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片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98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整形装置,用以对模切后的电池极片进行压平整形,该电池极片整形装置包括因承接外部旋转驱动力而可构成对电池极片输送的输送部,和用于对电池极片进行压平整形的至少一个整形单元;整形单元包括具有承托面的基座,和可旋转的安装于基座上的辊体,且辊体因承接外部直线驱动力而可靠近或远离承托面,于辊体内设有可构成对辊体的辊面加热的加热部,并因辊体于承托面上的抵接而可加热并辊压输送至两者之间的电池极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极片整形装置,通过加热部对辊面进行加热能够利于软化电池极片,并通过辊体与承托面对电池极片进行辊压,从而提高电池极片的平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极片整形装置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极片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项目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可持续战略中的重点关注项,当前锂电池是新能源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项,且已经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数码产品和汽车行业最突出,所以锂电池的生产国内外都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传统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含有钴,这种电池极片在模切后容易产生如图1中所示呈整体内凹弯曲状的变形,变形会造成叠片工序纠偏频繁报警,导致叠片工序的生产效率低下;同时还容易造成后期叠片工序中产生对齐度不良,进而造成电池容量异常,严重时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性。由于钴是一种珍贵的非可再生资源,我国钴资源稀少大部分需要进口,同时废旧电池中的钴对环境有污染,开发无钴的电池极片不仅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满足环保的需要,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锂离子电池中的无钴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为了得到质地紧密的电池极片,无钴电池极片在模切前会经过电池极片的辊压。由于目前无钴电池极片的压实密度较大,导致辊压过程中电池极片内部会产生应力,在电池极片模切后(由极片卷切为单片)存在于极卷中的应力完全释放出来,导致电池极片会出现图1中的变形,且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较传统的电池极片,无钴电池极片的弯曲程度更大。目前模切后电池极片的整形主要通过在成组或堆叠的电池极片上施压重物的方式,以通过外力下压而对电池极片进行压平。但这种压平整形在使用时存在以下两种不足:第一,会导致不同位置的电池极片的受力不均匀,靠下布置的电池极片因重力作用受力大于上层极片,故而导致不同位置的电池极片的形变量不同,从而使得压平效果较差。第二,电池极片有被压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极片整形装置,以对模切后的电池极片进行压平整形,使电池极片具有较好的平整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极片整形装置,用以对模切后的电池极片进行压平整形,所述电池极片整形装置包括:输送部,所述输送部被设置为承接外部旋转驱动力而可构成对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整形单元,为设于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路径上的至少一个,所述整形单元包括具有承托面的基座,和对应于所述承托面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辊体,所述辊体因承接外部直线驱动力而可靠近或远离所述承托面,并于所述辊体内设有可构成对所述辊体的辊面加热的加热部,且因所述辊体于所述承托面上的抵接而可加热并辊压输送至两者之间的所述电池极片。进一步的,于所述基座上设有直线驱动部,所述直线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经由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辊体的两端相连,以向所述辊体施加所述外部直线驱动力。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具有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辊体两端的连接块,所述直线驱动部为位于所述辊体上方的分别与各所述连接块固连的两个气缸。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部包括设于所述辊体内的沿所述辊体轴向延伸布置的加热通道,并于所述加热通道的端部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外部的导热介质可由所述进液管流入所述加热通道内而构成对所述辊面的加热。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极片整形装置还包括存储有所述导热介质的箱体,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与所述箱体相连通,并于所述进液管或所述出液管上设有驱使所述导热介质流动的驱动泵,且于所述箱体内设有加热所述导热介质的电加热件。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通道经由旋转接头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相连通,且所述旋转接头的旋转连接端与所述加热通道相连,并可随所述辊体同步运动。进一步的,于所述加热通道和所述旋转连接端之间分别连通有穿经所述基座设置的进液连接管和出液连接管。进一步的,于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以避让运动的所述进液连接管和所述出液连接管的避让孔。进一步的,环所述辊面的周向设有氧化铝层。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部为传动设于模切机上的传送带,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模切机上,并位于所述模切机的模切工序的下游。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电池极片整形装置,通过在辊体内设置用于对辊面加热的加热部,能够对电池极片进行加热而使电池极片软化。并通过辊体与承托面之间的抵接对输送至两者之间的电池极片进行辊压,使得电池极片在辊压的过程中受力一致,以使电池极片具有较好的平整性。该电池极片整形装置,相比于传统的通过施压重物而压平电池极片的整形方式,还能够有效防止电池极片在整形过程中被压伤,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2)直线驱动部通过连接组件与辊体相连,能够在不影响辊体旋转动作的前提下,对辊体与承托面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而可具有较好的使用灵活性。(3)连接块的结构简单,便于与辊体的两端和直线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相连。而采用两个直线驱动部对辊体的两端进行连接,可便于提高对辊体与承托面间间距调节的稳定性。(4)通过向加热通道内通入导热介质的对辊面进行加热,能够使辊面的温度更加均匀,而可提高对电池极片的加热软化效果。(5)箱体内的导热介质通过电加热件进行加热,可使加热后的导热介质流入到加热通道内进行辊体的加热。(6)通过旋转接头构成加热通道与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连通,能够在保证连通的前提下,不影响加热通道随辊体的转动,且旋转接头的产品成熟,连接效果好。(7)进液连接管和出液连接管的设置,便于实现加热通道和旋转连接件之间的连接,而可利于旋转端和加热通道间的同步动作。(8)避让孔能够为进液连接管和出液连接管的旋转和移动提供避让空间,且避让孔的结构简单,易于在基座上加工成型。(9)在辊面设置的氧化铝层利于提高辊体的耐磨性,而可使辊体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10)通过将基座安装在模切机上,能够对模切后的电池极片随即进行压平整形,从而实现电池极片的模切和整形连续处理,并可有效提高电池极片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模切后的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极片整形装置安装于模切机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极片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辊体安装在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辊体与箱体间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池极片,2-辊体,3-连接块,4-基座,5-出液连接管,6-进液连接管,7-直线驱动部,8-旋转驱动部,9-输送部,10-箱体,11-旋转接头,12-模切机,13-电加热件;21-第一端部,22-第二端部,23-进液通道,24-出液通道,31-气缸螺母,41-顶板,42-立板,421-第一立板,422-第二立板,43-底板,431-第二避让孔,51-出液软管,52-出液硬管,61-进液软管,62-进液硬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极片整形装置,用以对模切后的电池极片(1)进行压平整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片整形装置包括:/n输送部(9),所述输送部(9)被设置为承接外部旋转驱动力而可构成对所述电池极片(1)的输送;/n整形单元,为设于所述电池极片(1)的输送路径上的至少一个,所述整形单元包括具有承托面的基座(4),和对应于所述承托面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基座(4)上的辊体(2),所述辊体(2)因承接外部直线驱动力而可靠近或远离所述承托面,并于所述辊体(2)内设有可构成对所述辊体(2)的辊面加热的加热部,且因所述辊体(2)于所述承托面上的抵接,而可加热并辊压输送至两者之间的所述电池极片(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片整形装置,用以对模切后的电池极片(1)进行压平整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片整形装置包括:
输送部(9),所述输送部(9)被设置为承接外部旋转驱动力而可构成对所述电池极片(1)的输送;
整形单元,为设于所述电池极片(1)的输送路径上的至少一个,所述整形单元包括具有承托面的基座(4),和对应于所述承托面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基座(4)上的辊体(2),所述辊体(2)因承接外部直线驱动力而可靠近或远离所述承托面,并于所述辊体(2)内设有可构成对所述辊体(2)的辊面加热的加热部,且因所述辊体(2)于所述承托面上的抵接,而可加热并辊压输送至两者之间的所述电池极片(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基座(4)上设有直线驱动部(7),所述直线驱动部(7)的动力输出端经由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辊体(2)的两端相连,以向所述辊体(2)施加所述外部直线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具有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辊体(2)两端的连接块(3),所述直线驱动部(7)为位于所述辊体(2)上方的分别与各所述连接块(3)固连的两个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包括设于所述辊体(2)内的沿所述辊体(2)轴向延伸布置的加热通道,并于所述加热通道的端部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外部的导热介质可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毅孙新乐孙晓辉苏夏侯月朋张良立张兵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