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005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拨扭安装在叶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扭的下端卡接安装在拨扭座上,所述拨扭包括拨扭杆,所述拨扭杆的下端设有沿所述叶片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边沿,所述连接边沿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卡脚,所述拨扭座上设有对应卡接安装所述卡脚的卡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结构简单,安装稳定性好,有效提升滥用力强度,防止拨扭脱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内饰造型不断变化,仪表板上作为功能和装饰重点的出风口造型也越来越新颖,每个车型都希望凸出此处亮点,圆形拨扭应运而生。圆形拨轮凸出叶片高度高,圆形直径大,与拨扭底座安装力臂长,拨动叶片到极限位置,再施加大点力,很容易造成拨扭从拨扭底座中脱落,无法调节叶片,风口功能失效。缺陷,圆形拨扭直径大,相比传统扁平拨扭,与手指接触面大,运动到极限位置,更容易再施加大力,造成拨扭脱落,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稳定性好,有效提升滥用力强度,防止拨扭脱落的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拨扭安装在叶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扭的下端卡接安装在拨扭座上,所述拨扭包括拨扭杆,所述拨扭杆的下端设有沿所述叶片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边沿,所述连接边沿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卡脚,所述拨扭座上设有对应卡接安装所述卡脚的卡槽。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所述拨扭杆的下端为长直的上连接边沿,所述上连接边沿上设有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卡脚。所述拨扭杆的上端为弧形的下连接边沿,所述下连接边沿上设有沿弧形边沿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卡脚,下连接边沿上的两个卡脚之间设有定位脚。所述卡脚下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钩头,所述钩头钩挂在所述拨扭座底端。所述卡槽的外侧壁厚为0.9-1.3mm,所述钩头与所述拨扭座底端的搭接长度为0.6-1mm。所述拨扭杆内设有与所述叶片上端接触的阻尼块。所述阻尼块下端限位卡接在所述叶片上的限位槽内。所述拨扭杆内设有固定所述阻尼块的阻尼块固定座。所述拨扭杆上方设有拨扭帽,所述拨扭帽通过连接螺钉连接在所述拨扭杆上。所述叶片包括上叶片,所述上叶片上连接有电镀上叶片,所述上叶片下方连接有叶片堵盖。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结构简单,安装稳定性好,有效提升滥用力强度,防止拨扭脱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拨扭、拨扭底座和叶片部件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拨扭、拨扭底座配合安装局部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B剖视图。图中标记为:1、拨扭,11、拨扭杆,111、第一卡脚,112、第二卡脚,113、第三卡脚,114、第四卡脚,115、第五卡脚,116、定位脚,12、拨扭帽,13、连接螺钉,14、阻尼块固定座,15、阻尼块,2、叶片,21、上叶片,22、电镀上叶片,23、叶片堵盖,3、拨扭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这种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如图1至7中所示,拨扭1安装在叶片2上,拨扭1的下端卡接安装在拨扭座3上,拨扭1包括拨扭杆11,拨扭杆11的下端设有沿叶片2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边沿,连接边沿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卡脚,拨扭座3上设有对应卡接安装卡脚的卡槽。此种安装结构,在拨扭1与拨扭座3安装位置处设连接边沿,沿连接边沿布置暗转卡脚,增加了安装连接的卡接稳定性,有效提升滥用力强度。本专利技术中,如图5中所示,拨扭杆11的下端为长直的上连接边沿,上连接边沿上设有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卡脚(图示第三卡脚113,第四卡脚114,第五卡脚115)。拨扭杆11的上端为弧形的下连接边沿,下连接边沿上设有沿弧形边沿对称布置的两个卡脚(第一卡脚111,第二卡脚112),下连接边沿上的两个卡脚之间设有定位脚116。此种结构设置根据受力分析设置,提供了一种实施,在保持上部圆形造型基础上,在翻转角度小的下部,将拨扭底部改成长方形,错开布置三个卡脚,上侧根部仍保持圆形,环形布置两个卡脚。这样极限位置拨扭施加力时,底部五个不同方向的卡脚分解了力,拨扭卡脚不会使拨扭底座孔壁断裂,能很好的卡接牢固,比原设计提升了四到五倍的滥用力,试验验证能达到180N以上,满足设计要求。本专利技术中,如图7中所示,卡脚下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钩头,钩头钩挂在拨扭座3底端。卡槽的外侧壁厚为0.9-1.3mm,钩头与拨扭座3底端的搭接长度为0.6-1mm,此种结构尺寸设置可实现方便安装同时可保证一定的安装结构强度,防止出现受力脱落或是断裂的情况。本专利技术中,如图2、4中所示,拨扭杆11内设有与叶片2上端接触的阻尼块15。阻尼块15下端限位卡接在叶片2上的限位槽内。在圆形拨扭内部与叶片接触处,增加圆形硅胶阻尼块,左右滑动拨扭时,阻尼力控制在2N左右,满足风口操作力标准。为防止阻尼块运动时窜动,在拨扭杆11内设有固定所述阻尼块15的阻尼块固定座14,以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本专利技术中,拨扭杆11上方设有拨扭帽12,拨扭帽12通过连接螺钉13连接在拨扭杆11上。叶片2包括上叶片21,所述上叶片21上连接有电镀上叶片22,所述上叶片21下方连接有叶片堵盖23。现有技术中,拨扭极限位置施加40N左右,拨扭底座局部断裂,拨扭脱落,分析为卡接一边起钢管支撑点效应,易使底座孔壁断裂,拨扭脱落。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拨扭改变下侧根部安装位置形状,增加了与拨扭座卡接点和卡接量,提升滥用力强度,使其拨扭在施加150N以上推力情况下,依然完好不脱落。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拨扭上端分件,内部采用小自攻钉安装,保证拨扭帽电镀,下段皮纹注塑,实现造型效果;拨扭帽及拨扭杆内部掏空,增加阻尼块,控制滑动操作力,提升品质。在圆形拨扭内部与叶片接触处,增加圆形硅胶阻尼块15,左右滑动拨扭时,阻尼力控制在2N左右,满足风口操作力标准。为防止阻尼块15运动时窜动,增加阻尼块固定座14,嵌与拨扭内腔,固定阻尼块15,使得操作手感舒适,风口品质提升。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拨扭滥用力强度,经实物试验验证,拨扭滥用力能达到180N以上不损坏脱落,远超出人手指能操作的力的极限,满足性能要求。本专利技术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结构简单,安装稳定性好,有效提升滥用力强度,防止拨扭脱落。本专利技术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保证拨扭左右极限位置时,施加150N,拨扭不会从拨扭底座中脱落。且拨扭特殊的分件结构,既保证了造型分色要求,也保证操作过程中的手感,风口品质提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拨扭安装在叶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扭的下端卡接安装在拨扭座上,所述拨扭包括拨扭杆,所述拨扭杆的下端设有沿所述叶片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边沿,所述连接边沿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卡脚,所述拨扭座上设有对应卡接安装所述卡脚的卡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拨扭安装在叶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扭的下端卡接安装在拨扭座上,所述拨扭包括拨扭杆,所述拨扭杆的下端设有沿所述叶片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边沿,所述连接边沿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卡脚,所述拨扭座上设有对应卡接安装所述卡脚的卡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扭杆的下端为长直的上连接边沿,所述上连接边沿上设有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卡脚。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扭杆的上端为弧形的下连接边沿,所述下连接边沿上设有沿弧形边沿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卡脚,下连接边沿上的两个卡脚之间设有定位脚。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口圆形拨扭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脚下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钩头,所述钩头钩挂在所述拨扭座底端。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华李海颖陈斌豆忠颖张艳赵亚军刘健孔德宝韩东民高祥王存峰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