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直通除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56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直通除污器。包括壳体和过滤板,过滤板把壳体的内腔分隔为污水段和清水段,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污水段连通的进水接管,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与清水段连通的出水接管,壳体的侧壁设有与污水段连通的排污管,壳体的侧壁设有与清水段连通的维护管,维护管内设有安装杆,安装杆靠近进水接管设置,清水段内设有辅助过滤板,辅助过滤板的滤孔比过滤板的滤孔小,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均与维护管配合,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都与安装杆滑动连接,过滤板通过第一固定件与安装杆固定,辅助过滤板通过第二固定件与安装杆固定,在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叠加在一起时,过滤板的滤孔和辅助过滤板的滤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更换过滤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直通除污器
本技术涉及除污器
,具体涉及一种卧式直通除污器。
技术介绍
由于直通除污器能够直接安装在管网系统上,不需要任何支撑结构,节省空间,所以直通除污器得到了广泛青睐。例如,公告号为CN20645432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直通除污器,如图1所示,该直通除污器包括直通式的壳体1和设于壳体1的内腔中的过滤板2,过滤板2把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污水段100和清水段200,壳体1的一端设有与污水段100连通的进水接管3,壳体1的另一端设有与清水段200连通的出水接管4,壳体1的侧壁设有与污水段100连通的排污管5。过滤板2经过长时间的水流和杂质颗粒的冲击,容易生锈以及变形,使得过滤板2的强度降低甚至破损,以至于过滤效果降低。由于壳体1上没有允许过滤板2进出的设计,所以无法更换过滤板2,只能将壳体1和过滤板2一起更换。由于壳体1并没有损坏,所以将壳体1随着过滤板2一起更换,造成了浪费,增大了成本。故而,如何能够更换过滤板,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卧式直通除污器,本技术能够更换过滤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直通除污器,包括直通式的壳体和设于壳体的内腔中的过滤板,过滤板把壳体的内腔分隔为污水段和清水段,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污水段连通的进水接管,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与清水段连通的出水接管,壳体的侧壁设有与污水段连通的排污管,壳体的侧壁设有与清水段连通的维护管,维护管的上端设有用于封堵维护管的维护盖板,维护管内设有安装杆,安装杆靠近进水接管设置,安装杆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清水段内设有辅助过滤板,辅助过滤板的滤孔比过滤板的滤孔小,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均与维护管配合,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都与安装杆滑动连接,过滤板通过第一固定件与安装杆固定,辅助过滤板通过第二固定件与安装杆固定,在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叠加在一起时,过滤板的滤孔和辅助过滤板的滤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维护管在靠近所述维护盖板的一侧设有维护密封槽,维护密封槽内设有维护密封圈,维护管通过紧固件与维护盖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的外圈设有过滤密封槽,过滤密封槽内设有过滤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过滤板在靠近所述过滤板的一侧设有密封垫,密封垫设有避位孔,避位孔与辅助过滤板的滤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设有第一螺孔,所述辅助过滤板设有第二螺孔,所述安装杆设有多个第三螺孔,所述第一固定件采用依次与第三螺孔、第一螺孔配合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固定件采用依次与第三螺孔、第二螺孔配合的第二螺杆。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维护管,能够对过滤板进行更换,从而无需将壳体和过滤板一起更换,减少了浪费,降低了成本。并且,本技术能够通过将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叠加在一起,来让粒径比过滤板的滤孔孔径小,且粒径比辅助过滤板的滤孔孔径大的杂质颗粒被辅助过滤板阻拦在壳体的污水段内,提高了过滤效果。2、本技术通过在维护管靠近维护盖板的一侧设置维护密封槽,并且在维护密封槽内设置维护密封圈,能够提高维护盖板封堵维护管的效果,从而避免壳体内的水从维护管和维护盖板之间的间隙泄露,继而提高了使用现场的洁净度。并且,本技术通过采用紧固件连接维护管和维护盖板,能够方便拆装维护管和维护盖板,从而提高了打开或封堵维护管的效率。3、本技术通过在过滤板的外圈设置过滤密封槽,并且在过滤密封槽内设置过滤密封圈,能够避免杂质颗粒从过滤板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清水段,从而只有通过过滤板的水才能进入清水段,进而提高了本技术的过滤效果。4、本技术通过在辅助过滤板靠近过滤板的一侧设置密封垫,能能够避免水从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之间的间隙流入到清水段,让水只有通过过滤板的滤孔、辅助过滤板的滤孔才能进入清水段,从而提高了本技术在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叠加在一起时的过滤效果。5、本技术通过采用第一螺杆来固定过滤板和安装杆、采用第二螺杆来固定辅助过滤板和安装杆,能够让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的拆装更为方便,提高了更换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的效率,也就提高了本技术的维护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的直筒除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卧式直通除污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一种卧式直通除污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图3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4设有过滤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叠加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过滤板,201-过滤密封槽,3-进水接管,4-出水接管,5-排污管,6-维护管,601-维护密封槽,7-维护盖板,8-维护密封圈,9-螺栓,10-辅助过滤板,11-安装杆,1101-第三螺孔,12-安装槽,13-第一螺杆,14-第二螺杆,15-过滤密封圈,16-密封垫,1601-避位孔,17-滤孔;100-污水段,200-清水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如图2-6所示,一种卧式直通除污器,包括直通式的壳体1和设于壳体1的内腔中的过滤板2。壳体1的一端焊接有进水接管3,壳体1的另一端焊接有出水接管4,进水接管3和出水接管4都与壳体1的内腔连通。壳体1的侧壁焊接有排污管5和维护管6,排污管5和维护管6都与壳体1的内腔连通。排污管5设于壳体1的下方,维护管6设于壳体1的上方,维护管6的内径(内径是指直径)大于或等于壳体1的内径。维护管6的上端设有用于封堵维护管6的维护盖板7,维护管6在靠近维护盖板7的一侧设有维护密封槽601,维护密封槽601内设有维护密封圈8,维护管6通过紧固件与维护盖板7连接,紧固件采用螺栓9。过滤板2把壳体1的内腔分隔为污水段100和清水段200,进水接管3与污水段100连通,出水接管4与清水段200连通,排污管5与污水段100连通,维护管6与清水段200连通。壳体1的清水段200设有辅助过滤板10,辅助过滤板10的滤孔17比过滤板2的滤孔17小。因为维护管6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壳体1的内径,所以过滤板2和辅助过滤板10都能够从维护管6插入到壳体1的内腔中,也能够将过滤板2和辅助过滤板10依次从壳体1、维护管6取出。维护管6内设有安装杆11,安装杆11水平设置,安装杆11的一端与壳体1焊接固定,安装杆11的长度小于维护管6的内半径,安装杆11与壳体1焊接固定的一端靠近进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直通除污器,包括直通式的壳体和设于壳体的内腔中的过滤板,过滤板把壳体的内腔分隔为污水段和清水段,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污水段连通的进水接管,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与清水段连通的出水接管,壳体的侧壁设有与污水段连通的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与所述清水段连通的维护管,维护管的上端设有用于封堵维护管的维护盖板,维护管内设有安装杆,安装杆靠近所述进水接管设置,安装杆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清水段内设有辅助过滤板,辅助过滤板的滤孔比过滤板的滤孔小,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均与维护管配合,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都与安装杆滑动连接,过滤板通过第一固定件与安装杆固定,辅助过滤板通过第二固定件与安装杆固定,在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叠加在一起时,过滤板的滤孔和辅助过滤板的滤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直通除污器,包括直通式的壳体和设于壳体的内腔中的过滤板,过滤板把壳体的内腔分隔为污水段和清水段,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污水段连通的进水接管,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与清水段连通的出水接管,壳体的侧壁设有与污水段连通的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与所述清水段连通的维护管,维护管的上端设有用于封堵维护管的维护盖板,维护管内设有安装杆,安装杆靠近所述进水接管设置,安装杆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清水段内设有辅助过滤板,辅助过滤板的滤孔比过滤板的滤孔小,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均与维护管配合,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都与安装杆滑动连接,过滤板通过第一固定件与安装杆固定,辅助过滤板通过第二固定件与安装杆固定,在过滤板和辅助过滤板叠加在一起时,过滤板的滤孔和辅助过滤板的滤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善清王鹏王凯凯李新燕武奇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巨力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