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外后视镜的组合式镜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045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客车后视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客车外后视镜的组合式镜架,包括镜杆、主杆、副杆,镜杆的上端端部向主杆侧平滑延伸连接主杆,镜杆上端对应处设有连接副杆的连接杆,镜杆上端端部、连接杆的端部设有分别连接主杆、副杆的横向连接件,主杆、副杆的后端设有与车身连接的安装座,主杆、副杆间设有多个沿竖向的竖向连接件,竖向连接件包括与主杆相接的上连杆、与副杆相接的下连杆、处于上连杆、下连杆之间的吸震囊套、弹簧,吸震囊套的上下两端设有配合上连杆、下连杆的凹腔,吸震囊套内填充吸震油液,弹簧套设在吸震囊套外侧,镜架横向、纵向上的震动传递被有效的阻断,且不会发生共振,显著的提高了外后视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外后视镜的组合式镜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客车后视镜
,具体涉及客车外后视镜的组合式镜架。
技术介绍
客车后视镜在行车中会振动,极大的影响驾驶员的视野,影响安全行车。客车后视镜的振动主要是因为车体的振动向沿后视镜支架向后视镜传递,引起后视镜振动,并且后视镜支架容易与车体产生共振现象,加剧了后视镜的振动,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客车后视镜的振动问题亟待被解决。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阻碍车体振动向后视镜的传递,现有的解决方案是改变后视镜支架与车体的连接结构,在连接处设置减震垫,阻碍振动传递,但是,在使用中,减震效果依然不明显。现有的客车后视镜支架,大部分采用整体焊接结构,通过插块式的安装方法固定在客车车体上,固定点单一,车体振动易传递,减震垫阻碍作用不强,而后视镜支架一旦焊接加工完成,其固有振动频率固定,不易或不能改变,客车车体制造完成后,车体固有振动频率固定,不同的生产、不同的车型的车体的固有振动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现有的后视镜支架的固定振动频率固定容易与车体产生共振,从而导致振动无法避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客车外后视镜的组合式镜架,镜架横向、纵向上的震动传递被有效的阻断,且不会发生共振,显著的提高了外后视镜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客车外后视镜的组合式镜架,包括连接后视镜的镜杆、支撑镜杆的主杆、副杆,镜杆竖向设置,主杆、副杆沿横向设置,镜杆的上端端部向主杆侧平滑延伸连接主杆,镜杆上端对应处设有连接副杆的连接杆,镜杆上端端部、连接杆的端部设有分别连接主杆、副杆的横向连接件,主杆、副杆的后端设有与车身连接的安装座,主杆、副杆间设有多个沿竖向的竖向连接件,所述的竖向连接件包括与主杆相接的上连杆、与副杆相接的下连杆、处于上连杆、下连杆之间的吸震囊套、弹簧,吸震囊套的上下两端设有配合上连杆、下连杆的凹腔,吸震囊套内填充吸震油液,弹簧套设在吸震囊套外侧,弹簧的上端套设在上连杆上,弹簧的顶端上连杆处的主杆杆身抵触,弹簧的底端套设在下连杆上,弹簧的底端与下连杆处的副杆杆身抵触,弹簧处压缩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的横向连接件包括阻震囊、芯杆、外连接套,阻震囊套设在芯杆的中部,阻震囊套的中部设有向外侧的凸台,阻震囊套的两端对应的延伸至镜杆上端端部内/连接杆杆内、主杆的前端内部/副杆的前端内部,镜杆上端端面/连接杆端、主杆前端端面/副杆前端端面分别对应的与凸台的两侧端面相接,芯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镜杆上端端部内/连接杆杆内、主杆的前端内部/副杆的前端内部,芯杆的长度大于阻震囊长度,芯杆的两端端部处于阻震囊套的两侧端部外侧,芯杆处于阻震囊外侧的杆体形成与镜杆内壁/连接杆内壁、主杆前端内壁/副杆前端内壁配合的连接部,连接部与镜杆内壁/连接杆内壁、主杆前端内壁/副杆前端内壁间设有减震圈,减震囊套套设在连接部上,外连接套套设在镜杆与主杆相接处、连接杆与副杆相接处,外连接套处设有沿镜杆径向的紧固组件,外连接套内壁设有减震垫。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连杆、下连杆与凹腔壁紧贴。进一步的,所述的纵向连接件设有两个。进一步的,所述的阻震囊套的外径≥芯杆连接部处的外径,凸台的外径≥主杆的外径,主杆的外径与副杆、镜杆、连接杆的外径一致。进一步的,所述的减震圈为螺旋状,芯杆两侧连接部上的减震圈的螺旋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连杆与主杆为一体结构,下连杆与副杆为一体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1、组合式结构,便于装配生产;2、组合式结构,主杆、副杆、镜杆间的震动传递被有效的阻断,主杆、镜杆、副杆间的固有频率不同,不会发生共振,显著改善镜架的抗震性,提高外后视镜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横向连接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镜杆,2为主杆,21为上连杆,3为副杆,31为下连杆,4为连接杆,5为横向连接件,51为阻震囊套,52为芯杆,53为外连接套,54为减震圈,511为凸台,521为连接部,6为竖向连接件,61为吸震囊套,62为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一种客车外后视镜的组合式镜架,包括连接后视镜的镜杆1、支撑镜杆1的主杆2、副杆3,镜杆1竖向设置,用于固定客车的外后视镜,主杆2、副杆3沿横向设置,镜杆1的上端端部向主杆2侧平滑延伸连接主杆2,镜杆1的上端对应处设有连接副杆3的连接杆4,镜杆1上端端部、连接杆4的端部设有分别连接主杆2、副杆3的横向连接件5,主杆2、副杆3的后端设有与车身连接的安装座,主杆2、副杆3间设有两个沿竖向的竖向连接件6,镜杆1、主杆2、副杆3构成外后视镜的镜架,组合式结构,便于生产装配,且,便于对镜架振动的控制,竖向连接件6、横向连接件5能够阻断振动在主杆、副杆、镜杆间的传递,有效的保持镜架的稳定性。具体的,参照图1,竖向连接件6包括与主杆2相接的上连杆21、与副杆3相接的下连杆31、处于上连杆21、下连杆31之间的吸震囊套61、弹簧62,吸震囊套62内填充吸震油液,吸震囊套61的上下两端设有配合上连杆21、下连杆31的凹腔,凹腔腔壁与上连杆21、下连杆31紧密贴合,上连杆21与主杆2为一体结构,下连杆31与副杆3为一体结构,车身传递到主杆上的震动、主杆自身的震动会通过上连杆21传递给吸震囊套61,车身传递到副杆上的震动、副杆自身的震动会通过下连杆31传递给吸震囊套61,由吸震囊套61吸收,阻断震动的继续传递,同时,调整了主杆、副杆的固有频率,使主杆、副杆间不发生共振,有效的避免了镜架的震动,弹簧62套设在吸震囊套61的外侧,弹簧62的上端套设在上连杆21上,弹簧62的顶端上连杆处的主杆杆身抵触,弹簧62的底端套设在下连杆31上,弹簧62的底端与下连杆处的副杆杆身抵触,弹簧处压缩状态,弹簧对主杆、副杆具有弹力作用,弹簧可吸收主杆、副杆的震动,起到吸震、避震的作用,提高主杆、副杆的稳定性,重要的时,弹簧对主杆、副杆的弹力作用主杆、副杆间具有相互远离的趋势,该趋势促得竖向连接件对主杆、副杆的吸震响应作用更为的积极,响应的速度快,提高纵向上的阻震、减震效果。具体的,参照图2,横向连接件5包括阻震囊套51、芯杆52、外连接套53,阻震囊套51设在芯杆53的中部,阻震囊套51的中部设有向外侧的凸台511,阻震囊套51的两端对应的延伸至镜杆上端端部内/连接杆杆内、主杆的前端内部/副杆的前端内部,镜杆上端端面/连接杆端、主杆前端端面/副杆前端端面分别对应的与凸台511的两侧端面相接,凸台511避免镜杆与主杆的接触、连接杆与副杆的接触,芯杆5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镜杆上端端部内/连接杆杆内、主杆的前端内部/副杆的前端内部,芯杆52的长度大于阻震囊套51长度,芯杆52的两端端部处于阻震囊套51的两侧端部外侧,芯杆52处于阻震囊套51外侧的杆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外后视镜的组合式镜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后视镜的镜杆、支撑镜杆的主杆、副杆,镜杆竖向设置,主杆、副杆沿横向设置,镜杆的上端端部向主杆侧平滑延伸连接主杆,镜杆上端对应处设有连接副杆的连接杆,镜杆上端端部、连接杆的端部设有分别连接主杆、副杆的横向连接件,主杆、副杆的后端设有与车身连接的安装座,主杆、副杆间设有多个沿竖向的竖向连接件,所述的竖向连接件包括与主杆相接的上连杆、与副杆相接的下连杆、处于上连杆、下连杆之间的吸震囊套、弹簧,吸震囊套的上下两端设有配合上连杆、下连杆的凹腔,吸震囊套内填充吸震油液,弹簧套设在吸震囊套外侧,弹簧的上端套设在上连杆上,弹簧的顶端上连杆处的主杆杆身抵触,弹簧的底端套设在下连杆上,弹簧的底端与下连杆处的副杆杆身抵触,弹簧处压缩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外后视镜的组合式镜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后视镜的镜杆、支撑镜杆的主杆、副杆,镜杆竖向设置,主杆、副杆沿横向设置,镜杆的上端端部向主杆侧平滑延伸连接主杆,镜杆上端对应处设有连接副杆的连接杆,镜杆上端端部、连接杆的端部设有分别连接主杆、副杆的横向连接件,主杆、副杆的后端设有与车身连接的安装座,主杆、副杆间设有多个沿竖向的竖向连接件,所述的竖向连接件包括与主杆相接的上连杆、与副杆相接的下连杆、处于上连杆、下连杆之间的吸震囊套、弹簧,吸震囊套的上下两端设有配合上连杆、下连杆的凹腔,吸震囊套内填充吸震油液,弹簧套设在吸震囊套外侧,弹簧的上端套设在上连杆上,弹簧的顶端上连杆处的主杆杆身抵触,弹簧的底端套设在下连杆上,弹簧的底端与下连杆处的副杆杆身抵触,弹簧处压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外后视镜的组合式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连接件包括阻震囊、芯杆、外连接套,阻震囊套设在芯杆的中部,阻震囊套的中部设有向外侧的凸台,阻震囊套的两端对应的延伸至镜杆上端端部内/连接杆杆内、主杆的前端内部/副杆的前端内部,镜杆上端端面/连接杆端、主杆前端端面/副杆前端端面分别对应的与凸台的两侧端面相接,芯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镜杆上端端部内/连接杆杆内、主杆的前端内部/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正李振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凯凌车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