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83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6
公开了一种线性压缩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性压缩机包括:壳体;活塞,容纳于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缸筒并向前后方往复运动,并且在内部形成容纳制冷剂的吸入空间;吸入消声器,连接于所述活塞,并且将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吸入空间;吸入引导件,配置在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后方而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且沿着轴向与所述吸入消声器并排排列;以及吸入管,贯通所述壳体而延伸到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内部,并且吸入制冷剂,所述吸入消声器的一部分在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吸入引导件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性压缩机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9年10月1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9-0121518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通过活塞的线性往复运动来压缩制冷剂的线性压缩机。
技术介绍
通常,压缩机是指构成为通过从马达或涡轮等动力发生装置接收动力来压缩空气或制冷剂等工作流体的装置。压缩机广泛应用于整个工业或家用电器,特别是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以下,称为“冷冻循环”)等。这种压缩机可以根据压缩制冷剂的方式分为往复式压缩机(Reciprocatingcompressor)、旋转式压缩机(转子式压缩机,Rotarycompressor)、涡旋压缩机(Scrollcompressor)。往复式压缩机是在活塞和缸筒之间形成压缩空间并通过使活塞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来压缩流体的方式,转子式压缩机是使用在缸筒内部进行偏心旋转的辊来压缩流体的方式,并且涡旋压缩机是通过使形成为螺旋状的一对涡旋盘彼此啮合而旋转来压缩流体的方式。近年来,在往复式压缩机中,逐渐增加了不使用曲轴而利用直线往复运动的线性压缩机的使用。在线性压缩机中,由于与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往复运动相关的机械损失很小,因此具有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和结构相对简单的优点。在线性压缩机中,缸筒位于形成封闭空间的壳体内部而形成压缩室,并且覆盖压缩室的活塞在缸筒内部往复运动。线性压缩机重复如下过程:在活塞位于下死点(BDC,BottomDeadCenter)的过程中,封闭空间内的流体被吸入到压缩室,在活塞位于上死点(TDC,TopDeadCenter)的过程中,压缩室的流体被压缩并吐出。申请人已经公开了韩国公开专利公报10-2019-0096502。在现有技术中,经由吸入管吸入的制冷剂经过吸入支撑板弹簧支撑结构移动到后盖,并且经由后盖吸入到吸入消声器的制冷剂移动到活塞前方的吸入口。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当从吸入管吸入的制冷剂经过吸入支撑板弹簧支撑结构并穿过后盖时,外壳内部的制冷剂混入到所述吸入支撑板弹簧支撑结构和后盖之间的空间,而且,即使在吸入到后盖的制冷剂经由吸入引导件而移动到吸入消声器入口时,也会混入外壳内部的制冷剂。如上所述,在吸入行程中外壳内部的制冷剂混入而导致吸入制冷剂的温度升高,存在压缩效率降低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10-2019-0096502A(2019年08月20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该线性压缩机通过改善吸入结构来降低吸入消声器入口的温度,以防止由于吸入制冷剂的温度过热导致的压缩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包括:壳体;活塞,容纳于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缸筒并向前后方往复运动,并且在内部形成容纳制冷剂的吸入空间;吸入消声器,连接于所述活塞,并且将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吸入空间;吸入引导件,配置在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后方而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且沿着轴向与所述吸入消声器并排排列;以及吸入管,贯通所述壳体而延伸到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内部,并且吸入制冷剂,所述吸入消声器的一部分在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吸入引导件重叠。另外,还包括本体部和支撑弹簧,所述本体部包括所述缸筒、所述活塞以及驱动所述活塞的驱动单元,并且所述支撑弹簧支撑所述本体部的一侧,所述支撑弹簧可以配置为在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径向外侧得到支撑。另外,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后方部可以容纳在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内部,使得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后端部比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前端部靠后。另外,所述吸入管可以延伸以与所述吸入消声器端部相邻。另外,在所述吸入引导件和所述吸入消声器之间可以形成有隔开空间,制冷剂可以流入到所述隔开空间。另外,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后端部的外周面可以设置为圆形形状,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前方侧开口的内周面可以设置为圆形形状,所述吸入引导件和所述吸入消声器可以以同一轴为中心并排排列,并且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前方侧开口的内径可以设置成大于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后方端部的外径。另外,在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后方部可以形成有使制冷剂流入的入口部,在所述吸入管可以形成有排出制冷剂的出口部,并且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入口部的内径可以设置成大于所述吸入管的出口部的外径。所述吸入管可以延伸为使所述吸入管的出口部插入到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内部。或者,所述吸入管的前方侧端部可以延伸到比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前端部更靠前方。此时,所述吸入消声器包括从其后端部向前方延伸的延伸管,所述吸入管的前端部配置在与所述延伸管的前端部相同的平面,或者可以配置在所述延伸管的前端部的前方。另外,在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内部可以形成有储存从所述吸入管吐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的空间,并且在所述活塞的吸入行程中,所述空间的制冷剂可以混入到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内部。在此,所述吸入引导件可以包括:管状的主体部,沿着所述吸入消声器的轴向延伸;以及固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后方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固定于所述外壳盖,所述主体部可以含有隔热材料。另外,所述壳体还可以包括:外壳,容纳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支撑弹簧,并且形成为圆筒形状;以及外壳盖,封闭所述外壳的端部,所述外壳内部的容纳空间可以容纳从所述吸入管吐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所述吸入引导件由从所述吸入管吐出的制冷剂填充,并且在所述吸入引导件和所述吸入消声器之间可以形成有游隙空间,使得所述容纳空间的制冷剂流入到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内部。此时,所述吸入引导件可以包括:管状的主体部,沿着所述吸入消声器的轴向延伸;以及固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后方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固定于所述外壳盖,在所述主体部可以形成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连通开口。在此,所述连通开口可以形成为比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前端部更靠近所述外壳盖。或者,所述吸入引导件还可以包括选择性地开闭所述连通开口的阀构件。在此,所述阀构件的一侧结合于所述连通开口后方的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并且当其另一侧打开时,可以将通过所述连通开口吸入的所述容纳空间的制冷剂向前方方向引导。另外,还包括前方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且后方由所述支撑弹簧支撑的后盖,所述后盖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开口,所述吸入消声器可以穿过所述贯通开口内部而向后方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防止在经由吸入管吸入的制冷剂流入到活塞的内部的过程中混入相对高温状态的外壳内部的制冷剂,从而能够提高压缩效率。另外,从吸入管吐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可以被容纳在吸入引导件的内部,从而能够使混入的制冷剂保持在相对低温的状态。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在吸入引导件形成与外壳的内部空间(容纳空间)连通的连通开口,使得可以在吸入行程中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的制冷剂流入到形成在活塞的内部的吸入空间,从而能够补充吸入空间中不足的制冷剂量。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将吸入消声器与吸入管配置为彼此相邻,从而能够减小压缩机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性压缩机,其中,包括:/n壳体;/n活塞,容纳于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缸筒并向前后方往复运动,并且在内部形成容纳制冷剂的吸入空间;/n吸入消声器,连接于所述活塞,并且将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吸入空间;/n吸入引导件,配置在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后方而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且沿着轴向与所述吸入消声器并排排列;以及/n吸入管,贯通所述壳体而延伸到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内部,并且吸入制冷剂,/n所述吸入消声器的一部分在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吸入引导件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01 KR 10-2019-01215181.一种线性压缩机,其中,包括:
壳体;
活塞,容纳于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缸筒并向前后方往复运动,并且在内部形成容纳制冷剂的吸入空间;
吸入消声器,连接于所述活塞,并且将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吸入空间;
吸入引导件,配置在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后方而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且沿着轴向与所述吸入消声器并排排列;以及
吸入管,贯通所述壳体而延伸到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内部,并且吸入制冷剂,
所述吸入消声器的一部分在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吸入引导件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中,
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后方部容纳在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内部,使得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后端部比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前端部靠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中,
在所述吸入引导件和所述吸入消声器之间形成有隔开空间,制冷剂流入到所述隔开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中,
在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后方部形成有使制冷剂流入的入口部,在所述吸入管形成有排出制冷剂的出口部,
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入口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吸入管的出口部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中,
所述吸入管延伸为使所述吸入管的出口部插入到所述吸入消声器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压缩机,其中,
在所述吸入引导件的内部形成有储存从所述吸入管吐出的制冷剂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均荣卢基元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