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通气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00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6
一种车辆通气孔,包括主叶片系统和副叶片系统,主叶片系统绕水平轴线枢转以沿上/下方向引导来自车辆通气孔的出口的气流,副叶片系统绕竖直轴线枢转以沿左右方向引导来自车辆通气孔的出口的气流。主叶片系统的主叶片沿着穿过车辆通气孔的气流路径与副叶片系统的副叶片共同定位。车辆通气孔还包括适于调节通过车辆通气孔的气流体积的气流体积控制系统,以及适于独立地操作主叶片系统、副叶片系统和气流体积控制系统的操纵杆控制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通气孔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通气孔。
技术介绍

技术介绍
总体上呈现本公开的背景。在本
技术介绍
中描述的程度上,当前署名的专利技术人的工作以及在提交时可能原本不构成现有技术的描述的各方面,既不明示地也不暗示地被认为是本公开的现有技术。现代客车包括允许车辆乘员控制车辆内部的温度或调节车辆内部的其他设置的加热、通风和空气调节(HVAC)系统。例如,马达驱动的风扇或鼓风机通过通气孔将经调节的空气循环到车辆内部。一些车辆配备有经加热和/或冷却的座椅、经加热的方向盘以及共同改善总体驾驶体验的其它特征。HVAC系统可以包括前除霜器和后除霜器,用于分别提高通过挡风玻璃和后窗的能见度。车辆的乘员使用拨盘、旋钮、按钮和/或触摸屏来选择期望的HVAC系统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在示例性方面,车辆通气孔包括主叶片系统和副叶片系统,主叶片系统绕水平轴线枢转以沿上/下方向引导来自车辆通气孔的出口的气流,副叶片系统绕竖直轴线枢转以沿左右方向引导来自车辆通气孔的出口的气流。主叶片系统的主叶片沿着穿过车辆通气孔的气流路径与副叶片系统的副叶片共同定位。车辆通气孔还包括适于调节通过车辆通气孔的气流体积的气流体积控制系统,以及适于独立地操作主叶片系统、副叶片系统和气流体积控制系统的操纵杆控制器。在另一示例性方面,副叶片包括竖直地延伸穿过主叶片的副叶片枢转轴,并且副叶片可相对于主叶片绕副叶片枢转轴枢转。在另一示例性方面,车辆通气孔还包括副叶片臂,副叶片臂从副叶片枢转轴延伸并在从副叶片枢转轴偏移的位置处接合副叶片控制臂。副叶片控制臂连接到操纵杆控制器,使得操纵杆控制器的左右运动使副叶片绕副叶片枢转轴枢转,以沿左右方向引导来自车辆通气孔的出口的气流。在另一示例性方面,操纵杆控制器包括:操纵杆旋钮;操纵杆主体,操纵杆主体具有从操纵杆主体的球形部分延伸的操纵杆轴,操纵杆轴接合操纵杆旋钮;操纵杆球体外壳,操纵杆球体外壳包括左侧球体外壳和右侧球体外壳,所述左侧球体外壳和右侧球体外壳包围操纵杆主体的球形部分;以及主叶片枢轴,主叶片枢轴从操纵杆主体的球形部分沿着主轴线延伸。在另一示例性方面,车辆通气孔还包括:从主叶片枢轴延伸的大致u形铰链部分;主叶片叉状物,其包括一对叉齿,所述叉齿从具有从主叶片枢轴延伸的铰链部分的枢转连接部向后延伸;以及从主叶片延伸的主控制臂,其中主控制臂包括绕偏移轴线对准的主控制臂轴,该偏移轴线从主叶片轴线偏移,主叶片可绕该主叶片轴线旋转。在另一示例性方面,主叶片包括附接到下主叶片部分的上主叶片部分。在另一示例性方面,副叶片包括上副叶片和下副叶片,上副叶片包括竖直向下延伸穿过上主叶片部分的上副叶片枢转轴,下副叶片包括竖直向上延伸穿过下主叶片部分的下副叶片枢转轴,其中上副叶片枢转轴和下副叶片枢转轴彼此固定地连接并且可绕延伸穿过主叶片的竖直轴线自由地旋转,并且其中下副叶片和上副叶片中的一个包括叶片臂,该叶片臂从相应的叶片枢转轴向后延伸并且包括位于副叶片臂的远端处的副叶片竖直突出部。在另一示例性方面,车辆通气孔还包括:枢转地连接到副叶片竖直突出部的副叶片控制臂,其中副叶片控制臂在上主叶片部分和副主叶片部分之间基本上完全地延伸穿过主叶片;从副叶片控制臂向后延伸的向后延伸臂;具有竖直定向槽的弓形臂,其中向后延伸臂延伸到竖直定向槽中;附接到弓形臂的下部部分的第一齿轮;具有与第一齿轮上的第一齿轮齿接合的第二齿轮齿的第二齿轮;以及第二齿轮键,其接合位于操纵杆主体的球形部分的下部部分中的槽,其中球形部分的下部部分中的槽沿向前/向后方向定向。在另一示例性方面,气流体积控制系统包括:蝶形门,所述蝶形门具有均绕门枢转轴线枢转的上门和下门,其中上门包括上门齿轮并且下门包括下门齿轮;枢转地安装在相对于车辆通气孔的外壳固定的小齿轮枢轴上的小齿轮,其中上门齿轮和下门齿轮两者与门枢转轴线同轴并且上门齿轮和下门齿轮中的每一个接合小齿轮的相对侧;从下门延伸的下门延伸部;利用第一万向接头连接到下门延伸部的中间控制臂;以及利用第二万向接头连接到中间控制臂并且连接到内操纵杆主体的操纵杆门控制臂,其中内操纵杆主体包括圆柱形部分,所述圆柱形部分以允许内操纵杆主体相对于操纵杆主体沿着操纵杆轴线旋转的方式定位在操纵杆主体的球形部分内,其中内操纵杆主体还包括操纵杆旋钮安装在其上的突出轴,并且其中操纵杆门控制臂还包括定位在内操纵杆主体的圆柱形部分中的内槽内的操纵杆键。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一种车辆通气孔,包括:主叶片系统,其绕水平轴线枢转以在上/下方向上引导来自所述车辆通气孔的出口的气流;副叶片系统,其绕竖直轴线枢转以在左右方向上引导来自所述车辆通气孔的出口的气流,其中所述主叶片系统的主叶片与所述副叶片系统的副叶片沿着穿过所述车辆通气孔的气流路径共同定位;适于调节通过所述车辆通气孔的气流体积的气流体积控制系统;以及操纵杆控制器,其适于独立地操作所述主叶片系统、所述副叶片系统和所述气流体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通气孔,其中所述副叶片包括竖直地延伸穿过所述主叶片的副叶片枢转轴,其中所述副叶片绕所述副叶片枢转轴相对于所述主叶片枢转。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通气孔,还包括副叶片臂,所述副叶片臂从所述副叶片枢转轴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副叶片枢转轴偏移的位置处接合副叶片控制臂,其中所述副叶片控制臂连接至所述操纵杆控制器,使得所述操纵杆控制器的左右运动使所述副叶片绕所述副叶片枢转轴枢转,以沿所述左右方向引导来自所述车辆通气孔的所述出口的气流。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通气孔,其中所述操纵杆控制器包括:操纵杆旋钮;操纵杆主体,所述操纵杆主体具有从所述操纵杆主体的球形部分延伸的操纵杆轴,其中,所述操纵杆轴接合所述操纵杆旋钮;操纵杆球体外壳,其包括左侧球体外壳和右侧球体外壳,所述左侧球体外壳和所述右侧球体外壳包围所述操纵杆主体的所述球形部分;以及主叶片枢轴,所述主叶片枢轴从所述操纵杆主体的所述球形部分沿着主轴线延伸。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通气孔,还包括:从所述主叶片枢轴延伸的大致u形的铰链部分;主叶片叉状件,所述主叶片叉状件包括从枢转连接部向后延伸的一对叉齿,所述枢转连接部具有从所述主叶片枢轴延伸的铰链部分;以及从所述主叶片延伸的主控制臂,其中所述主控制臂包括主控制臂轴,所述主控制臂轴绕偏移轴线对准,所述偏移轴线从主叶片轴线偏移,所述主叶片能够绕所述主叶片轴线旋转。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通气孔,其中所述主叶片包括附接到下主叶片部分的上主叶片部分。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通气孔,其中所述副叶片包括:上副叶片,其包括竖直向下延伸穿过所述上主叶片部分的上副叶片枢转轴;以及下副叶片,其包括竖直向上延伸穿过所述下主叶片部分的下副叶片枢转轴,其中,所述上副叶片枢转轴和所述下副叶片枢转轴彼此固定地连接并且能够绕延伸穿过所述主叶片的竖直轴线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通气孔,包括:/n主叶片系统,其绕水平轴线枢转以在上/下方向上引导来自所述车辆通气孔的出口的气流;/n副叶片系统,其绕竖直轴线枢转以在左右方向上引导来自所述车辆通气孔的出口的气流,其中所述主叶片系统的主叶片与所述副叶片系统的副叶片沿着穿过所述车辆通气孔的气流路径共同定位;/n适于调节通过所述车辆通气孔的气流体积的气流体积控制系统;以及/n操纵杆控制器,其适于独立地操作所述主叶片系统、所述副叶片系统和所述气流体积控制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01 US 16/5894621.一种车辆通气孔,包括:
主叶片系统,其绕水平轴线枢转以在上/下方向上引导来自所述车辆通气孔的出口的气流;
副叶片系统,其绕竖直轴线枢转以在左右方向上引导来自所述车辆通气孔的出口的气流,其中所述主叶片系统的主叶片与所述副叶片系统的副叶片沿着穿过所述车辆通气孔的气流路径共同定位;
适于调节通过所述车辆通气孔的气流体积的气流体积控制系统;以及
操纵杆控制器,其适于独立地操作所述主叶片系统、所述副叶片系统和所述气流体积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孔,其中所述副叶片包括竖直地延伸穿过所述主叶片的副叶片枢转轴,其中所述副叶片绕所述副叶片枢转轴相对于所述主叶片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孔,还包括副叶片臂,所述副叶片臂从所述副叶片枢转轴延伸并且在从所述副叶片枢转轴偏移的位置处接合副叶片控制臂,其中所述副叶片控制臂连接至所述操纵杆控制器,使得所述操纵杆控制器的左右运动使所述副叶片绕所述副叶片枢转轴枢转,以沿所述左右方向引导来自所述车辆通气孔的所述出口的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孔,其中所述操纵杆控制器包括:
操纵杆旋钮;
操纵杆主体,所述操纵杆主体具有从所述操纵杆主体的球形部分延伸的操纵杆轴,其中,所述操纵杆轴接合所述操纵杆旋钮;
操纵杆球体外壳,其包括左侧球体外壳和右侧球体外壳,所述左侧球体外壳和所述右侧球体外壳包围所述操纵杆主体的所述球形部分;以及
主叶片枢轴,所述主叶片枢轴从所述操纵杆主体的所述球形部分沿着主轴线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气孔,还包括:
从所述主叶片枢轴延伸的大致u形的铰链部分;
主叶片叉状件,所述主叶片叉状件包括从枢转连接部向后延伸的一对叉齿,所述枢转连接部具有从所述主叶片枢轴延伸的铰链部分;以及
从所述主叶片延伸的主控制臂,其中所述主控制臂包括主控制臂轴,所述主控制臂轴绕偏移轴线对准,所述偏移轴线从主叶片轴线偏移,所述主叶片能够绕所述主叶片轴线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气孔,其中所述主叶片包括附接到下主叶片部分的上主叶片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气孔,其中所述副叶片包括:
上副叶片,其包括竖直向下延伸穿过所述上主叶片部分的上副叶片枢转轴;以及
下副叶片,其包括竖直向上延伸穿过所述下主叶片部分的下副叶片枢转轴,其中,所述上副叶片枢转轴和所述下副叶片枢转轴彼此固定地连接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R·穆尼奥斯S·J·利索恩A·R·诺帕尔蒂特拉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