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78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开展区域资料调研;S2)根据区域资料调研结果,开展各项研究,包括:烃源岩评价及其生排烃史研究,储集层及圈闭特征、生储盖组合研究,油气运聚输导体系研究,油气冲注期次研究,重质油与轻质油差异聚集模式研究;S3)在各项研究的基础上,指明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S4)在油气富集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油气分布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S5)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落实成藏有利区,对有利目标开展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明确油田油气成藏条件,开展有利目标评价,提高钻探成功率,加快产能建设,从而提高油藏勘探开发的效率以及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开发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岩性油气藏是目前勘探的重点,岩性油气藏发育有利区域的预测也是难点,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油气富集规律和成藏概率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对于岩性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及其定量研究直接关系到油气勘探的成功率。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成藏条件的不确定性,使得成藏概率的研究进展缓慢。因此,需要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为井位部署、储量评估和开发方案编制等增储上产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开展区域资料调研;S2):根据区域资料调研结果,开展各项研究,包括:烃源岩评价及其生排烃史研究,储集层及圈闭特征、生储盖组合研究,油气运聚输导体系研究,油气冲注期次研究,重质油与轻质油差异聚集模式研究;S3):在各项研究的基础上,指明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S4):在油气富集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油气分布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S5):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落实成藏有利区,对有利目标开展评价。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区域资料包括:岩心/岩屑、测井资料、地震数据资料和试油试采资料。进一步的,所述测井资料包括:深度、深侧向电阻率、浅侧向电阻率、声波时差、井径、自然伽马及自然电位。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烃源岩评价及其生排烃史研究具体为:利用区域上J、K烃源岩的热解参数,评价烃源岩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总结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测井资料及岩心分析测试结果,总结研究区主力烃源岩生排烃史。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储集层及圈闭特征、生储盖组合研究具体为:基于步骤S1)中所获得的区域调研资料,分析不同生储盖组合类型对油气富集保存的控制作用,揭示有利储盖组合样式及形成条件;通过对研究区各构造、各层系油气分布特点和差异性分析,在区域性顶底两套盖层明确的前提下,重点聚焦研究局部盖层的封闭条件和封闭性能,评价局部盖层封盖条件的优劣;据构造变形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匹配关系,指出油气成藏关键时刻,进而对圈闭有效性进行评价。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油气运聚输导体系研究具体为:以目标油田的地化资料为基础,同时调研邻区的地化资料,落实不同构造不同层系的油气来源;在现有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区输导体系内不同地质时期的油气运移方向;通过对研究区油气运移方向和路径通道的研究,分析断层、不整合面与主要输导层的配置关系,研究断裂及伴生裂缝输导体系几何形态、发育规模及对油气运移的输导作用,结合油气成藏时空匹配关系,建立研究区油气运聚输导模式。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油气冲注期次研究具体为:通过对油包裹体和储层孔隙中的油进行原位测试,以获得油气的运移及成藏期次。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重质油与轻质油差异聚集模式研究具体为:以主要目的层原油和储层地化资料为基础,探究重质油和轻质油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分布规律。进一步的,以上研究所采用的技术包括:烃源岩评价技术、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成藏要素时空配置关系分析技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基于3D地震、测井和岩心数据,分析断裂发育特征;通过开展烃源岩评价工作,明确主力烃源岩及其生排烃史;据构造变形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匹配关系,指出油气成藏关键时刻;再综合储层展布、圈闭、输导体系等,明确油气富集主控因素,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落实成藏有利区,对有利目标开展评价。以上所述的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对油田勘探及开发过程中的为井位部署、储量评估和开发方案编制等增储上产工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从而有效提高油田勘探开发的效率以及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以下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以东巴格达南油田(EBS)的勘探开发为例。EBS油田总体上是一北西-南东走向的背斜构造油藏,在EBS证实了Hartha、Sa’adi、Tanuma、Khasib和Zubair等含油层系,地质储量77.6亿桶,其中Hartha、Tanuma、Khasib和Zubair是最主要的含油层系。Hartha、Sa’adi、Tanuma和Khasib是碳酸岩储层,具有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Zubair是砂岩储层,具有中-高孔隙度,中-高渗透率的特点,油水分布较为复杂。上部碳酸盐岩层系受构造及沉积变化影响,有利储层控制因素不清、油气富集规律不明。下部碎屑岩层系Zubair储层砂体厚度薄,平均单层厚度不到3米,砂体展布特征及其连通性有待进一步明确;新钻井表明Zubair(Z5-Z6)各小层油层厚度变化较大,油水关系复杂,油层横向展布规律不明。因此,为明确构造和岩性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重质油与轻质油差异富集规律、储层展布及连通关系、油水关系等,现采取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开展区域资料调研;S2):根据区域资料调研结果,开展各项研究,包括:烃源岩评价及其生排烃史研究,储集层及圈闭特征、生储盖组合研究,油气运聚输导体系研究,油气冲注期次研究,重质油与轻质油差异聚集模式研究;S3):在各项研究的基础上,指明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S4):在油气富集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油气分布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S5):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落实成藏有利区,对有利目标开展评价。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区域资料包括:岩心/岩屑、测井资料、地震数据资料和试油试采资料。进一步的,所述测井资料包括:深度、深侧向电阻率、浅侧向电阻率、声波时差、井径、自然伽马及自然电位。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烃源岩评价及其生排烃史研究具体为:利用区域上J、K烃源岩的热解参数,评价烃源岩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总结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测井资料及岩心分析测试结果,总结研究区主力烃源岩生排烃史。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储集层及圈闭特征、生储盖组合研究具体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开展区域资料调研;/nS2):根据区域资料调研结果,开展各项研究,包括:/n烃源岩评价及其生排烃史研究,储集层及圈闭特征、生储盖组合研究,油气运聚输导体系研究,油气冲注期次研究,重质油与轻质油差异聚集模式研究;/nS3):在各项研究的基础上,指明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nS4):在油气富集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油气分布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nS5):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落实成藏有利区,对有利目标开展评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展区域资料调研;
S2):根据区域资料调研结果,开展各项研究,包括:
烃源岩评价及其生排烃史研究,储集层及圈闭特征、生储盖组合研究,油气运聚输导体系研究,油气冲注期次研究,重质油与轻质油差异聚集模式研究;
S3):在各项研究的基础上,指明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S4):在油气富集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油气分布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
S5):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落实成藏有利区,对有利目标开展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区域资料包括:岩心/岩屑、测井资料、地震数据资料和试油试采资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井资料包括:深度、深侧向电阻率、浅侧向电阻率、声波时差、井径、自然伽马及自然电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烃源岩评价及其生排烃史研究具体为:
利用区域上J、K烃源岩的热解参数,评价烃源岩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总结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结合测井资料及岩心分析测试结果,总结研究区主力烃源岩生排烃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储集层及圈闭特征、生储盖组合研究具体为:
基于步骤S1)中所获得的区域调研资料,分析不同生储盖组合类型对油气富集保存的控制作用,揭示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强瞿建华刘敬强杨滔武新民王鹤吕新东薛衡岑玉达黄进腊谢恩邓强张正红欧阳静芸蒋开陈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