内,所述内部段包括第一内部管、多条曲线管和多条直线管,所述多条曲线管和所述多条直线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内部管与所述外部段的下端开口连通,每条所述曲线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回油孔,每条所述直线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回油孔;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内部管的外部,所述套管与所述第一内部管密封连接,所述套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内部管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内部段依次包括第一直线管、第一曲线管、第二直线管、第二曲线管、第三直线管、第三曲线管和所述第一内部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每条所述曲线管的弯曲角度为0-90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回油孔位于每条所述曲线管的中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回油孔位于每条所述曲线管的管壁外弯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二回油孔位于每条所述直线管的下管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套管采用无缝钢管制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套管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一内部管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套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内部管内径长度的2.5倍。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压缩机排气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压缩机排气管及压缩机,其包括位于压缩机壳体内的内部段和位于压缩机壳体外的外部段,其中,内部段具有多条曲线管和多条直线管,多条曲线管和多条直线管间隔设置改变冷媒混合油的流动方向以使混合油产生离心力,并在曲线管及直线管设置回油孔方便将润滑油分离排出,确保压缩机的工作性能;同时在内部段的第一内部管的外部通过焊接套设一个套管,使套管和第一内部管之间具有间隙,加长噪声传播路径与噪声能量的衰减,有效降低压缩机的噪声排出,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排气管的剖视图。图中:1、外部段;2、内部段;21、第一内部管;22、曲线管;221、第一曲线管;222、第二曲线管;223、第三曲线管;23、直线管;231、第一直线管;232、第二直线管;233、第三直线管;24、第一回油孔;25、第二回油孔;3、套管;100、压缩机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排气管,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排气管的结构剖视图。排气管包括位于压缩机壳体100内的内部段2和位于压缩机壳体100外的外部段1。其中外部段1的上端开口竖直向上,内部段2包括第一内部管21、多条曲线管22及多条直线管23,第一内部管21的上端开口与外部段1的下端开口连通,第一内部管21的中心线与压缩机壳体100的轴线方向平行。套管3套设在第一内部管21的外部,套管3与第一内部管21密封连接。套管3的内径大于第一内部管21的外径,套管3与第一内部管21之间形成双层壁的结构,中间具有密封的空间。双层壁的结构一方面延长了噪声沿排气管管壁传播的路径长度,减少最终传出的噪声;另一方面,套管3与第一内部管21之间的密闭空间增加了噪声传播的介质带,造成噪声的能量损失,进一步降低最终传出的噪声音量。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段2包括三条曲线管22和三条直线管23,分别为第一曲线管221、第二曲线管222、第三曲线管223和第一直线管231、第二直线管232、第三直线管233。曲线管22和直线管23间隔设置,从压缩机内部沿着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为第一直线管231、第一曲线管221、第二直线管232、第二曲线管222、第三直线管233和第三曲线管223,第三曲线管223的末端开口与第一内部管21的下端开口连通。直线管23和曲线管22间隔设计能多次改变冷媒混合油的流动方向,有利于润滑油的分离。每条曲线管22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回油孔24,每条直线管23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回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排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部段(1),所述外部段(1)位于压缩机壳体(100)外,所述外部段(1)的上端开口竖直向上;/n内部段(2),所述内部段(2)位于压缩机壳体(100)内,所述内部段(2)包括第一内部管(21)、多条曲线管(22)和多条直线管(23),所述多条曲线管(22)和所述多条直线管(23)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内部管(21)与所述外部段(1)的下端开口连通,每条所述曲线管(22)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回油孔(24),每条所述直线管(23)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回油孔(25);/n套管(3),所述套管(3)套设在所述第一内部管(21)的外部,所述套管(3)与所述第一内部管(21)密封连接,所述套管(3)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内部管(21)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排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部段(1),所述外部段(1)位于压缩机壳体(100)外,所述外部段(1)的上端开口竖直向上;
内部段(2),所述内部段(2)位于压缩机壳体(100)内,所述内部段(2)包括第一内部管(21)、多条曲线管(22)和多条直线管(23),所述多条曲线管(22)和所述多条直线管(23)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内部管(21)与所述外部段(1)的下端开口连通,每条所述曲线管(22)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回油孔(24),每条所述直线管(23)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回油孔(25);
套管(3),所述套管(3)套设在所述第一内部管(21)的外部,所述套管(3)与所述第一内部管(21)密封连接,所述套管(3)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内部管(21)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段(2)依次包括第一直线管(231)、第一曲线管(221)、第二直线管(232)、第二曲线管(222)、第三直线管(233)、第三曲线管(223)和所述第一内部管(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昌龙,
申请(专利权)人:联诺欧机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