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管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83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配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器管路结构,包括外壳以及绕制在外壳内的翅片管,外壳上设有用于连通翅片管的进水端的进水端封水盖,所述进水端封水盖上固定有进水导向结构;进水导向结构包括进水连接部和进水弯管,所述进水弯管用于连通进水端封水盖和进水连接部;所述进水连接部位于外壳的上方,所述进水连接部用于连通进水管。本方案通过改进连通进水端封水盖和进水管的连接结构以及改进连通出水端封水盖和出水管的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冷却器制冷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方案可以应用于冷却器的制作和研发以及发动机的降温设备的研发的实践操作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器管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配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器管路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在发动机的轴承的油室中安装冷却器,用以冷却轴承的润滑油以及轴瓦。冷却器的结构如图1的俯视图所示,包括呈圆柱状的外壳1以及绕制在外壳1内的翅片管(图中未示),待冷却的结构(图1中未示)被外壳1环绕。外壳1的两个端部固定有封水盖,封水盖包括进水端封水盖2和出水端封水盖3。现有技术中,进水端封水盖2连通有进水钢管4(进水钢管4与进水端封水盖2垂直),进水钢管4用于连通进水管(图1中未示);出水端封水盖3连通有出水钢管5(出水钢管5与出水端封水盖3垂直),出水钢管5用于连通出水管(图1中未示)。冷却介质依次通过进水管、进水钢管4和进水端封水盖2流入绕制在外壳1中的翅片管的进水端,然后翅片管中的冷却介质依次通过翅片管的出水端、出水端封水盖3和出水钢管5流出至出水管。在现有的设置方式中,进水钢管4和出水钢管5均是沿着外壳1的侧壁的切向设置,这样势必会占用较大空间,进水端封水盖2和出水端封水盖3之间的空间过道,进而导致图1中的θ的角度过大(超过40°)。现有的设置方式会导致冷却器所覆盖的待冷却的设备未能被冷却器完全包绕,冷却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冷却器管路结构,该装置通过改进连通进水端封水盖和进水管的连接结构以及改进连通出水端封水盖和出水管的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冷却器制冷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器管路结构,包括外壳以及绕制在外壳内的翅片管,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连通翅片管的进水端的进水端封水盖,所述进水端封水盖上固定有进水导向结构;进水导向结构包括进水连接部和进水弯管,所述进水弯管用于连通进水端封水盖和进水连接部;所述进水连接部位于外壳的上方,所述进水连接部用于连通进水管。本方案的使用方法、原理及优点是:进水导向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进水连接部伸到外壳上方,不用在两个封水盖之间进行进水管的安装,而是在外壳上方将进水管安装到进水连接部上,安装进水管时没有外壳的阻碍,更便于管道的安装。另外,本设置方式还节约了两个封水盖之间的空间,两个封水盖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得更小,使得外壳和外壳中的翅片管可以尽量绕成整环,增强冷却效果。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壳上还设有用于连通翅片管的出水端的出水端封水盖,所述出水端封水盖上固定有出水导向结构;出水导向结构包括出水连接部和出水弯管,所述出水弯管用于连通出水端封水盖和出水连接部;所述出水连接部位于外壳的上方,所述出水连接部用于连通出水管。出水导向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出水连接部伸到外壳上方,不用在两个封水盖之间进行出水管的安装,而是在外壳上方将出水管安装到出水连接部上,安装出水管的空间位阻小,更便于管道的安装。另外,本设置方式还节约了两个封水盖之间的空间,两个封水盖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得更小,使得外壳和外壳中的翅片管可以尽量绕成整环,增强冷却效果。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出水连接部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进水连接部。出水连接部和进水连接部存在高度差,使得安装水管的时候在空间上没有阻碍,更容易安装。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水弯管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部Ⅰ和竖直部Ⅰ,所述出水弯管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部Ⅱ和竖直部Ⅱ。两封水盖设有往高度方向延伸的进水弯管和出水弯管,改进了进出水方式,可缩小两个封水盖之间的安装空间,使得外壳和外壳中的翅片管可以尽量绕成整环,增强冷却效果。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水平部Ⅰ靠近外壳的顶壁;所述水平部Ⅱ靠近外壳的底壁,竖直部Ⅰ的长度等于竖直部Ⅱ的长度。通过水平部Ⅰ和水平部Ⅱ设置的高度差异,来实现出水连接部在竖直方向上与进水连接部高度差。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水连接部上设有进水连接部槽,所述进水连接部槽中设有用于连接进水管的内螺纹;所述出水连接部上设有出水连接部槽,所述出水连接部槽中设有用于连接出水管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和固定。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壳包括同轴设置的环状的外壳顶壁和环状的外壳底壁,外壳还包括筒状的竖直设置的外壳侧壁,外壳侧壁的上端固定在外壳顶壁的外环处,外壳侧壁的下端固定在外壳底壁的外环处。外壳将待降温的结构包绕,绕制在外壳内的翅片管和待降温的结构之间没有阻隔,更容易进行热传递。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壳底壁的内环直径小于所述外壳顶壁的内环直径,所述外壳用于固定在油室中,油室的底壁上设有环形凹陷和油室底壁凸起,所述环形凹陷包绕所述油室底壁凸起;所述外壳底壁位于所述环形凹陷中,所述油室底壁凸起上设有用于将外壳底壁紧压在环形凹陷的底部的安装固定结构。通过压紧的方式使得外壳固定在油室中,不需要采用现有技术的螺钉直接紧固方式,现有技术的方式对钻孔位置精度的要求高,操作不便。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安装固定结构的数量为七个,且沿环形凹陷的周向均布。这样可将外壳更为稳固地固定在油室中。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安装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块、固定螺钉和压紧螺钉,固定螺钉用于将固定块固定在油室底壁凸起上,所述压紧螺钉与水平设置的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压紧螺钉用于将外壳底壁紧压在环形凹陷的底部。固定块、固定螺钉和压紧螺钉的设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冷却器的俯视图。图2为实施例1的冷却器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4为沿图3的B方向观察的进水端封水盖的纵向剖视图。图5为沿图3的C方向观察的出水端封水盖的纵向剖视图。图6为沿图3的B方向观察的进水端封水盖的纵向剖视图(展示连接翅片管的方式)。图7为实施例2的冷却器的俯视图(冷却器放置于油室中)。图8为图7的D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壳1、进水端封水盖2、出水端封水盖3、进水钢管4、出水钢管5、进水管6、出水管7、进水管总成8、出水管总成9、进水连接部10、出水连接部11、进水弯管12、出水弯管13、进水连接部槽14、出水连接部槽15、进水弯管通道16、出水弯管通道17、进水腔18、出水腔19、第一隔片20、第二隔片21、进水端板22、翅片管进水端23、油室侧壁24、环形凹陷25、固定块26、待冷却结构27、外壳顶壁28、外壳底壁29、油室底壁凸起30、压紧螺钉31、固定螺钉32。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方案在图1所示的现有的冷却器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主要改进点在于图2的A部,从而将θ’的角度缩小到了25°,提升了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改进点具体如下:结合图3、图4和图5,在进水端封水盖2上连通了进水导向结构,在出水端封水盖3上连通了出水导向结构。进水导向结构包括进水连接部10和进水弯管12,出水导向结构包括出水连接部11和出水弯管13。进水连接部10中设有进水连接部槽14(图4中进水连接部10的左表面凹陷形成),进水连接部槽14的靠左的侧壁上设有内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器管路结构,包括外壳以及绕制在外壳内的翅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连通翅片管的进水端的进水端封水盖,所述进水端封水盖上固定有进水导向结构;进水导向结构包括进水连接部和进水弯管,所述进水弯管用于连通进水端封水盖和进水连接部;所述进水连接部位于外壳的上方,所述进水连接部用于连通进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器管路结构,包括外壳以及绕制在外壳内的翅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连通翅片管的进水端的进水端封水盖,所述进水端封水盖上固定有进水导向结构;进水导向结构包括进水连接部和进水弯管,所述进水弯管用于连通进水端封水盖和进水连接部;所述进水连接部位于外壳的上方,所述进水连接部用于连通进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器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设有用于连通翅片管的出水端的出水端封水盖,所述出水端封水盖上固定有出水导向结构;出水导向结构包括出水连接部和出水弯管,所述出水弯管用于连通出水端封水盖和出水连接部;所述出水连接部位于外壳的上方,所述出水连接部用于连通出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器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连接部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进水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器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弯管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部Ⅰ和竖直部Ⅰ,所述出水弯管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部Ⅱ和竖直部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器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Ⅰ靠近外壳的顶壁;所述水平部Ⅱ靠近外壳的底壁,竖直部Ⅰ的长度等于竖直部Ⅱ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却器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华张兴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