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夯机稳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52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5
本申请涉及一种强夯机稳定机构,涉及强夯机的领域,包括分别设置于强夯机主体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的两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设置有两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底部的气缸以及水平设置于所述气缸底部的支撑板,两所述支撑组件的气缸分别位于安装板底部的两端。本申请能对强夯机主体进行稳固的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夯机稳定机构
本申请涉及强夯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强夯机稳定机构。
技术介绍
强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堆场、码头、机场、路桥、人工岛、储油罐等。强夯是将夯锤吊到适当高度后使其自由落下,夯锤对地基施加强烈的冲击力和振动,使土体结构破坏,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并通过裂缝排出孔隙水和气体,地基土在新的状况下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地基的压缩性。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99073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强夯机,该多用途强夯机包括强夯机、桩架、撑杆、液压锤和液压锤属具,强夯机的臂架顶部下方连接桩架,桩架下部通过撑杆与强夯机底盘连接,液压锤与桩架为导轨配合,液压锤上部与强夯机的起重吊索连接,液压锤底部安装属具,属具与液压锤为可拆卸式连接。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强夯需要将夯锤吊较高的高度,然后使其自由落下,对机体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而强夯机主体的机身通过仅履带进行支撑,其支撑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强夯机主体进行稳固的支撑,本申请提供一种强夯机稳定机构。本申请提供一种强夯机稳定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强夯机稳定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强夯机主体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的两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设置有两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底部的气缸以及水平设置于所述气缸底部的支撑板,两所述支撑组件的气缸分别位于安装板底部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强夯机主体置于对应的位置后,调节气缸,使气缸活塞杆伸出,气缸活塞杆带动支撑板向下运动,并使支撑板底面与地基抵接,使得支撑板对强夯机主体进行稳固的支撑,从而提高强夯机主体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方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驱动升降板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板底部竖直转动有转轴,所述升降板顶部设置有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安装板对应转轴的位置竖直开设有伸出孔,所述伸出孔供转轴穿过,所述转轴位于两所述气缸之间,所述转轴底部通过连接组件水平设置有推平杆,所述推平杆用于对两所述支撑板下方的地基进行推平,所述推平杆位于所述安装板下方,所述推平杆底部设置有若干尖刺,所述尖刺的尖端朝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下方的地基凹凸不平时,需要对该处的地基进行整平,在调节气缸活塞杆伸出前,通过升降组件调低升降板的位置,以调节转轴和推平杆的高度,使推平杆的尖刺插入地基内,并使推平杆底部与地基表面接触,启动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推平杆转动,使得推平杆能推平两组支撑板下方的地基,使得支撑板撑在平整的地基上,从而能对强夯机主体进行稳固的支撑。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板顶部的两组连接架、水平设置于两所述连接架之间的水平板、竖直转动于所述水平板与安装板之间的丝杆、竖直设置于所述水平板与安装板之间的导向杆以及竖直设置于所述水平板顶部且用于驱动丝杆转动的第二伺服电机,所述升降板位于两所述连接架之间,所述丝杆螺纹穿设于升降板,所述导向杆滑动穿设于升降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升降板的高度时,启动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在导向杆的作用下,升降板能沿着丝杆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转轴顶部的连接筒、垂直设置于所述转轴外侧靠近底部位置的螺杆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外侧的螺母,所述连接筒呈中空设置,且上端部呈开口设置,所述连接筒外侧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贯穿连接筒内外两侧,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连接筒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转轴下端部滑动穿设于连接筒内,所述螺杆滑动穿设于条形孔内,所述螺杆远离转轴的一端伸出条形孔,所述螺母端部与连接筒外侧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的调节连接筒与转轴之间的距离,使螺杆位于条形孔的不同位置,从而可以对推平杆的高度进行二次调节,当升降板调节至最低位置,且推平杆底部仍不能与地基表面接触时,对应的调节连接筒,然后拧紧螺母,使螺母端部与连接筒外侧抵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两端部均水平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水平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底部与支撑板底部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底部与地基表面抵接时,加强板同样与地基表面抵接,加强板的设置能提高对强夯机主体的支撑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部竖直设置有若干尖锐物,所述尖锐物的尖端朝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底面与地基表面抵接时,尖锐物能插入地基内,从而提高支撑板与地基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顶部倾斜设置有加固条,所述加固条远离安装板的位置与强夯机主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条的设置可以对安装板和强夯机主体进行连接,提高安装板和强夯机主体的连接强度。优选的,所述条形孔贯穿连接筒上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连接筒和转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将转轴安装于安装板处。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将强夯机主体置于对应的位置后,调节气缸,使气缸活塞杆伸出,气缸活塞杆带动支撑板向下运动,并使支撑板底面与地基抵接,使得支撑板对强夯机主体进行稳固的支撑,从而提高强夯机主体的稳定性;2.当支撑板下方的地基凹凸不平时,需要对该处的地基进行整平,在调节气缸活塞杆伸出前,通过升降组件调低升降板的位置,以调节转轴和推平杆的高度,使推平杆的尖刺插入地基内,并使推平杆底部与地基表面接触,启动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推平杆转动,使得推平杆能推平两组支撑板下方的地基,使得支撑板撑在平整的地基上,从而能对强夯机主体进行稳固的支撑。附图说明图1是强夯机稳定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强夯机稳定机构的安装板和升降组件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板;2、强夯机主体;3、支撑组件;4、气缸;5、支撑板;6、尖锐物;7、连接杆;8、加强板;9、升降板;10、转轴;11、第一伺服电机;12、伸出孔;13、推平杆;14、尖刺;15、连接架;16、水平板;17、丝杆;18、导向杆;19、第二伺服电机;20、连接筒;21、螺杆;22、螺母;23、条形孔;24、加固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强夯机稳定机构。参照图1,包括两组安装板1,两组安装板1分别水平固定于强夯机主体2的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安装板1底部设置有两组支撑组件3,两组支撑组件3分别位于安装板1底部的两端,两组安装板1的总共四组支撑组件3围绕于强夯机主体2四周,支撑组件3包括气缸4和支撑板5,气缸4竖直固定于安装板1底面,气缸4活塞杆朝下,支撑板5顶面的中部位置与气缸4活塞杆的下端部固定,且支撑板5呈水平设置。支撑板5底面竖直固定有若干尖锐物6,且尖锐物6的尖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夯机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于强夯机主体(2)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的两组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底部设置有两组支撑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底部的气缸(4)以及水平设置于所述气缸(4)底部的支撑板(5),两所述支撑组件(3)的气缸(4)分别位于安装板(1)底部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夯机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于强夯机主体(2)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的两组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底部设置有两组支撑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底部的气缸(4)以及水平设置于所述气缸(4)底部的支撑板(5),两所述支撑组件(3)的气缸(4)分别位于安装板(1)底部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夯机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方设置有升降板(9),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驱动升降板(9)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板(9)底部竖直转动有转轴(10),所述升降板(9)顶部设置有驱动转轴(10)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11),所述安装板(1)对应转轴(10)的位置竖直开设有伸出孔(12),所述伸出孔(12)供转轴(10)穿过,所述转轴(10)位于两所述气缸(4)之间,所述转轴(10)底部通过连接组件水平设置有推平杆(13),所述推平杆(13)用于对两所述支撑板(5)下方的地基进行推平,所述推平杆(13)位于所述安装板(1)下方,所述推平杆(13)底部设置有若干尖刺(14),所述尖刺(14)的尖端朝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夯机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顶部的两组连接架(15)、水平设置于两所述连接架(15)之间的水平板(16)、竖直转动于所述水平板(16)与安装板(1)之间的丝杆(17)、竖直设置于所述水平板(16)与安装板(1)之间的导向杆(18)以及竖直设置于所述水平板(16)顶部且用于驱动丝杆(17)转动的第二伺服电机(19),所述升降板(9)位于两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建康何凤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国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