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扰流配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汽车包围的扰流结构,包括粘贴膜和设置于粘贴膜表面的多个扰流鳍片,所述粘贴膜的一侧面具有不干胶,所述粘贴膜粘接固定在车头的两侧,所述扰流鳍片与所述粘贴膜的连接处设有角度调节座;通过设置粘贴膜以及粘贴膜表面的多个扰流鳍片,扰流鳍片与粘贴膜的连接处设有角度调节座,需要调节时,将扰流鳍片向外侧拉动,然后旋转一定的角度,在弹簧的作用下扰流鳍片向粘贴膜一侧靠紧,限位凸点与卡槽相互卡合限位,保证扰流鳍片的角度不会乱动,从而完成对扰流鳍片角度的调整,能够根据需要和喜好进行调节,且本装置安装方便,位于翼子板部位,并能够起到防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包围的扰流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扰流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包围的扰流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外部扰流器,主要作用是减低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逆向气流,同时增加汽车的下压力,使汽车行驶时更加平稳,从而减少耗油量,大包围基本分为泵把款和唇款两大类,其中泵把款类的包围就是将原来的前后杠整个拆下,然后再装上另一款泵把,而唇款类的包围则是在原来的保险杠上加上半截的下唇,此款包围的质量与安装技大包围术要求极高。目前用于汽车车身上的包围扰流结构,大都是通过机械连接方式固定,或者是粘接固定的,安装拆卸比较麻烦,且固定后鳍片的角度不能调整,相对较为固定,不能根据意愿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包围的扰流结构,具有鳍片的角度方便调整,且方便安装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包围的扰流结构,包括粘贴膜和设置于粘贴膜表面的多个扰流鳍片,所述粘贴膜的一侧面具有不干胶,所述粘贴膜粘接固定在车头的两侧,所述扰流鳍片与所述粘贴膜的连接处设有角度调节座,所述角度调节座为圆盘形,所述扰流鳍片靠近所述粘贴膜的一侧对应角度调节座处设有卡合座,所述卡合座的内侧开设有用于容纳角度调节座的沉槽,所述角度调节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凸出的限位轴,所述扰流鳍片上对应限位轴处设有活动腔,所述限位轴插接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活动腔内安装有弹簧,所述限位轴与所述扰流鳍片之间通过所述弹簧弹性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座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限位凸点,所述限位凸点与所述角度调节座固定连接,所述沉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凸点数量、位置对应的卡槽。优选的,所述限位轴伸入所述活动腔的一端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限位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动腔的入口端设有向内侧凸出的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的内径等于所述限位轴的外径,所述限位轴与所述限位凸缘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夹持于所述限位环、限位凸缘之间,且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优选的,所述扰流鳍片的一侧具有导流部,另一侧具有扰流部,所述导流部的倾角大于所述扰流部的倾角。优选的,所述限位凸点的数量为二十五个,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凸点之间的弧度为十五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粘贴膜以及粘贴膜表面的多个扰流鳍片,扰流鳍片与粘贴膜的连接处设有角度调节座,需要调节时,将扰流鳍片向外侧拉动,然后旋转一定的角度,在弹簧的作用下扰流鳍片向粘贴膜一侧靠紧,限位凸点与卡槽相互卡合限位,保证扰流鳍片的角度不会乱动,从而完成对扰流鳍片角度的调整,能够根据需要和喜好进行调节,且本装置安装方便,位于翼子板部位,并能够起到防蹭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角度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粘贴膜;2、扰流鳍片;201、导流部;202、扰流部;203、活动腔;204、限位凸缘;205、沉槽;21、卡合座;3、角度调节座;31、限位凸点;32、限位轴;33、限位环;3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包围的扰流结构,包括粘贴膜1和设置于粘贴膜1表面的多个扰流鳍片2,粘贴膜1的一侧面具有不干胶,粘贴膜1粘接固定在车头的两侧,扰流鳍片2与粘贴膜1的连接处设有角度调节座3,角度调节座3为圆盘形,扰流鳍片2靠近粘贴膜1的一侧对应角度调节座3处设有卡合座21,卡合座21的内侧开设有用于容纳角度调节座3的沉槽205,角度调节座3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凸出的限位轴32,扰流鳍片2上对应限位轴32处设有活动腔203,限位轴32插接于活动腔203内,活动腔203内安装有弹簧34,限位轴32与扰流鳍片2之间通过弹簧34弹性连接,角度调节座3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限位凸点31,限位凸点31与角度调节座3固定连接,沉槽205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凸点31数量、位置对应的卡槽。本实施例中,包括粘贴膜1和设置于粘贴膜1表面的多个扰流鳍片2,扰流鳍片2与粘贴膜1的连接处设有角度调节座3,通过在设置一个背面具有不干胶的粘贴膜1,在使用时,将透明的粘贴膜1粘贴在车身的翼子板上,扰流鳍片2通过角度调节座3与粘贴膜1连接,从而使扰流鳍片2可以与粘贴膜1转动连接,其中角度调节座3上向扰流鳍片2内伸出一个限位轴32,限位轴32的外部套设弹簧34,使扰流鳍片2与粘贴膜1弹性连接,并且角度调节座3上具有呈环形分布的限位凸点31,将扰流鳍片2向外侧拉动,然后旋转一定的角度,在弹簧34的作用下扰流鳍片2向粘贴膜1一侧靠紧,限位凸点31与卡槽相互卡合限位,保证扰流鳍片2的角度不会乱动,从而完成对扰流鳍片2角度的调整,能够根据需要和喜好进行调节,且本装置安装方便,位于翼子板部位,并能够起到防蹭效果。具体的,限位轴32伸入活动腔203的一端设有限位环33,限位环33与限位轴32固定连接,活动腔203的入口端设有向内侧凸出的限位凸缘204,限位凸缘204的内径等于限位轴32的外径,限位轴32与限位凸缘204滑动连接,弹簧34的夹持于限位环33、限位凸缘204之间,且弹簧34处于压缩状态,通过在限位轴32的端部设置限位环33,活动腔203的入口端设置限位凸缘204,可以将弹簧34限制在限位环33与限位凸缘204之间,且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34,可以将扰流鳍片2向粘贴膜1一侧压紧,使限位凸点31与卡槽相互卡合限位,保证扰流鳍片2的角度不会乱动。具体的,扰流鳍片2的一侧具有导流部201,另一侧具有扰流部202,导流部201的倾角大于扰流部202的倾角,导流部201用于将空气切割导向,减少车辆受到的风阻,扰流部202将延伸空气的流动,避免形成涡流,产生噪音。具体的,限位凸点31的数量为二十五个,相邻两个限位凸点31之间的弧度为十五度,通过设置多个限位凸点31,使扰流鳍片2的转动角度更加精细,可调整的选择较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透明的粘贴膜1粘贴在车身的翼子板上,扰流鳍片2通过角度调节座3与粘贴膜1连接,从而使扰流鳍片2可以与粘贴膜1转动连接,其中角度调节座3上向扰流鳍片2内伸出一个限位轴32,限位轴32的外部套设弹簧34,使扰流鳍片2与粘贴膜1弹性连接,并且角度调节座3上具有呈环形分布的限位凸点31,将扰流鳍片2向外侧拉动,然后旋转一定的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包围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贴膜(1)和设置于粘贴膜(1)表面的多个扰流鳍片(2),所述粘贴膜(1)的一侧面具有不干胶,所述粘贴膜(1)粘接固定在车头的两侧,所述扰流鳍片(2)与所述粘贴膜(1)的连接处设有角度调节座(3),所述角度调节座(3)为圆盘形,所述扰流鳍片(2)靠近所述粘贴膜(1)的一侧对应角度调节座(3)处设有卡合座(21),所述卡合座(21)的内侧开设有用于容纳角度调节座(3)的沉槽(205),所述角度调节座(3)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凸出的限位轴(32),所述扰流鳍片(2)上对应限位轴(32)处设有活动腔(203),所述限位轴(32)插接于所述活动腔(203)内,所述活动腔(203)内安装有弹簧(34),所述限位轴(32)与所述扰流鳍片(2)之间通过所述弹簧(34)弹性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座(3)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限位凸点(31),所述限位凸点(31)与所述角度调节座(3)固定连接,所述沉槽(205)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凸点(31)数量、位置对应的卡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包围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贴膜(1)和设置于粘贴膜(1)表面的多个扰流鳍片(2),所述粘贴膜(1)的一侧面具有不干胶,所述粘贴膜(1)粘接固定在车头的两侧,所述扰流鳍片(2)与所述粘贴膜(1)的连接处设有角度调节座(3),所述角度调节座(3)为圆盘形,所述扰流鳍片(2)靠近所述粘贴膜(1)的一侧对应角度调节座(3)处设有卡合座(21),所述卡合座(21)的内侧开设有用于容纳角度调节座(3)的沉槽(205),所述角度调节座(3)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凸出的限位轴(32),所述扰流鳍片(2)上对应限位轴(32)处设有活动腔(203),所述限位轴(32)插接于所述活动腔(203)内,所述活动腔(203)内安装有弹簧(34),所述限位轴(32)与所述扰流鳍片(2)之间通过所述弹簧(34)弹性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座(3)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限位凸点(31),所述限位凸点(31)与所述角度调节座(3)固定连接,所述沉槽(205)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凸点(31)数量、位置对应的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包围的扰流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礴,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亿兆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