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330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光学系统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中,光学系统采用七片式透镜,并限定各个透镜的光焦度与面型,使得光学镜头在满足微型化要求的同时,也能实现望远拍摄功能及高清成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光学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镜头小型化以及高质量的成像品质的需求日渐提高,且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的缩小,轻薄短小的外型且功能优异的电子产品必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摄像模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摄像模组装置于各种智能电子产品、车载装置、识别系统、娱乐运动装备也会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像如今,手机搭载多颗不同取像功能的镜头已经成为了手机市场的主流,迫切需要占用较少体积且能够提供成像清晰且多功能的镜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对七个透镜屈折力以及面型的合理组合设计,提供的镜头能同时满足望远功能、微型化,且具有高清成像品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0.5<SD11/ImgH<1.7;其中,SD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孔径的一半,ImgH为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系统,通过对七个透镜屈折力以及面型的合理组合设计,可使光学系统拥有较大的视场角,且可加强光学系统的聚光能力以满足望远的功能。同时,满足上述关系式,可有效控制光学系统的尺寸大小,且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孔径与成像面尺寸的比值,可有效增加光学系统的光通量,另外,ImgH决定了光学系统的成像尺寸,满足上式,可使光学系统具备足够的成像尺寸以匹配大尺寸的感光元件,从而可增加影像亮度,进而提升成像品质。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4.0<f1/f<-1.0;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可使光学系统拥有更大的视场角,且满足上述关系式,限定第一透镜物侧面的面型,可以增强光学系统的像差修正能力,并为光学系统提供足够的光线收集能力,从而使光学系统的聚光能力加强以达到望远的功能。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2.0<TT/f<5.0;其中,TT为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第七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基于上述实施例:可以使光学系统具有远距离拍摄功能的同时,也可有效控制光学系统的长度,从而实现光学系统小型化的需求。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2<FNO/tan(HFOV)<5;其中,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HFOV为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光学系统展现更大的视场角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通光量,在较暗的环境下或者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也能使光学系统获取被测物清晰的细节信息,从而提升成像品质。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1.5<f123/f456<-0.1;其中,f123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为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合理分配前、后两部分透镜组的屈折力,可使两部分透镜组产生的正负球差相互抵消,从而可实现光学系统的球差平衡。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0.5<f4/R7<3.0;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基于上述实施例:第四透镜提供的正屈折力,进一步加强光线聚焦能力,同时可有效减小边缘视场光线进入后面光学元件的偏折角,改善光轴以外视场的像散,从而减小系统像差,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品质。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光阑,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0.4<SL/TTL<0.7;其中,SL为光学系统的光阑表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基于上述实施例:当光阑位置满足上述配置关系时,通过调节光阑位置,能够有效控制边缘视场光线进入光学系统的角度,从而调节系统的进光量,提升成像面的相对亮度。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30mm2<f6*R13<-5mm2;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R13为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基于上述实施例:满足上述关系式时,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且可以控制第六透镜的屈折力不会过度增大,从而在矫正系统像散像差的同时,能够降低系统敏感度,有利于提升产品良率。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1.5<nd2<1.7,1.5<nd4<1.7;其中,Nd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d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合理选择透镜材料,可以有效控制透镜的厚度,从而降低透镜的加工难度,提高产品生产良率,并且满足上式,可以有效修正光学系统色差,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清晰度,从而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品质。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1.3<BFL/f<2.0;其中,BFL为第七透镜像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基于上述实施例:满足上述条件时,光学系统具有较短的有效焦距,可满足广角的特性,同时光学系统具有较长的光学后焦距,可实现较强的摄远功能。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0.05<(CT5+CT6+CT7)/TTL<0.150;其中,CT5为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6为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7为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配置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的厚度,有利于缩短光学系统后透镜组的排布空间,从而保持光学系统的小型化。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光学系统及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设置在光学系统的像侧。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通过图像处理装置完成光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通过对七个透镜屈折力以及面型的合理组合设计,可使光学系统拥有较大的视场角,且可加强光学系统的聚光能力以满足望远的功能;同时,可有效控制光学系统的尺寸大小,且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孔径与成像面尺寸的比值,可有效增加光学系统的光通量,另外,光学系统具备足够的成像尺寸以匹配大尺寸的感光元件,从而可增加影像亮度,进而提升成像品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摄像模组,摄像模组安装于壳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n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n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n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n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n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n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n第七透镜;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n0.5<SD11/ImgH<1.7;/n其中,SD1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孔径的一半,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0.5<SD11/ImgH<1.7;
其中,SD1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孔径的一半,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4.0<f1/f<-1.0;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2.0<TT/f<5.0;
其中,TT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2<FNO/tan(HFOV)<5;
其中,FNO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数,HFOV为所述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1.5<f123/f456<-0.1;
其中,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为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0.5<f4/R7<3.0;
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金华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