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363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将载荷简化为不同载荷历程比下的大小两级交变载荷;S2、将载荷简化为不同频率比、幅值比的高低频叠加载荷;S3: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根据极大似然法原理和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疲劳试验数据,确定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S‑N曲线;S4:评估不同航线下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的疲劳损伤;S5:考虑江海直达船载荷历程中由于波激振动和砰击颤振所带来的高频载荷分量,引入非线性载荷耦合损伤因子,考虑高低频叠加载荷的疲劳耦合损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为江海直达船抗疲劳设计及结构轻量化设计提供有力支撑的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船体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新型江海直达集装箱船具有超宽扁船型的特点,其船体载荷,结构型式,应力集中位置都会有所改变,较大的宽度型深比导致船体垂向刚度小,在海段航行过程中较易遭受波激振动和砰击颤振所带来的非线性高频载荷分量的影响,同时船舶往复航行于江段和海段,始终处于海段高幅值载荷和江段低幅值载荷的交替作用,这些对江海直达船的疲劳累计损伤都会产生显著影响。传统的江海直达船的结构设计往往参考海船的规范,主要是针对海船的航线特点和载荷特征,而对于江海直达船这种具有特殊航线(载荷)特征和宽扁肥大船体的船型,其疲劳强度评估还没有针对性的规范,忽略了江-海段载荷交互作用和高低频载荷叠加导致的耦合损伤。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保证船体的安全性,但由于其安全裕度过大,结构过于臃肿,其经济性较低,不能适应新环境下的绿色船舶经济性的要求和国家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的需求。在开发新型江海直达船的同时,需要与之对应的符合该船型特点和特定航线特点的疲劳评估方法。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一种适用于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精细化评估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船体结构的疲劳损伤,可为江海直达船抗疲劳设计及结构轻量化设计提供有力支撑的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船体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根据江海直达船的航线特点将载荷简化为不同载荷历程比下的大小两级交变载荷;S2、根据江海直达船的载荷特点,将载荷简化为不同频率比、幅值比的高低频叠加载荷;S3:以海船规范中的S-N曲线为基础,S-N曲线为应力-寿命曲线,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根据极大似然法原理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疲劳试验数据,确定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S-N曲线;S4:引入航线特征影响因子θrs考虑江段小载荷和海段大载荷交互作用的影响,评估不同航线下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的疲劳损伤;S5:考虑江海直达船载荷历程中由于波激振动和砰击颤振所带来的高频载荷分量,引入非线性载荷耦合损伤因子,考虑高低频叠加载荷的疲劳耦合损伤。按上述方案,在步骤S3中,假设节点对数疲劳寿命的均值如下:lgN=lgAp-mlgS,N为断裂前的疲劳寿命,S为疲劳载荷应力幅值,lgAp为存活率p下对应的lgA,A和S为S-N曲线中与材料、应力比、加载方式有关的参数,对于任意一个数据点lgNi均服从正态分布,各个lgNi数据点相互之间独立,Ni为第i个试件疲劳寿命。按上述方案,在步骤S4中,航线特征影响因子θrs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Drs为基于雨流计数法的大-小载荷交互作用造成的疲劳累积损伤。按上述方案,在步骤S5中,非线性载荷耦合损伤因子Dnji,c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Dnji,c为第n个装载工况、第j各海况及第i个浪向角下应力历程中的耦合损伤值,α为高低频叠加载荷的幅值比,λ为高低频叠加载荷的频率比,η为基于雨流计数法的高频载荷累积损伤占总损伤的比值,c/w为无量纲裂纹表征参数;按上述方案,在高频载荷累积损伤占总损伤比值η<0.0345的时域载荷历程中,不考虑载荷间耦合损伤的影响即Dnji,c=0,采用简化的外包络线恒幅载荷形式替代高低频叠加载荷进行疲劳损伤评估。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合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航线特点和载荷特点,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船体的疲劳损伤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分别引入“航线影响因子”和“非线性载荷耦合损伤因子”等参量,合理表征了江海直达船江-海段载荷交互作用和高低频载荷叠加导致的耦合损伤对船体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能精细化评估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船体结构的疲劳损伤,可为江海直达船抗疲劳设计及结构轻量化设计提供有力支撑。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流程图;图2是两级交变载荷示意图;图3是高低频叠加载荷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根据江海直达船往复航行于江段和海段的航线特点将载荷简化为不同载荷历程比下的大小两级交变载荷。S2、根据江海直达船在海段航行过程中容易受到波激振动、砰击颤振的影响,在载荷历程中含有非线性高频载荷分量的载荷特点,将载荷简化为不同频率比、幅值比的高低频叠加载荷。S3、以海船规范中的S-N曲线为基础,确定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S-N曲线。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假设节点对数疲劳寿命的均值如下:lgN=lgAp-mlgS,对于任意一个数据点lgNi均服从正态分布,各个lgNi数据点相互之间独立,其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似然函数)为:σlgN为lgN的标准差,Ni为第i个试件疲劳寿命,Si为第i个试件应力幅值,n为试件个数。根据极大似然法原理,参数lgA和m的取值应使L值最大,即式中指数平方和部分最小。根据规范中的建议值斜率m为3,对于一定的应力范围,根据结构部件在存活概率为97.7%时对应的标准正态偏量μp,对于试件i采用定斜率方法求得对应的lgAi,从而计算得到lgA的标准差σlgA。代入上式得S-N曲线:根据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疲劳试验数据,计算出存活概率为97.7%的S-N曲线。S4、引入航线特征影响因子θrs考虑江段小载荷和海段大载荷交互作用的影响,评估不同航线下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的疲劳强度。在航段i下装载工况k时,式中:Dik为航段i下装载工况k时的疲劳累计损伤;δi为航段历程分配系数;ND为江海直达船服役期遭遇的总循环次数;αK为装载工况k时对应的时间分配系数;K为S-N曲线参数;SD(ik)为航段i下装载工况k时计算的设计应力范围,N/mm2;NL为当超越概率为10-2时相对的载荷谱回复周期循环次数,取102;ξ为Weibull形状参数,取1;Γ(x)为完全GAMMA函数值,μk为考虑S-N曲线负斜率变化的修正系数,跟服役环境有关。载荷交互作用因子θrs计算公式如下:Dnl为大-小载荷交互作用造成的疲劳累积损伤,不同航段(江段或海段)的装载工况下的大-小载荷交互作用造成的疲劳累积损伤不同。S5、考虑江海直达船载荷历程中由于波激振动和砰击颤振所带来的高频载荷分量,引入非线性载荷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nS1、根据江海直达船的航线特点将载荷简化为不同载荷历程比下的大小两级交变载荷;/nS2、根据江海直达船的载荷特点,将载荷简化为不同频率比、幅值比的高低频叠加载荷;/nS3:以海船规范中的S-N曲线为基础,S-N曲线为应力-寿命曲线,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根据极大似然法原理和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疲劳试验数据,确定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S-N曲线;/nS4:引入航线特征影响因子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根据江海直达船的航线特点将载荷简化为不同载荷历程比下的大小两级交变载荷;
S2、根据江海直达船的载荷特点,将载荷简化为不同频率比、幅值比的高低频叠加载荷;
S3:以海船规范中的S-N曲线为基础,S-N曲线为应力-寿命曲线,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根据极大似然法原理和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疲劳试验数据,确定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S-N曲线;
S4:引入航线特征影响因子θrs考虑江段小载荷和海段大载荷交互作用的影响,评估不同航线下江海直达船典型节点的疲劳损伤;
S5:考虑江海直达船载荷历程中由于波激振动和砰击颤振所带来的高频载荷分量,引入非线性载荷耦合损伤因子,考虑高低频叠加载荷的疲劳耦合损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扁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假设节点对数疲劳寿命的均值如下:lgN=lgAp-mlgS,N为断裂前的疲劳寿命,S为疲劳载荷应力幅值,lgAp为存活率p下对应的lgA,A和S为S-N曲线中与材料、应力比、加载方式有关的参数,对于任意一个数据点l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进刘祥吴卫国王一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