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58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包括气囊模具、设置在气囊模具上端的第一缓冲腔、设置在气囊模具下端的第二缓冲腔、设置在气囊模具下端两侧的第三缓冲腔、与第三缓冲腔相连接的连接翼边、设置在气囊模具外周的防护罩以及设置在防护罩与连接翼边之间的连接螺栓,进而便于通过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对循环水进行缓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对循环水进行循环的质量,且便于通过连接螺栓将防护罩与连接翼边相连接,从而便于通过防护罩对气囊模具进行防护,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气囊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相关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
技术介绍
水处理的方式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人类进行水处理的方式已经有相当多年历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较重要者为以活性炭进行吸附,阻隔方法则是将水通过滤材,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另外,物理方法也包括沉淀法,就是让比重较小的杂质浮于水面捞出,或是比重较大的杂质沉淀于下,进而取得,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品将水中杂质转化为对人体伤害较小的物质,或是将杂质集中,历史最久的化学处理方法应该可以算是用明矾加入水中,水中杂质集合后,体积变大,便可用过滤法,将杂质去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水处理用缝隙式模具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将缝隙式模具与安装面相连接,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水处理的质量,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水处理用缝隙式模具的多种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水处理用缝隙式模具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将缝隙式模具与安装面相连接,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水处理的质量,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水处理用缝隙式模具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包括气囊模具、设置在气囊模具上端的第一缓冲腔、设置在气囊模具下端的第二缓冲腔、设置在气囊模具下端两侧的第三缓冲腔、与第三缓冲腔相连接的连接翼边、设置在气囊模具外周的防护罩以及设置在防护罩与连接翼边之间的连接螺栓,进而便于通过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对循环水进行缓冲,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循环水进行循环的质量,且便于通过连接螺栓将防护罩与连接翼边相连接,从而便于通过防护罩对气囊模具进行防护,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气囊模具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第一缓冲腔和内径小于第二缓冲腔的内径,且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的内壁分别设置为光滑的圆弧面,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循环水进行处理的质量;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第三缓冲腔与气囊模具的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三缓冲腔的内径小于第三缓冲腔的内径,进而便于通过第三缓冲腔对循环水进行分流缓冲;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连接翼边分别与第三缓冲腔的两侧固定连接,且连接翼边与第三缓冲腔的水平面相互垂直设置,进而有效的保证了连接翼边与第三缓冲腔相连接的稳定性,且便于通过连接翼边将防护罩与气囊模具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防护罩和连接翼边上分别设置有与连接螺栓相适配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分别设置为贯穿性,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对连接螺栓进行限位;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第一连接孔相对于第二连接孔设置,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分别以防护罩和连接翼边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内壁分被设置为光滑面,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对连接螺栓进行安装的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包括气囊模具、设置在气囊模具上端的第一缓冲腔、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下端的第二缓冲腔、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下端两侧的第三缓冲腔、与所述第三缓冲腔相连接的连接翼边、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外周的防护罩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罩与连接翼边之间的连接螺栓,进而便于通过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和第三缓冲腔对循环水进行缓冲,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循环水进行循环的质量,且便于通过连接螺栓将防护罩与连接翼边相连接,从而便于通过防护罩对气囊模具进行防护,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气囊模具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整体结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中的图2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是图2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囊模具、11-第一缓冲腔、12-第二缓冲腔、13-第三缓冲腔、2-连接翼边、21-第一连接孔、3-防护罩、31-第二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包括气囊模具1、设置在气囊模具1上端的第一缓冲腔11、设置在气囊模具1下端的第二缓冲腔12、设置在气囊模具1下端两侧的第三缓冲腔13、与第三缓冲腔13相连接的连接翼边2、设置在气囊模具1外周的防护罩3以及设置在防护罩3与连接翼边2之间的连接螺栓,进而便于通过第一缓冲腔11、第二缓冲腔12和第三缓冲腔13对循环水进行缓冲,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循环水进行循环的质量,且便于通过连接螺栓将防护罩3与连接翼边2相连接,从而便于通过防护罩3对气囊模具1进行防护,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气囊模具1的使用寿命;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第一缓冲腔11和内径小于第二缓冲腔12的内径,且第一缓冲腔11和第二缓冲腔12的内壁分别设置为光滑的圆弧面,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循环水进行处理的质量;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第三缓冲腔13与气囊模具1的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三缓冲腔13的内径小于第三缓冲腔13的内径,进而便于通过第三缓冲腔13对循环水进行分流缓冲;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连接翼边2分别与第三缓冲腔13的两侧固定连接,且连接翼边2与第三缓冲腔13的水平面相互垂直设置,进而有效的保证了连接翼边2与第三缓冲腔13相连接的稳定性,且便于通过连接翼边2将防护罩3与气囊模具1相连接;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模具(1)、设置在气囊模具(1)上端的第一缓冲腔(11)、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1)下端的第二缓冲腔(12)、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1)下端两侧的第三缓冲腔(13)、与所述第三缓冲腔(13)相连接的连接翼边(2)、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1)外周的防护罩(3)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罩(3)与连接翼边(2)之间的连接螺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模具(1)、设置在气囊模具(1)上端的第一缓冲腔(11)、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1)下端的第二缓冲腔(12)、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1)下端两侧的第三缓冲腔(13)、与所述第三缓冲腔(13)相连接的连接翼边(2)、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1)外周的防护罩(3)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罩(3)与连接翼边(2)之间的连接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腔(11)和内径小于第二缓冲腔(12)的内径,且第一缓冲腔(11)和第二缓冲腔(12)的内壁分别设置为光滑的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缓冲腔(13)与气囊模具(1)的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三缓冲腔(13)的内径小于第三缓冲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毅泰陆少毅叶长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公路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