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81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包括主轴组件、转子组件、缸体和活塞挺柱组件;主轴组件带动转子组件在缸体内运动,转子组件的工作面上设置有燃烧室凹坑,主轴组件上设置有偏心轴颈,活塞挺柱组件包括活塞和连杆,连杆一端与活塞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可活动连接部;偏心轴颈侧面上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一圈导槽,可活动连接部与导槽连接,且可活动连接部可沿所述导槽移动,转子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孔,第一孔从燃烧室凹坑处沿径向贯通至转子组件的中心孔孔壁处,活塞设置在第一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现有三角转子发动运动机构特点,在其基础上,新增了活塞挺柱的凸轮机构,将活塞运动集成在三角转子上,对现有的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的改动小,而且增益大,使得三角转子发动机更高效地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三角转子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热效率的提高一级降低排放一直是工程师们不断探索的热点,主流的三角转子发动机依靠其功重比高、体积小、重心低及振动小优势的在某些特殊领域使用较为广泛。但目前的传统三角转子发动机存在相比活塞机油耗高及污染重的致命缺陷,且由于三角转子发动机狭长的燃烧室和较低的压缩比,使其热动力效率较低。因此,本专利技术从转子发动机的运动机构出发,提出一种新的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以提高三角转子发动机各个冲程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解决现有三角转子发动机燃烧效率低且排放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包括主轴组件、转子组件、缸体和活塞挺柱组件;所述主轴组件带动转子组件在缸体内运动,所述转子组件的工作面上设置有燃烧室凹坑,所述主轴组件上设置有偏心轴颈,所述偏心轴颈轴线和主轴颈轴线的共线面形成第一基准面I,与第一基准面I垂直且与偏心轴颈轴线共线的面形成第二基准面II;所述活塞挺柱组件包括活塞和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活塞连接,连杆另一端设置有可活动连接部;所述偏心轴颈侧面上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一圈导槽,所述可活动连接部与导槽连接,且可活动连接部可沿所述导槽移动;所述导槽包括第一弧形导槽和第二弧形导槽,所述第一弧形导槽的两端和第二弧形导槽的两端在第二基准面II处相接通,且第一弧形导槽位于靠近主轴颈的一侧;所述第一弧形导槽中心线上任一点到偏心轴颈中心轴的距离均小于导槽的基圆半径,所述第二弧形导槽中心线上任一点到偏心轴颈中心轴的距离均大于导槽的基圆半径;所述转子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从燃烧室凹坑处沿径向贯通至转子组件的中心孔孔壁处;所述活塞设置在第一孔中,且活塞的侧面轮廓与第一孔的形状匹配。具体的,所述可活动连接部包括销轴和轴承,所述销轴与连杆连接,所述轴承插入所述导槽中,且轴承连接在销轴的两端。具体的,所述导槽的截面形状为T形,所述轴承设置在导槽的翼缘处,所述连杆穿过导槽的腹部延伸至偏心轴颈的外部。具体的,所述偏心轴颈的端面上设置有沿其径向贯通至导槽翼缘处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中设置有轴承止推件和卡簧。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导槽和第二弧形导槽均为半椭圆形,所述第一弧形导槽的长轴长度与第二弧形导槽的短轴长度相等。具体的,所述活塞侧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环形凹槽。优选的,所述活塞与连杆连接的一端面上设置有减重槽。优选的,所述连杆为三角形结构,连杆的其中一尖端处与可活动连接部连接,另一边与活塞连接。具体的,所述偏心轴颈内部设置有润滑油道孔,所述润滑油道孔的两端贯通至导槽处,且润滑油道孔与主轴油道孔连通。优选的,所述活塞位于三角转子机构工作面一侧的端面设置为凹向活塞内部的曲面,该曲面形状与燃烧室凹坑的底部形状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现有三角转子发动运动机构特点,在其基础上,新增了活塞挺柱的凸轮机构,将活塞运动集成在三角转子上,对现有的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的改动小,而且增益大,使得三角转子发动机更高效地工作。具体体现在:吸气冲程中,进气量提高;压缩冲程中,压缩比相对提高,提高了功率;做功冲程中转子推动主轴转动的同时,活塞挺柱机构相对主轴中心也产生了一段力臂,此时活塞挺柱也产生切向推力,推动主轴转动,两个做功元件的存在使得转子机压力升高的同时,压力升高率变低,有利于实现分层燃烧,使得发动机做功更有劲更稳定,提高功率的同时降低发动机了发动机的振动;排气冲程中转子工作面排气的同时,活塞上行也进行排气运动,这样使得排气排的更干净,提高了换气效率的同时也降低的废气再循环率。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的发动机运动机构整体结构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的发动机运动机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的活塞挺柱组件与主轴组件的装配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的导槽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的活塞挺柱组件的轴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的活塞挺柱组件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的主轴组件的轴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的主轴组件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的转子组件的轴测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的转子组件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的运动机构中活塞挺柱组件①运动过程图。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主轴组件,2-转子组件,3-缸体,4-活塞挺柱组件,5-外相位齿轮,6-主轴瓦;101-主轴,102-偏心轴颈,103-主轴颈,104-导槽,105-第一弧形导槽,106-第二弧形导槽,107-第二孔,108-润滑油道孔,109-主轴油道孔,110-偏心轴润滑油孔;201-转子,202-端面密封片,203-径向密封组件,204-端面密封小柱组件,205-油环组件,206-内相位齿轮,207-弹性销套组件,208-中心孔,209-工作面,210-燃烧室凹坑,211-第一孔;301-进气口,302-排气口,303-喷油器安装口,304-火花塞安装孔,305-销孔,306-支撑底座;401-活塞,402-连杆,403-可活动连接部,404-销轴,405-轴承,406-轴承止推件,407-卡簧,408-环形凹槽,409-润滑油密封圈,410-气体密封圈,411-减重槽,412-曲面。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水平、竖直、底、顶”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本专利技术在现有的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的基础上,在转子组件上增加了活塞挺柱组件4,将活塞运动集成在三角转子上。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给出具体的实施例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运动机构进行详细介绍,但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其中主轴组件1、转子组件2以及缸体3均可以是现有的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其他常用的结构形式,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主要包括主轴组件1、转子组件2、缸体3和活塞挺柱组件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轴组件1包括主轴101、主轴101上设置有偏心轴颈102和主轴颈103,主轴颈103上安装有外相位齿轮5,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主轴瓦6分布于缸体3两侧,固定在发动机其他附件中,支撑着主轴颈103做旋转运动。III其中,偏心轴颈102轴线和主轴颈103轴线的共线面形成第一基准面I,与第一基准面I垂直且与偏心轴颈102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包括主轴组件(1)、转子组件(2)和缸体(3),所述主轴组件(1)带动转子组件(2)在缸体(3)内运动,所述转子组件(2)的工作面(209)上设置有燃烧室凹坑(210),所述主轴组件(1)上设置有偏心轴颈(102),所述偏心轴颈(102)轴线和主轴颈(103)轴线的共线面形成第一基准面I,与第一基准面I垂直且与偏心轴颈(102)轴线共线的面形成第二基准面II;/n其特征在于,该运动机构还包括活塞挺柱组件(4);所述活塞挺柱组件(4)包括活塞(401)和连杆(402),所述连杆(402)一端与活塞(401)连接,连杆(402)另一端设置有可活动连接部(403);所述偏心轴颈(102)侧面上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一圈导槽(104),所述可活动连接部(403)与导槽(104)连接,且可活动连接部(403)可沿所述导槽(104)移动;/n所述导槽(104)包括第一弧形导槽(105)和第二弧形导槽(106),所述第一弧形导槽(105)的两端和第二弧形导槽(106)的两端在第二基准面II处相接通,且第一弧形导槽(105)位于靠近主轴颈(103)的一侧;所述第一弧形导槽(105)中心线上任一点到偏心轴颈(102)中心轴的距离均小于导槽(104)的基圆半径,所述第二弧形导槽(106)中心线上任一点到偏心轴颈(102)中心轴的距离均大于导槽(104)的基圆半径;/n所述转子组件(2)上设置有第一孔(211),所述第一孔(211)从燃烧室凹坑(210)处沿径向贯通至转子组件(2)的中心孔(208)孔壁处;所述活塞(401)设置在第一孔(211)中,且活塞(401)的侧面轮廓与第一孔(211)的形状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包括主轴组件(1)、转子组件(2)和缸体(3),所述主轴组件(1)带动转子组件(2)在缸体(3)内运动,所述转子组件(2)的工作面(209)上设置有燃烧室凹坑(210),所述主轴组件(1)上设置有偏心轴颈(102),所述偏心轴颈(102)轴线和主轴颈(103)轴线的共线面形成第一基准面I,与第一基准面I垂直且与偏心轴颈(102)轴线共线的面形成第二基准面II;
其特征在于,该运动机构还包括活塞挺柱组件(4);所述活塞挺柱组件(4)包括活塞(401)和连杆(402),所述连杆(402)一端与活塞(401)连接,连杆(402)另一端设置有可活动连接部(403);所述偏心轴颈(102)侧面上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一圈导槽(104),所述可活动连接部(403)与导槽(104)连接,且可活动连接部(403)可沿所述导槽(104)移动;
所述导槽(104)包括第一弧形导槽(105)和第二弧形导槽(106),所述第一弧形导槽(105)的两端和第二弧形导槽(106)的两端在第二基准面II处相接通,且第一弧形导槽(105)位于靠近主轴颈(103)的一侧;所述第一弧形导槽(105)中心线上任一点到偏心轴颈(102)中心轴的距离均小于导槽(104)的基圆半径,所述第二弧形导槽(106)中心线上任一点到偏心轴颈(102)中心轴的距离均大于导槽(104)的基圆半径;
所述转子组件(2)上设置有第一孔(211),所述第一孔(211)从燃烧室凹坑(210)处沿径向贯通至转子组件(2)的中心孔(208)孔壁处;所述活塞(401)设置在第一孔(211)中,且活塞(401)的侧面轮廓与第一孔(211)的形状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连接部(403)包括销轴(404)和轴承(405),所述销轴(404)与连杆(402)连接,所述轴承(405)插入所述导槽(104)中,且轴承(405)连接在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锡茂魏智辉程银磊解彦锋史博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方霖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