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220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包括汽车减震器、传送带、第一底座、压装构件、两个第一限位组件、两个第二限位组件和四个驱动组件,第一底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靠近左右两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组件;通过该装置中的传送带,配合传送带上开设有与汽车减震器相适配的插接孔,从而可以使传送带自动携带汽车减震器进行压装,即可以使该装置具有自动上料与下料的优点,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减振器
,具体为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增强汽车减振器的密封防尘能力,降低减振器的漏油故障率,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了防护帽密封防尘装置。这种装置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大程度的防止泥水、砂砾等异物在减振器使用过程中进入油唇封口,避免油唇封口损坏或活塞杆划伤导致油液的泄露,进而使减振器出现失效等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现有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具有在压装防护帽时,避免压装时造成密封防尘装置骨架变形或是密封防尘装置出现松动异响,从而失去了防尘的效用的情况发生。然而具有此种优点的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在压装防护帽时只能单个的进行压装,且对汽车减震器的定位速度较慢,不能自动的进行对汽车减震器放置在该装置上,致使该装置的压装效率不高,从而该装置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具备提高压装效率等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在大批量压装时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包括汽车减震器、传送带、第一底座、压装构件、两个第一限位组件、两个第二限位组件和四个驱动组件,第一底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靠近左右两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契合杆,所述契合杆的上端与压装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与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底座的上表面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三底座,所述第三底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上端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另一契合杆,该契合杆的上端与第二限位组件的底面固定连接,通过对现有技术上用来对汽车减震器定位的结构进行该装,即该装置中的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配合驱动组件,从而可以使该装置自动对起汽车减震器的上下两端进行固定限位,然后再通过电动伸缩杆与弹簧盘的适配,从而进一步对汽车减震器进行限位,然后在通过该装置中的传送带,配合传送带上开设有与汽车减震器相适配的插接孔,从而可以使传送带自动携带汽车减震器进行压装,即可以使该装置具有自动上料与下料的优点,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本技术的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其中所述汽车减震器包括有防护帽和弹簧盘,所述第三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弹簧盘相适配的电动伸缩杆,起到了自动对弹簧盘进行固定的作用。本技术的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上的凹槽内壁等距离设有轮齿。本技术的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电机盒,所述电机盒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齿轮盘。本技术的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所述齿轮盘与凹槽内壁的轮齿相啮合,起到了自动对汽车减震器进行限位固定的作用。本技术的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其中所述传送带的表面等距离开设有与汽车减震器相适配的插接孔。本技术的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所述传送带位于限位块的正上方,起到了自动上料和下料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上用来对汽车减震器定位的结构进行该装,即该装置中的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配合驱动组件,从而可以使该装置自动对起汽车减震器的上下两端进行固定限位,然后再通过电动伸缩杆与弹簧盘的适配,从而进一步对汽车减震器进行限位,然后在通过该装置中的传送带,配合传送带上开设有与汽车减震器相适配的插接孔,从而可以使传送带自动携带汽车减震器进行压装,即可以使该装置具有自动上料与下料的优点,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限位组件未旋转前的俯剖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限位组件旋转后的俯剖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限位组件中轮齿和齿轮盘的啮合结构示意图;图7为为驱动组件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底座;2、压装构件;3、第一限位组件;31、凹槽;32、轮齿;4、驱动组件;41、电机盒;42、电机;43、齿轮盘;5、限位块;51、第一滑槽;6、电动伸缩杆;7、汽车减震器;71、防护帽;72、弹簧盘;8、传送带;81、插接孔;9、支撑杆;10、第二底座;11、第三底座;12、第二滑槽;13、契合杆;14、第二限位组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7,本技术的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包括汽车减震器7、传送带8、第一底座1、压装构件2、两个第一限位组件3、两个第二限位组件14和四个驱动组件4,第一底座1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10,第二底座10靠近左右两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组件3,第一限位组件3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滑槽12,第二滑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契合杆13,契合杆13的上端与压装构件2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组件3的外侧开设有凹槽31,凹槽31的内壁与驱动组件4相连接,第二底座10的上表面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三底座11,第三底座11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限位块5的上端开设有第一滑槽51,第一滑槽5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另一契合杆13,该契合杆13的上端与第二限位组件14的底面固定连接,通过对现有技术上用来对汽车减震器7定位的结构进行该装,即该装置中的第一限位组件3、第二限位组件14配合驱动组件4,从而可以使该装置自动对起汽车减震器7的上下两端进行固定限位,然后再通过电动伸缩杆6与弹簧盘72的适配,从而进一步对汽车减震器7进行限位,然后在通过该装置中的传送带8,配合传送带8上开设有与汽车减震器7相适配的插接孔81,从而可以使传送带8自动携带汽车减震器7进行压装,即可以使该装置具有自动上料与下料的优点,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汽车减震器7包括有防护帽71和弹簧盘72,第三底座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弹簧盘72相适配的电动伸缩杆6,起到了自动对弹簧盘72进行固定的作用。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为:第一限位组件3和第二限位组件14的结构相同,第一限位组件3上的凹槽31内壁等距离设有轮齿32。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为:驱动组件4包括有电机盒41,电机盒41的内部设有电机42,电机4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齿轮盘43。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区别为:齿轮盘43与凹槽31内壁的轮齿32相啮合,起到了自动对汽车减震器7进行限位固定的作用。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为:传送带8的表面等距离开设有与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包括汽车减震器(7)、传送带(8)、第一底座(1)、压装构件(2)、两个第一限位组件(3)、两个第二限位组件(14)和四个驱动组件(4),其特征在于:第一底座(1)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10),所述第二底座(10)靠近左右两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组件(3),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第二滑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契合杆(13),所述契合杆(13)的上端与压装构件(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的外侧开设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的内壁与驱动组件(4)相连接,所述第二底座(10)的上表面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三底座(11),所述第三底座(11)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的上端开设有第一滑槽(51),所述第一滑槽(5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另一契合杆(13),该契合杆(13)的上端与第二限位组件(14)的底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包括汽车减震器(7)、传送带(8)、第一底座(1)、压装构件(2)、两个第一限位组件(3)、两个第二限位组件(14)和四个驱动组件(4),其特征在于:第一底座(1)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10),所述第二底座(10)靠近左右两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组件(3),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第二滑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契合杆(13),所述契合杆(13)的上端与压装构件(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的外侧开设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的内壁与驱动组件(4)相连接,所述第二底座(10)的上表面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三底座(11),所述第三底座(11)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的上端开设有第一滑槽(51),所述第一滑槽(5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另一契合杆(13),该契合杆(13)的上端与第二限位组件(14)的底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振器防护帽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减震器(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孟李升波付宏阁王英浩李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淅川县林德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