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208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包括平行对称布置的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轮套设在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主动轮套设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同轴设置、且构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结构。通过同轴设置、且构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结构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从而将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之间形成了一个通道,当需要拆卸和安装同步齿形带时,只要松开第一张紧轮即可使得皮带松弛,然后从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之间的通道取出或套上皮带,因此非常简单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皮带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同步齿形带简称同步带,也称正时带,它与常见的V带、平带等带传动方式相似,是一种挠性传动形式。现有技术中,同步齿形带一般是以钢丝绳或玻璃纤维绳为强力层,外面复以聚氨酯或氯丁橡胶,带的内周制成齿形,使其与齿形带轮啮合。由于强力层承载后变形小,能保持齿形带的周节不变,故带与带轮间没有相对滑动,从而保证了同步传动,传动比衡定。与普通带传动相比,同步齿形带的传输方式具有如下优点:①由于钢丝绳制成的强力层受载后变形极小,齿形带的周节基本不变,因此带与带轮间无相对滑动,传动比衡定、准确;②齿形带薄且轻,可用于速度较高的场合,传动时线速度可达40m/s,传动比可达10,传动效率可达98%;③结构紧凑,耐磨性好;④由于预拉力小,轴承受力也较小。然而,由于齿形带与带轮间是啮合的,所以制造和安装精度都要求甚高,且要求有严格的中心距。现有技术中,当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使用一段时间后,同步齿形带会发生磨损,此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更换。然而,由于齿形带与带轮间的安装精度要求很高,一旦在更换之后发生电机(驱动机构)错位或轴心对准偏差、或者主动轮和传动轮的轴心没对准的情况,都会影响齿形带与带轮间的啮合效果,这不仅会影响传输效率,而且还是导致传输机构的损坏。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中国技术专利CN210418064U公开了一种平皮带输送结构,包括输送型材、平皮带、驱动机构以及从动机构;所述输送型材呈条状布置;所述输送型材的上部具有输送通道,所述平皮带穿射所述输送通道,并在输送型材上方形成输送面;所述平皮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驱动机构上,所述平皮带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从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输送型材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从动机构与所述输送型材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平皮带运转。该平皮带输送结构在输送型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驱动机构以及从动机构,并且驱动机构和从动机构都是和输送型材可拆卸连接的,因此,当需要更换平皮带时,只需将驱动机构或者从动机构从输送型材上卸下,即可完成对平皮带的装卸。然而,上述结构虽然非常方便装卸平皮带,但却无法适用于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上,这是因为:由于更换皮带时,都需要将驱动机构和从动机构从输送型材上卸下,因此,再次安装进输送机构上时,很难实现主动轮和传动轴承两者之间的轴心线重合,这对于平皮带而言是可行了,因为其安装精度的要求不高,但对于安装精度要求高的同步齿形带就不行了。此外,无论在卸下或更换平皮带时,都需要将平皮带穿过整个传输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传动轮),而这些主动轮和传动轮都安装在机架上,由于机架尺寸都很大,因此平皮带不可能从机架外面套入,所以只能将主动轮和/或传动轮从机架拆卸下来,然后套入新的平皮带,然后再安装于机架上;这便造成了拆卸安装作业量大、工序复杂的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新的结构精简、精度更高地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以简单便捷地实现皮带更换,显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包括平行对称布置的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型材、第一同步齿形带、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一从动机构;所述第一输送型材的上部具有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穿射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并在第一输送型材上方形成第一输送面;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从动机构包括至少1个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从动轮上,还包括至少1个第一张紧轮,形成皮带传输结构;所述第一张紧轮与第一输送型材构成可拆卸式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型材、第二同步齿形带、第二主动轮以及第二从动机构;所述第二输送型材的上部具有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二同步齿形带穿射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并在第二输送型材上方形成第二输送面;所述第二从动机构包括至少1个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同步齿形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轮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从动轮上,还包括至少1个第二张紧轮,形成皮带传输结构;所述第二张紧轮与第二输送型材构成可拆卸式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轮套设在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主动轮套设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同轴设置、且构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结构,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转动时,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轮同步转动。上文中,所述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是用于精密零件的输送机构,因此要求其具有非常精确的对准精度和安装精度。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构成所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法兰之间还设有定心快拆部件,所述定心快拆部件夹设于法兰之间,三者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定心快拆部件的正反面上均设有滑槽,所述法兰面上设有配合的定位块。由于定心位置会因为法兰外径公差和装配误差而产生相应的偏差,为弥补该偏差使用定心补偿算法;该定心快拆部件可以使用连杆参数,利用随机优化算法、遗传法和模拟退火法的优点设计了一套遗传退火混合优化算法,算法稳定性良好,对多峰值的目标函数能以较大的概率搜索到全局最优解,并将其应用于优化平面连杆参数;能够通过参数优化使虚拟连杆的实际数值无限靠近理论数值,尽可能实现理想连杆作用;保证了2个法兰在转动中时时对心,最大程度消除中心偏摆对机构的精度和稳定方面的影响。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轴心线为同一条直线。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轴心线、与电机的轴心线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张紧轮与第一输送型材构成的可拆卸式连接结构如下:所述第一输送型材上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有传动轴承,传动轴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张紧轮连接,另一端设有螺钉固定块,螺钉固定块通过螺钉可拆卸式的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型材上。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的上方封盖均设有封盖板,所述封盖板的中部具有开口,第一、第二主动轮的上方嵌入所述开口中,且第一、第二主动轮的边缘与所述开口之间具有间隙。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主动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套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套设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之间套设有第三同步齿形带。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型材和第二输送型材均呈条状布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新的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通过同轴设置、且构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结构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从而将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之间形成了一个通道,当需要拆卸和安装同步齿形带时,只要松开第一张紧轮即可使得同步齿形带松弛,然后从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之间的通道取出或套上同步齿形带,因此非常简单便捷;相比中国技术专利CN210418064U的平皮带输送结构,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对称布置的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n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型材、第一同步齿形带、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一从动机构;所述第一输送型材的上部具有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穿射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并在第一输送型材上方形成第一输送面;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从动机构包括至少1个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从动轮上,还包括至少1个第一张紧轮,形成皮带传输结构;所述第一张紧轮与第一输送型材构成可拆卸式连接结构;/n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型材、第二同步齿形带、第二主动轮以及第二从动机构;所述第二输送型材的上部具有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二同步齿形带穿射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并在第二输送型材上方形成第二输送面;所述第二从动机构包括至少1个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同步齿形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轮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从动轮上,还包括至少1个第二张紧轮,形成皮带传输结构;所述第二张紧轮与第二输送型材构成可拆卸式连接结构;/n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轮套设在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主动轮套设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同轴设置、且构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结构,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转动时,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轮同步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对称布置的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
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型材、第一同步齿形带、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一从动机构;所述第一输送型材的上部具有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穿射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并在第一输送型材上方形成第一输送面;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从动机构包括至少1个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同步齿形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从动轮上,还包括至少1个第一张紧轮,形成皮带传输结构;所述第一张紧轮与第一输送型材构成可拆卸式连接结构;
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型材、第二同步齿形带、第二主动轮以及第二从动机构;所述第二输送型材的上部具有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二同步齿形带穿射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并在第二输送型材上方形成第二输送面;所述第二从动机构包括至少1个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同步齿形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轮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从动轮上,还包括至少1个第二张紧轮,形成皮带传输结构;所述第二张紧轮与第二输送型材构成可拆卸式连接结构;
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轮套设在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主动轮套设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同轴设置、且构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结构,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转动时,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轮同步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构成所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齿形带输送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应化吴旭东刘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