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倩倩专利>正文

一种抗震节能环保装配式被动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60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震节能环保装配式被动房,涉及装配板房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装配式活动板房在使用的时候,不够节能,无法将雨水收集利用,无法将雨水净化以供室内使用的问题,包括主体,顶件;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且主体的底部设有锥形插杆;所述顶件安装在主体的顶端,且顶件的底部设有矩形环状结构的插件。此处的顶件设在主体的顶端的,使得本装置在雨天是用的时候,雨水会经过进液口进入到顶件的内部,使得雨水可以被击中收集,然后水被阳光蒸馏,使得雨水可以到达顶件的内部顶端,然后被顶件的内壁导流,使雨水可以经过导流板导流,然后使蒸馏水可以通过引流槽进入到集水孔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节能环保装配式被动房
本技术属于装配板房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抗震节能环保装配式被动房。
技术介绍
活动板房是一种以标准模数系列进行空间合,构件采用螺栓连接,全新概念的环保经济型活动板房屋,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和拆卸,实现了临时建筑的通用标准化,树立了环保节能、快捷高效的建筑理念,使临时房屋进入了一个系列化开发、集成化生产、配套化供应、可库存和可多次周转使用的定型产品领域。例如申请号:CN201821679021.0中涉及一种装配式集装箱板房,包括两根支撑板通过锚杆固定在地面上,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的宽度方向平行,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之间连接有多个横纵交错的轻质龙骨;四根立柱位于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四根立柱的底端分别连接在下框架的四个边角处,四根立柱的顶端分别连接在上框架的四个边角处;上框架由四个首尾连接的上安装板构成;下框架上铺设有地板,上框架上铺设有顶板,相邻两根立柱之间铺设有墙板;顶板上连接有上挂耳,支撑板上连接有下挂耳,上挂耳和下挂耳设有钢丝绳;墙板卡合在立柱上,墙板和立柱之间通过锁紧件锁紧。基于现有技术中发现,现有的装配式活动板房在使用的时候,不够节能,无法将雨水收集利用,无法将雨水净化以供室内使用,且现有的装配式活动板房在使用的时候,在遇到地震的时候,无法被动触发保护结构,无法自动将房屋支撑起来,无法避免房屋出现倾倒。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抗震节能环保装配式被动房,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震节能环保装配式被动房,以解决现有的装配式活动板房在使用的时候,不够节能,无法将雨水收集利用,无法将雨水净化以供室内使用,且现有的装配式活动板房在使用的时候,在遇到地震的时候,无法被动触发保护结构,无法自动将房屋支撑起来,无法避免房屋出现倾倒的问题。本技术抗震节能环保装配式被动房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抗震节能环保装配式被动房,包括主体,顶件,安装件和翻转板;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且主体的底部设有锥形插杆;所述顶件安装在主体的顶端,且顶件的底部设有矩形环状结构的插件,并且插件插入在顶槽的内部;所述安装件安装在主体的四周,且安装件的后端设有T形块,并且T形块插入安装在安装槽的内部;所述翻转板嵌入安装在安装件的矩形槽内部,且翻转板的顶端通过翻转轴与矩形槽内部顶端相连接,并且翻转板的内端通过弹簧与矩形槽内部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有安装槽,顶槽;所述主体的四周设有八个安装槽,且安装槽为T形结构;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矩形环状结构的顶槽,且顶槽的底部设有集水孔,并且集水孔的底部汇聚成一个出水口。进一步的,所述顶件包括有进液口,导流板,引流槽,收集仓;所述顶件的顶端四周为倾斜状结构,且顶件的顶端设有进液口,并且进液口为矩形漏斗状结构;所述顶件内部底端边缘位置设有四个导流板,且导流板为倾斜板状结构;所述导流板的外侧设有引流槽,且引流槽为L形结构,并且引流槽的底部与集水孔相连通;所述顶件的底部设有收集仓,且收集仓为矩形结构;所述顶件整体为透明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件包括有侧槽,承接板,顶块,重块;所述安装件为矩形结构,且安装件的内部设有矩形槽;所述安装件的底部两侧设有两个侧槽,且侧槽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并且侧槽的外端设有外孔;所述安装件的两侧底部设有承接板,且承接板的顶端设有弧形结构的凹槽;所述侧槽的内部通过弹簧安装有顶块,且顶块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并且顶块的内端为弧形结构;所述顶块的外端通过牵引绳与重块相连接,且重块为球形结构,并且重块放置在承接板的凹槽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包括有内槽和支撑板;所述翻转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翻转板的内部设有内槽,并且内槽为T形结构;所述支撑板为T形板状结构,且支撑板的顶端通过弹簧安装在内槽的内部,并且支撑板的底部为楔形锯齿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装置中,设置了顶件以及安装件,此处的顶件设在主体的顶端的,使得本装置在雨天是用的时候,雨水会经过进液口进入到顶件的内部,使得雨水可以被击中收集,然后水被阳光蒸馏,使得雨水可以到达顶件的内部顶端,然后被顶件的内壁导流,使雨水可以经过导流板导流,然后使蒸馏水可以通过引流槽进入到集水孔的内部,然后将蒸馏净化之后的雨水进行收集利用,进液口为矩形漏斗状结构,是为了可以加大收集雨水的范围,使得更多的雨水可以进入到收集仓的内部,而导流板则是在雨水被蒸馏之后,在顶件的内壁上汇聚,当蒸馏水较多之后,则会经过导流板导流进入到引流槽的内部,引流槽主要起到了导流的作用,而收集仓则是起到了收集雨水的作用,使得雨水可以被收集存储;还有的是,此处的安装件是用来安装以及控制翻转板的,使得本装置使用的时候,当遇到地震,重块被晃动触发掉落,使得重块可以通过牵引绳拉动顶块内缩,使得顶块可以解除对支撑板的固定,使得翻转板可以接收弹簧的动力在安装件矩形槽内部翻转,使得翻转板可以被打开,然后弹簧将支撑板向外弹出,使得支撑板得底部可以插入到泥土中,进而将本装置支撑,进而更加有效的抗震,侧槽则是用来嵌入顶块的,使得顶块可以通过弹簧在其内部移动,且不会脱离,而承接板则是在本装置未遇到地震的时候,可以通过凹槽将重块放置,使得重块可以被固定限位,而顶块则是主要起到了接收弹簧动力向外移动的作用,然后将支撑板有效的支撑,使得翻转板不会向外翻转,而重块则是在遇到地震的时候,重块掉落,然后通过牵引绳拉动顶块移动,进而触发翻转板翻转弹出支撑使用,从而解决了在使用的时候,不够节能,无法将雨水收集利用,无法将雨水净化以供室内使用,且现有的装配式活动板房在使用的时候,在遇到地震的时候,无法被动触发保护结构,无法自动将房屋支撑起来,无法避免房屋出现倾倒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体俯视及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顶件截面及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安装件局部截面及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翻转板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主体;101、安装槽;102、顶槽;2、顶件;201、进液口;202、导流板;203、引流槽;204、收集仓;3、安装件;301、侧槽;302、承接板;303、顶块;304、重块;4、翻转板;401、内槽;402、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节能环保装配式被动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顶件(2),安装件(3)和翻转板(4);所述主体(1)为矩形结构,且主体(1)的底部设有锥形插杆;所述顶件(2)安装在主体(1)的顶端,且顶件(2)的底部设有矩形环状结构的插件,并且插件插入在顶槽(102)的内部;所述安装件(3)安装在主体(1)的四周,且安装件(3)的后端设有T形块,并且T形块插入安装在安装槽(101)的内部;所述翻转板(4)嵌入安装在安装件(3)的矩形槽内部,且翻转板(4)的顶端通过翻转轴与矩形槽内部顶端相连接,并且翻转板(4)的内端通过弹簧与矩形槽内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节能环保装配式被动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顶件(2),安装件(3)和翻转板(4);所述主体(1)为矩形结构,且主体(1)的底部设有锥形插杆;所述顶件(2)安装在主体(1)的顶端,且顶件(2)的底部设有矩形环状结构的插件,并且插件插入在顶槽(102)的内部;所述安装件(3)安装在主体(1)的四周,且安装件(3)的后端设有T形块,并且T形块插入安装在安装槽(101)的内部;所述翻转板(4)嵌入安装在安装件(3)的矩形槽内部,且翻转板(4)的顶端通过翻转轴与矩形槽内部顶端相连接,并且翻转板(4)的内端通过弹簧与矩形槽内部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震节能环保装配式被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有安装槽(101),顶槽(102);所述主体(1)的四周设有八个安装槽(101),且安装槽(101)为T形结构;所述主体(1)的顶端设有矩形环状结构的顶槽(102),且顶槽(102)的底部设有集水孔,并且集水孔的底部汇聚成一个出水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震节能环保装配式被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件(2)包括有进液口(201),导流板(202),引流槽(203),收集仓(204);所述顶件(2)的顶端四周为倾斜状结构,且顶件(2)的顶端设有进液口(201),并且进液口(201)为矩形漏斗状结构;所述顶件(2)内部底端边缘位置设有四个导流板(202),且导流板(202)为倾斜板状结构;所述导流板(202)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王倩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