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修晶专利>正文

一种纱网压合结构与纱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77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纱网压合结构与纱窗。该纱网压合结构包括上压合边和下压合边;所述上压合边与所述下压合边的一端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上压合边与所述下压合边的另一端之间相互分离,形成开口的纱网容纳槽;在外力作用下,所述上压合边与所述下压合边的相互分离端可相互靠拢,并对置于所述纱网容纳槽内的纱网进行压合固定;而且,在上压合边上具有上压合勾或上压合倒刺,在下压合边上具有下压合勾、压合凹槽或下压合倒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纱窗压合结构无需采用固定介质对纱窗进行固定,减少了材料费用,且可靠性高,通用性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纱窗基于上述纱窗压合结构对其中的纱网进行固定,使整体纱窗结构简洁且质轻,成本低,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网压合结构与纱窗
本技术涉及门窗
,具体涉及一种纱窗压合结构与纱窗。
技术介绍
纱窗可有效挡住蚊蝇虫进入室内,使居家舒适愉悦。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铝合金纱窗对于纱网固定到铝合金框内的方式主要有螺丝固定、压条固定以及卡扣配合槽位固定。然而,以上这些固定方式都需要使用到固定介质,导致诸多缺陷。首先,因为以上固定方式均需要固定介质来配合固定,限制了纱窗铝合金型材的结构,并导致铝合金纱窗产品厚实笨重。其次,包括螺丝固定、压条固定等固定方式都需要人工去安装,额外增加了加工成本。而且,压条固定方式多采用紧配的方式,时间长久,固定介质压条会产生变异,最终使固定的强度会衰减或失效,可靠性差。此外,虽然螺丝固定的方式相较压条固定较为可靠,但只能解决硬质金刚网的固定应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了一种纱窗压合结构。该纱窗压合结构无需采用固定介质对纱窗进行固定,减少了材料费用,且可靠性高,通用性广。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纱窗。该纱窗基于上述纱窗压合结构对其中的纱网进行固定,使整体纱窗结构简洁且质轻,成本低,可靠性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纱网压合结构,包括上压合边和下压合边;所述上压合边与所述下压合边的一端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上压合边与所述下压合边的另一端之间相互分离,形成开口的纱网容纳槽;在外力作用下,所述上压合边与所述下压合边的相互分离端可相互靠拢,并对置于所述纱网容纳槽内的纱网进行压合固定。<br>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压合边的与所述下压合边相互分离的端部朝向所述纱网容纳槽内部弯曲延伸形成上压合勾。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压合边的朝向与所述上压合边的面为平面。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压合勾延伸并闭环连接至所述上压合边的另一端。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压合勾的朝向所述下压合边的一侧面上具有压合凸部。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压合边上具有与所述压合凸部对应的压合凹槽。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压合边的与所述上压合边相互分离的端部朝向所述纱网容纳槽内部弯曲延伸形成下压合勾;所述上压合勾与所述下压合勾相互对应。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压合边上具有沿背离所述纱网容纳槽的开口方向延伸的若干上压合倒刺。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压合边上具有与若干所述上压合倒刺对应的若干压合凹槽。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压合边上具有沿背离所述纱网容纳槽的开口方向延伸的若干下压合倒刺,且若干的所述上压合倒刺和若干的所述下压合倒刺一一对应。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纱网压合结构的材质为铝材。一种纱窗,包括窗框以及纱网,所述窗框的边上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纱网压合结构;所述纱网的边缘伸入至所述纱网压合结构的纱网容纳槽内;所述纱网通过所述纱网压合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窗框上。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窗框为由至少四条型边拼接形成的框架;所述型边上具有拼接销孔,至少的所述四条型边之间通过插销进行拼接;且所述型边上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纱网压合结构。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插销为双头滚花插销或单头滚花插销,减少了螺钉帽的限制,并且可用于薄的型边的连接,且定位准确。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窗框的材质为铝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纱网压合结构摒弃了螺丝及压条的固定介质的使用,从而无需采用固定介质对纱窗进行固定,直接以上下的压合边对纱网进行压合固定即可,减少了材料的使用及材料费用。而且,在上压合边上具有上压合勾或上压合倒刺,可保障对上下压合边之间的纱网的压合固定,并在下压合边上形成具有下压合勾、压合凹槽或下压合倒刺的结构,进一步提高对纱网的压合固定性,使压接后的纱网可保持永久固定,相比螺丝固定及压条固定方式可靠性更高;且可通用于包括柔性网和硬质网的各类纱网,通用性广。本技术的纱窗基于上述纱窗压合结构对其中的纱网进行固定,由于上述的纱网压合结构无固定介质的使用,且纱网压合结构为窗框型边上的一体化结构,从而使得纱网可直接被压接固定在窗框上,使整体纱窗的结构简洁,且质量更轻,材料成本及安装成本更低,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纱网压合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的纱网压合结构进行压合纱网工作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纱网压合结构压合纱网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例的纱网压合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例的纱网压合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具体实施例的纱网压合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例的纱网压合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具体实施例的纱网压合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具体实施例的纱网压合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具体实施例的纱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具体实施例的纱窗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a为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双头滚花插销的结构示意图;图12b为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单头滚花插销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具体实施例中采用插销连接相邻两个型边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1-窗框,10-型边,101-上压合边,1011-上压合勾,1011a-压合凸部,1012-上压合倒刺,102-下压合边,102a-压合凹槽,1021-下压合勾,1022-下压合倒刺,103-纱网容纳槽,104-拼接销孔,105-拼接孔,2-纱网,3-插销,4-上模,5-底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具体的实施例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区分描述,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更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实施例的纱网压合结构,包括上压合边101和下压合边102。其中,上压合边101和下压合边102均为窗框1的型边10上下两侧边缘向框内中心延伸形成的边,所述上压合边101与所述下压合边10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型边10的本体上;而所述上压合边101与所述下压合边102的另一端之间相互分离,从而形成开口的纱网容纳槽103。上压合边101和下压合边102均采用与型边10一体化的铝合金材质,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在外力作用下可相互靠拢压合。进行纱网2的安装压接时,纱网2的边缘伸入至纱网容纳槽103内;而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上压合边101与所述下压合边102的相互分离端可相互靠拢,并对置于所述纱网容纳槽103内的纱网2进行压合固定,使纱网2稳定安装。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网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合边和下压合边;所述上压合边与所述下压合边的一端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上压合边与所述下压合边的另一端之间相互分离,形成开口的纱网容纳槽;在外力作用下,所述上压合边与所述下压合边的相互分离端可相互靠拢,并对置于所述纱网容纳槽内的纱网进行压合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网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合边和下压合边;所述上压合边与所述下压合边的一端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上压合边与所述下压合边的另一端之间相互分离,形成开口的纱网容纳槽;在外力作用下,所述上压合边与所述下压合边的相互分离端可相互靠拢,并对置于所述纱网容纳槽内的纱网进行压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网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合边的与所述下压合边相互分离的端部朝向所述纱网容纳槽内部弯曲延伸形成上压合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纱网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合边的朝向与所述上压合边的面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纱网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合勾延伸并闭环连接至所述上压合边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纱网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合勾的朝向所述下压合边的一侧面上具有压合凸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纱网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合边上具有与所述压合凸部对应的压合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修晶
申请(专利权)人:黄修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