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52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5
本申请涉及河道治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其包括分别设置在河道上游及河道下游上的两组牵引组件,两组牵引组件之间连接有漂浮在河道河面上的生态治理组件,生态治理组件由若干个生态浮床连接而成,牵引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河道两侧上的固定块、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上的两个安装盘、转动连接在两安装盘之间的转动杆、套设在转动杆上的卷绕轮及其中一端部固定在卷绕轮上的牵引绳,牵引绳远离卷绕轮的端部与生态治理组件固定连接,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与安装盘固定连接的安装杆。本申请具有能够均匀地改善河道水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
本申请涉及河道治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河流都面临着来自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内湖泊河道等景观水体是城市人民居住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的大量消耗,造成水体缺氧而呈黑臭状态,使整个生态系统出现危机。漂浮植物可通过吸收氮、磷及可生效应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有效的修复。现有技术中利用浮床技术对水体进行治理,浮床技术主要通过可漂浮的浮板和浮板上的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根系过滤和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该技术对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效果比较明显。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生态浮床容易随着水流的波动而流动,无法有序地在沿着河道移动,导致河道的水质治理不均匀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生态浮床无法有序地沿着河道移动,而导致河道的水质治理不均匀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河道上游及河道下游上的两组牵引组件,所述两组牵引组件之间连接有漂浮在河道河面上的生态治理组件,所述生态治理组件由若干个生态浮床连接而成,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河道两侧上的固定块、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上的两个安装盘、转动连接在两安装盘之间的转动杆、套设在转动杆上的卷绕轮及其中一端部固定在卷绕轮上的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远离所述卷绕轮的端部与所述生态治理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安装盘固定连接的安装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河道的上游及下游均设置牵引组件,根据河道治理情况,需要使生态治理组件向上游或者下游移动时,通过转动安装杆使转动杆转动,并使卷绕轮随之转动,以此将牵引绳缠绕在卷绕轮上,由于牵引绳与生态治理组件固定连接,进而可带动生态治理组件沿着河道上游或者下游移动;牵引组件的设置可使河道生态治理组件有序地沿着河道移动,进而保证河道的水质治理均匀,提升了河道水质治理效果。优选的,所述安装杆的端部转动穿设固定块,位于河道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安装杆之间共同连接有转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动组件可同时使两组牵引组件的转动杆转动,其中一个卷绕轮进行收卷工作,另一个卷绕轮进行放卷工作,进而可使生态治理组件有序地沿着河道移动;使河道水系修复结构的使用更加方便。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河道上的安装块、与安装块转动连接的横杆、分别固定在横杆上的两个锥齿轮一及固定在安装杆端部且与锥齿轮一啮合的锥齿轮二,所述横杆的其中一端部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块可起到支撑横杆的作用,通过转动横杆可使其上的两个锥齿轮一转动,由于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啮合,进而使锥齿轮二随之转动;锥齿轮二固定在安装杆上,因此带动了安装杆的转动,从而可使牵引组件带动生态治理组件有序地移动。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上呈环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及与所述定位孔同轴的所述限位孔上共同插接有限位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生态治理组件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利用限位销穿过定位孔,并穿过与定位孔对应的限位孔,以此可限制了转动盘的转动,防止转动盘自转而带动生态治理组件位置发生偏移的问题。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盘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卷绕轮移动的横移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移组件可驱动卷绕轮沿着河道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以此使生态治理组件可沿着河道的宽度方向移动,以此使生态治理组件不仅可以沿着河道的长度方向移动,还可以沿着河道的宽度方向移动,使生态治理组件的治理范围更广,从而提升了河道水系的修复效果。优选的,所述横移件为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盘之间的丝杆,所述丝杆穿设卷绕轮并与卷绕轮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杆的导向作用下,通过转动丝杆,且卷绕轮与丝杆螺纹连接,以此可使卷绕轮沿着丝杆进行滑移,从而带动了生态治理组件沿着河道的宽度方向滑移,使生态治理组件的治理范围更广。优选的,所述丝杆的一端部穿设其中一所述安装盘并固定套设有锯齿盘,所述安装盘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卡紧所述锯齿盘的限位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转动丝杆时,按压限位夹使其与锯齿盘分离,以此保证丝杆的正常转动;卷绕轮位置调节完成后,松开限位夹使其与锯齿盘卡合,以此限制了丝杆的转动,从而保证了卷绕轮位置的稳定性。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生态浮床之间共同滑移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生态浮床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可起到两个相邻两个生态浮床的作用;在相邻生态浮床之间设置复位弹簧,当相邻生态浮床之间的距离过近或者过远时,可在复位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使两个生态浮床恢复至初始位置。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在河道的上游及下游均设置牵引组件,根据河道治理情况,牵引组件可带动生态治理组件沿着河道上游或者下游移动,进而保证河道的水质治理均匀,提升了河道水质治理效果;利用转动组件可同时使两组牵引组件的转动杆同时转动,其中一个卷绕轮进行收卷工作,另一个卷绕轮进行放卷工作,进而可使生态治理组件有序地沿着河道移动;使河道水系修复结构的使用更加方便;将生态治理组件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利用限位销穿过定位孔,并穿过与定位孔对应的限位孔,以此可限制了转动盘的转动,防止转动盘自转而带动生态治理组件位置发生偏移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生态治理组件;11、生态浮床;111、透水孔;12、连接杆;13、复位弹簧;2、牵引组件;21、固定块;211、安装杆;22、安装盘;221、限位夹;23、转动杆;24、卷绕轮;25、牵引绳;3、转动组件;31、安装块;311、限位孔;32、横杆;321、转动盘;322、定位孔;323、限位销;33、锥齿轮一;34、锥齿轮二;4、丝杆;41、锯齿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参照图1,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包括生态治理组件1及牵引组件2,生态治理组件1由四个生态浮床11连接而成,生态浮床11为方形箱体结构,且生态浮床11漂浮在河道水面上,生态浮床11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111,透水孔111沿生态浮床11底部的厚度方向贯穿生态浮床11,生态浮床11内可种植水系植物。四个生态浮床11呈矩形均匀分布,相邻生态浮床11之间共同滑移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为圆杆状结构,连接杆12的两端部分别滑移穿设相邻两个生态浮床11的侧壁,且连接杆12位于生态浮床11内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可防止连接杆12与生态浮床11脱离。连接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河道上游及河道下游上的两组牵引组件(2),所述两组牵引组件(2)之间连接有漂浮在河道河面上的生态治理组件(1),所述生态治理组件(1)由若干个生态浮床(11)连接而成,所述牵引组件(2)包括分别固定在河道两侧上的固定块(21)、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21)上的两个安装盘(22)、转动连接在两安装盘(22)之间的转动杆(23)、套设在转动杆(23)上的卷绕轮(24)及其中一端部固定在卷绕轮(24)上的牵引绳(25),所述牵引绳(25)远离所述卷绕轮(24)的端部与所述生态治理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1)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安装盘(22)固定连接的安装杆(2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河道上游及河道下游上的两组牵引组件(2),所述两组牵引组件(2)之间连接有漂浮在河道河面上的生态治理组件(1),所述生态治理组件(1)由若干个生态浮床(11)连接而成,所述牵引组件(2)包括分别固定在河道两侧上的固定块(21)、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21)上的两个安装盘(22)、转动连接在两安装盘(22)之间的转动杆(23)、套设在转动杆(23)上的卷绕轮(24)及其中一端部固定在卷绕轮(24)上的牵引绳(25),所述牵引绳(25)远离所述卷绕轮(24)的端部与所述生态治理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1)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安装盘(22)固定连接的安装杆(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211)的端部转动穿设固定块(21),位于河道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安装杆(211)之间共同连接有转动组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固定在河道上的安装块(31)、与安装块(31)转动连接的横杆(32)、分别固定在横杆(32)上的两个锥齿轮一(33)及固定在安装杆(211)端部且与锥齿轮一(33)啮合的锥齿轮二(34),所述横杆(32)的其中一端部上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照宇官树仁王传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铭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