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94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包括底板、外侧板、顶板、后端板、门体以及相对于顶板上下摆动的内侧板,底板、外侧板、顶板、后端板、门体以及内侧板围合形成腔体;集装箱的顶板包括固定部以及摆动部,固定部的外侧与外侧板固定连接,摆动部与内侧板固定连接,固定部的内侧与摆动部之间铰接,形成铰接边;摆动部及内侧板整体以铰接边为摆动边上下摆动;集装箱的内侧板以及摆动部朝上摆动后,两个集装箱的内侧板对接固定,两个集装箱围合形成课室空间,通过在课室空间内设置有屏幕以及VR体验位,VR体验位设置有VR设备,则可以形成完整VR移动课室,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
本技术专利涉及移动课室的
,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
技术介绍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育人”教育改革全面开始。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指出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STEAM教育、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5G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相关的领域也快速发展,VR技术则是较为突出的。VR也称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Reality),又称灵境技术,其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于一体,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
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知识是有价值的,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能够个性化地学习,尽可能以归纳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进行学习活动,能让学生会思考、会创造、变聪明和更加有智慧的教育(创新意识、人工智能时代的实践动手创新能力)。也就是说,让学习变得更简单、高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信息素养。运用在教育行业中,利用VR技术,老师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互动式教学管理,能将各学科的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真实还原,将抽象概念具体化,难点的知识点可视化,让书本的知识真正“活”起来,让学习变得简单、快乐、高效。现有技术中,VR教育基本在课室内进行,且课室固定化,由于学校的课室资源较为紧张,这样,则难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设置VR教育课室,只有少量的学校可以实现VR教育,难以推广VR教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VR课室固定化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包括底板、外侧板、顶板、后端板、门体以及相对于顶板上下摆动的内侧板,所述底板与顶板呈上下相对布置,所述内侧板与外侧板呈左右相对布置,所述门体与后端板呈前后相对布置,所述底板、外侧板、顶板、后端板、门体以及内侧板围合形成腔体;所述集装箱的顶板包括固定部以及摆动部,所述固定部的外侧与外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摆动部与内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内侧与摆动部之间铰接,形成铰接边;所述摆动部及内侧板整体以所述铰接边为摆动边上下摆动。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板具有对接侧边,所述对接侧边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中设置有插销孔。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板的对接侧边设置有呈上下过渡布置的台阶。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摆动部上设置有链条,当所述内侧板及摆动部朝上摆动后,所述链条挂在所述挂钩上。进一步的,所述腔体的内侧壁上铺设有覆盖板。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供插接扶手的连接杆。进一步的,所述集装箱外部的拐角处设置有位置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供底铺板300铺设定位的定位凸块。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外侧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屏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集装箱的内侧板以及摆动部朝上摆动后,两个集装箱的内侧板对接固定,两个集装箱围合形成课室空间,通过在课室空间内设置有屏幕以及VR体验位,VR体验位设置有VR设备,则可以形成完整VR移动课室,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VR移动课室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VR移动课室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用于拼装成VR移动课室,两个集装箱则可以拼装呈一个VR移动课室。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包括底板100、外侧板101、顶板、后端板、门体以及相对于顶板上下摆动的内侧板104,底板100与顶板呈上下相对布置,内侧板104与外侧板101呈左右相对布置,门体与后端板呈前后相对布置,底板100、外侧板101、顶板、后端板、门体以及内侧板104围合形成腔体。集装箱的顶板包括固定部102以及摆动部103,固定部102的外侧与外侧板101固定连接,摆动部103与内侧板104固定连接,固定部102的内侧与摆动部103之间铰接,形成铰接边;摆动部103及内侧板104整体以铰接边为摆动边上下摆动。上述提供的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集装箱的内侧板104以及摆动部103朝上摆动后,两个集装箱的内侧板104对接固定,两个集装箱围合形成课室空间200,通过在课室空间200内设置有屏幕500以及VR体验位,VR体验位设置有VR设备,则可以形成完整VR移动课室,操作方便。另外,针对学校的课室资源较为紧张的问题,该VR移动课室则恰好解决该问题,从而可以为所有的学校实施VR课堂项目。内侧板104具有对接侧边,对接侧边上设置有凸块,凸块中设置有插销孔,这样,两个内侧板104对接后,利用凸块对准位置,通过插销穿过插销孔,则可以实现两个内侧板104之间的对接。内侧板104的对接侧边设置有呈上下过渡布置的台阶,两个内侧板104的台阶叠合,可以使得内侧板104之间对接更为稳固。固定部102上设置有挂钩,摆动部103上设置有链条,当内侧板104及摆动部103朝上摆动后,链条挂在挂钩上。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内侧板104以及摆动部103的位置固定。腔体的内侧壁上铺设有覆盖板,使得两个集装箱形成的课室空间200内更为平整。底板100上设置有供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外侧板、顶板、后端板、门体以及相对于顶板上下摆动的内侧板,所述底板与顶板呈上下相对布置,所述内侧板与外侧板呈左右相对布置,所述门体与后端板呈前后相对布置,所述底板、外侧板、顶板、后端板、门体以及内侧板围合形成腔体;所述集装箱的顶板包括固定部以及摆动部,所述固定部的外侧与外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摆动部与内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内侧与摆动部之间铰接,形成铰接边;所述摆动部及内侧板整体以所述铰接边为摆动边上下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外侧板、顶板、后端板、门体以及相对于顶板上下摆动的内侧板,所述底板与顶板呈上下相对布置,所述内侧板与外侧板呈左右相对布置,所述门体与后端板呈前后相对布置,所述底板、外侧板、顶板、后端板、门体以及内侧板围合形成腔体;所述集装箱的顶板包括固定部以及摆动部,所述固定部的外侧与外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摆动部与内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内侧与摆动部之间铰接,形成铰接边;所述摆动部及内侧板整体以所述铰接边为摆动边上下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具有对接侧边,所述对接侧边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中设置有插销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的对接侧边设置有呈上下过渡布置的台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开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