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软胶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536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软胶的模具,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四个模腔,前模组件包括面板、水口板、前模板和四个前模仁,前模板上设有一个主流道和四个分流道,四个分流道两两对称设置于主流道的两侧,前模仁中设有四个分别与四个前模腔连通的流道,水口针穿设在水口板中,水口针的一端与进料口连通,水口针的另一端与前模板中的流道连通,前模板中的流道与前模仁中的流道相连通,后模组件包括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方铁、后模板和四个后模仁,前模腔和后模腔对扣设置构成模腔,在注塑前,模腔内放置有带有硬胶的产品,料通过进料口经由水口针和流道流入模腔内,在产品硬胶的内侧壁上形成一圈软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产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软胶的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包软胶的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包胶产品的一般为将硬胶包覆在软胶的外侧,将软胶包覆在硬胶上则不易操作,尤其是在设有圆圈的产品的内环上进行操作更是不易,并且现有的包胶模具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较高的包软胶的模具。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软胶的模具,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四个模腔,所述前模组件包括面板、水口板、前模板和四个前模仁,所述前模仁中设有前模腔,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前模腔相连通的进料口,所述前模板上设有一个主流道和四个分流道,四个所述分流道两两对称设置于主流道的两侧,所述前模仁中设有四个分别与四个所述前模腔连通的流道,所述水口针穿设在所述水口板中,所述水口针的一端与进料口连通,所述水口针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模板中的流道连通,所述前模板中的流道与前模仁中的流道相连通,所述后模组件包括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方铁、后模板和四个后模仁,所述底板、方铁和后模板依次堆叠设置,所述方铁设有两块,所述底板上还依次堆叠设有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所述顶针底板和所述顶针面板位于两块所述方铁之间,所述后模仁安装在所述后模板中,所述后模仁中设有后模腔,所述前模腔和所述后模腔对扣设置构成模腔,所述顶针面板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的一端与顶针面板连接,所述顶针的另一端与模腔相抵,在注塑前,所述模腔内放置有带有硬胶的产品,料通过所述进料口经由所述水口针和所述流道流入模腔内,在所述产品硬胶的内侧壁上形成一圈软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与所述顶针底板之间设有垃圾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导柱,所述导柱依次穿设在所述面板、所述水口板、所述前模板和所述后模板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针面板与所述后模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顶针底板上设有回针,所述回针穿设在所述复位弹簧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上设有中托司,所述中托司的导柱的一端与底板连接,所述中托司的导柱的另一端与后模板连接,所述中托司的导套与所述顶针面板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产品包括带有柄部的圆圈,所述圆圈内贴合设有一圈硬胶。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在带有硬胶的产品内圈上再包一圈软胶,并且一次操作可同时生产四个产品;本技术流道的设置可保证每个产品相同,保证各个产品的质量。本技术的生产效率较高,产品成形后,由顶针顶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包软胶的模具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包软胶的模具的左视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包软胶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3示意性地显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包软胶的模具。如图1-图3所示,该包软胶的模具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四个模腔。前模组件包括面板11、水口板12、前模板13和四个前模仁14。面板11上设有定位环111。定位环111处设有与模腔相连通的进料口16。前模仁14中设有前模腔。进料口16通过水口针15与前模腔连通。前模板13和前模仁14中设有相连通的流道。水口针15穿设在水口板12中。水口针15的一端通过螺丝安装在进料口16上,水口针15的另一端穿过水口板12与前模板13中的流道连通。前模板13中的流道包括一个主流道131和四个垂直于主流道的分流道132。四个分流道132两两对称设置于主流道131的两侧。由此,使得进入每个模腔内的料量相同,保证每个产品的质量。主流道131和分流道132相连通且贯穿于前模板13。前模仁14中设有四个流道141。前模仁14中的四个流道141的一端分别与四个前模腔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前模板13的四个分流道132相连通。面板11上还设有导柱17。水口板12和前模板13依次套设在导柱17上。为了使得水口板12和前模板13沿着导柱17稳定的移动,导柱17设有四根。后模组件包括底板21、顶针底板22、顶针面板23、方铁24、后模板25和四个后模仁26。后模板25上设有与导柱17相配合的导向孔,导柱17穿设在导向孔中。底板21、方铁24和后模板25依次堆叠设置。方铁24设有两块。底板21上还依次堆叠设有顶针底板22和顶针面板23。顶针底板22与底板21之间设有垃圾钉221。顶针底板22和顶针面板23位于两块方铁24之间。顶针面板23与后模板25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71。复位弹簧271的一端与顶针面板23连接,复位弹簧271的另一端与后模板25连接。复位弹簧套271设在回针27上。回针27的一端与后模板25连接,回针27的另一端与顶针底板22连接。后模仁26安装在后模板25中。底板21和后模板25之间设有支撑柱27,进一步稳固模具。后模仁26中设有后模腔。四个前模腔和四个后模腔对扣设置构成四个模腔。在该实施例中,模腔设有四个,一次操作即可成型四个产品3,工作效率较高。在注塑前,模腔内放置有带有硬胶的产品3。具体地,产品3为带有柄部的圆圈。圆圈内贴合设有一圈硬胶。料通过进料口16经由水口针15和流道流入模腔内,在硬胶的内侧壁上形成一圈软胶。顶针面板23上设有顶针231。顶针231的一端与顶针面板23连接,顶针231的另一端穿过后模板25与模腔相抵。在产品3的硬胶内侧壁上的软胶成型后,由顶针231将其顶出。为了使得顶针231能够顺利地将产品3顶出且不会损伤顶针231,底板21上设有中托司28。中托司28的导柱的一端与底板连接,另一端与后模板25连接。中托司28的导套与顶针面板23连接。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软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四个模腔,/n所述前模组件包括面板、水口板、水口针、前模板和四个前模仁,所述前模仁中设有前模腔,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前模腔相连通的进料口,所述前模板上设有一个主流道和四个分流道,四个所述分流道两两对称设置于主流道的两侧,所述前模仁中设有四个分别与四个所述前模腔连通的流道,所述水口针穿设在所述水口板中,所述水口针的一端与进料口连通,所述水口针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模板中的流道连通,所述前模板中的流道与前模仁中的流道相连通,/n所述后模组件包括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方铁、后模板和四个后模仁,所述底板、方铁和后模板依次堆叠设置,所述方铁设有两块,所述底板上还依次堆叠设有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所述顶针底板和所述顶针面板位于两块所述方铁之间,所述后模仁安装在所述后模板中,所述后模仁中设有后模腔,所述前模腔和所述后模腔对扣设置构成模腔,所述顶针面板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的一端与顶针面板连接,所述顶针的另一端与模腔相抵,/n在注塑前,所述模腔内放置有带有硬胶的产品,料通过所述进料口经由所述水口针和所述流道流入模腔内,在所述产品硬胶的内侧壁上形成一圈软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软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四个模腔,
所述前模组件包括面板、水口板、水口针、前模板和四个前模仁,所述前模仁中设有前模腔,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前模腔相连通的进料口,所述前模板上设有一个主流道和四个分流道,四个所述分流道两两对称设置于主流道的两侧,所述前模仁中设有四个分别与四个所述前模腔连通的流道,所述水口针穿设在所述水口板中,所述水口针的一端与进料口连通,所述水口针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模板中的流道连通,所述前模板中的流道与前模仁中的流道相连通,
所述后模组件包括底板、顶针底板、顶针面板、方铁、后模板和四个后模仁,所述底板、方铁和后模板依次堆叠设置,所述方铁设有两块,所述底板上还依次堆叠设有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所述顶针底板和所述顶针面板位于两块所述方铁之间,所述后模仁安装在所述后模板中,所述后模仁中设有后模腔,所述前模腔和所述后模腔对扣设置构成模腔,所述顶针面板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的一端与顶针面板连接,所述顶针的另一端与模腔相抵,
在注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达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金栢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