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327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包括EDI模块以及连接在EDI模块与自来水管之间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纯水出口通过纯水管与EDI模块的纯水进水口连通,EDI模块的极水进水口通过极水管与纯水管连通;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有增压泵;极水管上设有第二比例阀;所述EDI模块的产水出口连接有产水管,产水管上设有背压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EDI模块是通过在纯水进口和极水进口加调节阀,来调节进水流量而控制产水和废水的比例(纯水进口的流量决定产水出口的流量,极水进口的流量决定了废水出口的流量),从而得到比较好的产水。然而,在EDI产水过程中自来水管路压力的波动会影响反渗透膜的产水流量,总的流量变小势必影响EDI膜的进水,纯水进口调节阀大于极水进水阀的(极水只需要很少的水量来产生离子供EDI电极正常工作,只占纯水进总流量的15~20%),阀门的开关大小决定了管路内部阻力大小,故水流会更多的流向阻力小的纯水进水口。因而,总的纯水总量小了极水进口很容易出现缺水而出现EDI模块发热烧毁(EDI模块工作时需要直流电供电工作)。并且,二个进水口非比例的流速的波动也会影响产水水质的好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以解决目前EDI产水过程中EDI模块的极水进水量容易受纯水进水量而影响EDI模块工作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包括EDI模块以及连接在EDI模块与自来水管之间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纯水出口通过纯水管与EDI模块的纯水进水口连通,EDI模块的极水进水口通过极水管与所述纯水管连通;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之间连接有增压泵;所述极水管上设有第二比例阀;所述EDI模块的产水出口连接有产水管,所述产水管上设有背压阀。进一步地,所述极水管上还设有流量计。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与自水管之间连接有PP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与PP过滤器之间通过清水管连通,所述清水管上并连接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的两端分别与清水管连接,所述清洗管的两端之间的清水管上设有第一清水调节阀;所述清洗管上设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顶部设有加料口;所述混合箱的进水端设有第二清水调节阀。进一步地,所述渗透膜过滤装置的污水口通过污水管与地漏连通。进一步地,所述EDI模块的废水出口通过废水管连接至地漏,所述废水管上设有污水控制阀。进一步地,所述污水控制阀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之间并联有第一比例阀。进一步地,所述自来水管上设有自来水调节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产水出口设置背压阀,使得EDI模块的内部、纯水进水口、第二比例阀前端都为恒压,故进水的压力波动(纯水总量波动)不会影响这个3个管路节点的压力,管路中压力恒定通过第二比例阀的水流量为恒定的,当总的纯水总量变小时,背压阀的作用总能够优先让纯水进入极水进水口,EDI模块就不会出现电极缺水发热烧毁。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自来水管;11、自来水调节阀;2、PP过滤器;3、清水管、31清洗管;32、混合箱;4、增压泵;5、反渗透膜过滤装置;51、纯水管;52、污水管;521、污水控制阀;522、第一比例阀;6、极水管;61、第二比例阀;62、流量计;7、EDI模块;71、纯水进水口;72、极水进水口;73、产水出口;74、废水出口;8、产水管;81、背压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包括EDI模块7以及连接在EDI模块7与自来水管1之间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5,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5的纯水出口通过纯水管51与EDI模块7的纯水进水口71连通,EDI模块7的极水进水口72通过极水管6与所述纯水管51连通;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5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1之间连接有增压泵4。所述自来水管1上设有自来水调节阀11;所述极水管6上设有第二比例阀61;所述EDI模块7的产水出口73连接有产水管8,所述产水管8上设有背压阀81;所述渗透膜过滤装置的污水口通过污水管52与地漏连通,所述污水管上设有污水控制阀521,所述污水控制阀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之间并联有第一比例阀522;所述EDI模块7的废水出口74通过废水管连接至地漏。本技术通过在产水出口73设置背压阀81,使得EDI模块7的内部、纯水进水口71、第二比例阀61前端都为恒压,故进水的压力波动(纯水总量波动)不会影响这个3个管路节点的压力,管路中压力恒定通过第二比例阀61的水流量为恒定的,当总的纯水总量变小时,背压阀81的作用总能够优先让纯水进入极水进水口72,EDI模块7就不会出现电极缺水发热烧毁。所述极水管6上还设有流量计62,通过流量计62可以监测极水管6中的水流量。在产水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流量阈值,当流量计62监测到极水管6中的水流量小于阈值时,通过切断EDI模块7电源,以防止EDI模块7发热烧毁。所述增压泵4的进水口与自水管之间连接有PP过滤器2。在产水过程中,可通过PP过滤器2将自来水中的细菌和微粒,实现初步过滤,以提高后续反渗透膜过滤装置5的过滤效率。所述增压泵4与PP过滤器2之间通过清水管3连通,所述清水管3上并连接有清洗管31,所述清洗管31的两端分别与清水管3连接,所述清洗管31的两端之间的清水管3上设有第一清水调节阀;所述清洗管31上设有混合箱32,所述混合箱32的顶部设有加料口;所述混合箱32的进水端设有第二清水调节阀。通过设置清洗管31以及混合箱32,可以在反渗透膜清洗时,通过将需要用的清洗剂加入混合箱32中,然后关断第一清水调节阀,打开第二清水调节阀,使经PP过滤器2过滤后的清水进入混合箱32与清洗剂混合,然后再通过增压泵4泵入反渗透膜过滤装置5中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包括EDI模块以及连接在EDI模块与自来水管之间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纯水出口通过纯水管与EDI模块的纯水进水口连通,EDI模块的极水进水口通过极水管与所述纯水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之间连接有增压泵;所述极水管上设有第二比例阀;所述EDI模块的产水出口连接有产水管,所述产水管上设有背压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包括EDI模块以及连接在EDI模块与自来水管之间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纯水出口通过纯水管与EDI模块的纯水进水口连通,EDI模块的极水进水口通过极水管与所述纯水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之间连接有增压泵;所述极水管上设有第二比例阀;所述EDI模块的产水出口连接有产水管,所述产水管上设有背压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水管上还设有流量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与自水管之间连接有PP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EDI模块因缺水而烧毁的EDI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与PP过滤器之间通过清水管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东李云超王智勇曾文王洪亮谯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奥思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