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07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属于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内壁的上方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料筒,所述料筒插接在连接筒内,所述连接筒卡接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连接筒与凹槽相连通,所述凹槽开设在集液槽内壁的左侧面,所述集液槽的内壁设置有活塞板。该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通过设置料筒、阀门、气管、凹槽和集液槽,气体会再次通过气管进入料筒内,使料筒再次排料,使得集液槽内助焊剂始终处于同一高度,不会因助焊剂减少而造成极耳上蘸取的助焊剂剂量有差异,且不需要工作人员频繁在集液槽内添加助焊剂,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
本技术属于蓄电池生产
,具体为一种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
技术介绍
在蓄电池铸焊生产线中,沾助焊剂铸焊极耳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极耳部分在铸焊前,需要将极耳蘸取助焊剂,目前通常仅仅使用海绵层辅助极耳进行沾附,由于现有沾板中存放助焊剂的空间是额定的,在长时间加工过程中沾板内助焊剂的量有所减少,再次使用时会造成极耳上蘸取的助焊剂剂量有差异,影响焊接效果,且需工作人员频繁往沾板中加入助焊剂,给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解决了现有沾板中存放助焊剂的空间是额定的,在长时间加工过程中沾板内助焊剂的量有所减少,再次使用时会造成极耳上蘸取的助焊剂剂量有差异,影响焊接效果,且需工作人员频繁往沾板中加入助焊剂,给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负担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内壁的上方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料筒,所述料筒插接在连接筒内,所述连接筒卡接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连接筒与凹槽相连通,所述凹槽开设在集液槽内壁的左侧面,所述集液槽的内壁设置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下表面通过两个伸缩组件与集液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料筒的上表面与排放组件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排放组件的另一端位于集液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排放组件包括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料筒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气管的正面设置有阀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层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集液槽的内壁,所述弹性件的内壁设置有海绵垫。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板和集液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所述料筒的正面设置有刻度条。(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通过设置料筒、阀门、气管、海绵垫、凹槽和集液槽,将料筒插入至连接筒内时即可打开阀门,气体通过气管进入至料筒后,助焊剂会通过凹槽进入至集液槽内并且没过气管,在集液槽中助焊剂液面下降时,气体会再次通过气管进入料筒内,使料筒再次排料,使得集液槽内助焊剂始终处于同一高度,不会因助焊剂减少而造成极耳上蘸取的助焊剂剂量有差异,且不需要工作人员频繁在集液槽内添加助焊剂,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工作。2、该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通过设置海绵垫、活塞板、伸缩杆、弹簧和集液槽,极耳在挤压海绵垫的过程中可有效沾附助焊剂,下压极耳时使活塞板下降,便于各种不同规格的极耳浸入助焊剂的深度,通过弹簧的作用,使得极耳快速上升并且使液面与气管接触,防止助焊剂溢出,使其适用性较强。3、该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通过设置料筒、连接筒和底座,当需要拆下料筒时,工作人员上提料筒,使得料筒与连接筒脱离卡接状态,关闭阀门后,即可对料筒进行加料,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且料筒外部设置有刻度条,便于工作人员掌握料筒内助焊剂的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集液槽、3弹性层、31海绵垫、32弹性件、4料筒、5连接筒、6凹槽、7活塞板、8伸缩组件、81伸缩杆、82弹簧、9排放组件、91阀门、92气管、10支撑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集液槽2,集液槽2内壁的上方设置有弹性层3,底座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料筒4,料筒4插接在连接筒5内,通过设置连接筒5,拆下料筒4时,工作人员上提料筒4,使得料筒4与连接筒5脱离卡接状态,关闭阀门91后,即可对料筒4进行加料,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连接筒5卡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连接筒5与凹槽6相连通,凹槽6开设在集液槽2内壁的左侧面,集液槽2的内壁设置有活塞板7,活塞板7的下表面通过两个伸缩组件8与集液槽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伸缩组件8包括伸缩杆81,伸缩杆81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82,伸缩杆81和弹簧82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板7和集液槽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因设置有弹簧82,通过弹簧82的作用,使得极耳快速上升并且使液面与气管92接触,防止助焊剂溢出,使其适用性较强。具体的,如图1、2所示,弹性层3包括弹性件32,弹性件32设置在集液槽2的内壁,弹性件32的内壁设置有海绵垫31,通过海绵垫31与活塞板7之间的相互配合,极耳在挤压海绵垫31的过程中可有效沾附助焊剂,下压极耳时使活塞板7下降,便于各种不同规格的极耳浸入助焊剂的深度,底座1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腿10,支撑腿10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因设置有防滑垫,使得该沾板放置的指定的位置时不易晃动,提高了该沾板的稳定性,料筒4的正面设置有刻度条,因料筒4外部设置有刻度条,便于工作人员掌握料筒4内助焊剂的量。具体的,如图1、3所示,料筒4的上表面与排放组件9的一端相连通,排放组件9的另一端位于集液槽2内,排放组件9包括气管92,气管92的一端与料筒4的上表面相连通,气管92的正面设置有阀门91,通过阀门91与气管92之间的相互配合,料筒4插入至连接筒5内时即可打开阀门91,气体通过气管92进入至料筒4后,助焊剂会通过凹槽6进入至集液槽2内并且没过气管92,在集液槽2中助焊剂液面下降时,气体会再次通过气管92进入料筒4内,使料筒4再次排料,使得集液槽2内助焊剂始终处于同一高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S1、在使用该沾板时,工作人员首先将料筒4内灌入助焊剂,将料筒4插入至连接筒5内时即可打开阀门91,气体通过气管92进入至料筒4后,助焊剂会通过凹槽6进入至集液槽2内并且没过气管92;S2、在多次沾附集液槽2内的助焊剂,集液槽2中助焊剂液面会下降,气体会再次通过气管92进入料筒4内,使料筒4再次排料,使得集液槽2内助焊剂始终处于同一高度;S3、极耳在挤压海绵垫31的过程中可有效沾附助焊剂,下压极耳时使活塞板7下降,通过弹簧82的弹力,使得极耳快速上升并且使液面与气管92接触,当需要拆下料筒4时,工作人员上提料筒4,使得料筒4与连接筒5脱离卡接状态,关闭阀门91后,即可对料筒4进行加料。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集液槽(2),所述集液槽(2)内壁的上方设置有弹性层(3),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料筒(4),所述料筒(4)插接在连接筒(5)内,所述连接筒(5)卡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连接筒(5)与凹槽(6)相连通,所述凹槽(6)开设在集液槽(2)内壁的左侧面,所述集液槽(2)的内壁设置有活塞板(7),所述活塞板(7)的下表面通过两个伸缩组件(8)与集液槽(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集液槽(2),所述集液槽(2)内壁的上方设置有弹性层(3),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料筒(4),所述料筒(4)插接在连接筒(5)内,所述连接筒(5)卡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连接筒(5)与凹槽(6)相连通,所述凹槽(6)开设在集液槽(2)内壁的左侧面,所述集液槽(2)的内壁设置有活塞板(7),所述活塞板(7)的下表面通过两个伸缩组件(8)与集液槽(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4)的上表面与排放组件(9)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排放组件(9)的另一端位于集液槽(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生产用助焊剂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组件(9)包括气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银李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鹏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