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及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78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5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及车,其包括:用于形成驾驶室的第一车架和用于形成车厢的第二车架;分别盖合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上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的密封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和第二车架的盖合处密封圈。该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及车的车顶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和导水效果,能避免水从车顶流入驾驶室或车厢内,且不会在车顶产生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及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及车,属于车辆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导游车、观光车、接待车等在设计时往往未考虑到车顶的防水,并且容易积水,不便于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及车,其车顶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和导水效果,能避免水从车顶流入驾驶室或车厢内,且不会在车顶产生积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形成驾驶室的第一车架和用于形成车厢的第二车架;分别盖合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上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的密封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和第二车架的盖合处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板被设置成便于水向两侧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板的上表面在车体长度方向上向下倾斜,或者,所述第二盖板的上表面在车体长度方向上中间高两端低。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填充在所述第二盖板和第二车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分别具有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面、第二对接面和密封条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对接面、第二对接面和密封条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条填充所述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的上表面呈凸出的弧形结构,以便于水向两侧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的两侧设有止挡部,以阻挡水从侧边流出第一盖板;所述止挡部处设有向车头方向延伸设置的导水槽,以将水导向车头方向。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的车顶防水连接结构的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及车通过在车顶设置密封条和密封圈,使车顶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同时,通过将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设置成导水结构,使车顶具有较佳的导水效果,能避免水从车顶流入驾驶室或车厢内,且不会在车顶产生积水。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车顶防水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为图1所示的车顶防水连接结构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上”、“下”、“左”、“右”、“内”、“外”等用语只是参考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不作为限定用语。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其包括用于形成驾驶室的第一车架1和用于形成车厢的第二车架2,在第一车架1和第二车架2上分别盖合有第一盖板3和第二盖板4。同时,为了避免漏水,在第一车架1和第二车架2的对接处设置有密封条5。在第二盖板4和第二车架2的盖合处设置有密封圈6。具体的,第一车架1和第二车架2分别具有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所述密封条5设置在所述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之间。所述第一对接面、第二对接面和密封条5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对接面、第二对接面和密封条5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固定。并且,所述密封条5填充所述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之间的缝隙。通过采用螺纹连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连接机构在第一对接面与第二对接面之间产生的空隙,而本申请中再以密封条5将第一对接面与第二对接面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可以起到极佳的防水效果,进而避免车顶的水从第一车架1和第二车架2的连接处漏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3覆盖第一车架1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3的上表面呈凸出的弧形结构,以便于水向两侧流。并且,所述第一盖板3的两侧设有止挡部31,以阻挡水从侧边流出第一盖板3。同时,所述止挡部31处设有向车头方向延伸设置的导水槽32,以将水导向车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车架2设置在外侧,第二盖板4盖合在第二车架2的顶部中间,因此,为避免水从缝隙中漏下,在第二盖板4和第二车架2的盖合处填充设置有密封圈6。同时,所述第二盖板4被设置成便于水向两侧流,具体的,所述第二盖板4的上表面在车体长度方向上中间高两端低;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所述第二盖板4的上表面设置成沿车体长度方向上向下倾斜。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的车顶防水连接结构的车的实施例,该车可以是游览车、接待车、高尔夫球车等,除上述实施例的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外,其他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及车通过在车顶设置密封条和密封圈,使车顶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同时,通过将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设置成导水结构,使车顶具有较佳的导水效果,能避免水从车顶流入驾驶室或车厢内,且不会在车顶产生积水。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形成驾驶室的第一车架和用于形成车厢的第二车架;/n分别盖合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上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n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的密封条;/n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和第二车架的盖合处密封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形成驾驶室的第一车架和用于形成车厢的第二车架;
分别盖合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上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
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的密封条;
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和第二车架的盖合处密封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被设置成便于水向两侧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的上表面在车体长度方向上向下倾斜,或者,所述第二盖板的上表面在车体长度方向上中间高两端低。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填充在所述第二盖板和第二车架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防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分别具有第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毕节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