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式成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36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外置式成型环,包括成型环本体,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成型环本体上设有连断部,所述连断部通过连接件的连接而使得成型环本体形成闭环式结构并通过连接件的断连而使得成型环本体形成开环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外置式成型环可以定位在主动脉血管外,不会造成主动脉及冠脉损伤,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置式成型环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置式成型环。
技术介绍
主动脉窦部是一个复合体,结构主要有瓣叶、冠脉开口、瓣环、主动脉窦部、窦管交界、左室主动脉链接部,在发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时,会先后引起瓣环扩张、窦部扩张、远端升主动脉扩张,而扩张不仅会进一步引起瓣膜关闭不全,更因为血管壁变薄、分层而发生主动脉夹层,一旦发生主动脉夹层,24小时死亡率高达80%左右。因此避免主动脉瓣环扩张这一隐患非常重要,而由于主动脉窦部结构复杂,目前的处理方式只有两大类:一类是主动脉根部直径小于45mm(男性45mm,女性40mm,马凡综合征40mm)不予处理,药物维持,甚至在第一次行其他类心脏手术时都不予处理,因为没有达到“指证”,医学伦理上不允许过度治疗;另一类是主动脉根部大于45mm(男性45mm,女性40mm,马凡综合征40mm)行手术,把整个窦部换成人工组织,如Bentall手术,David手术等,但这类手术除了创伤大、风险大,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远远高于常规手术。因此,于发病初期就有效控制瓣环扩张,可避免患者面临高风险手术,这就需要用到主动脉瓣成型环。目前,国外已经将主动脉瓣成型环应用于临床。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208404985U所示,其公开了一种主动脉瓣成型环,包括一体成型的成型环,成型环通过成扭曲状,形成三个弧形的波峰,波峰为峭部,相邻的峭部之间形成波谷,波谷为窦底,且窦底同样为弧状,成型环表面为皱褶状,通过缝线植入至原位主动脉瓣成型环,并使主动脉瓣叶收拢,通过峭部和窦底和动脉瓣血管的紧密缝合,从而固定瓣叶成型的状态,阻止了因瓣成型环继续扩张。然而,无论是上述专利所示或者是其他现有技术,采用现有的主动脉瓣成型环施行手术时,主动脉瓣成型环均植入定位在主动脉血管内,这就需要对主动脉进行横断切割,对患者的损害较大,手术风险高,同时由于成型环内置于主动脉血管且位于冠状动脉开口附近,其所引起的并发症(血栓、传导阻滞、冠脉异常、心脏停跳等)非常高,部分患者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甚至安装永久起搏器,其治疗成本也相当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一种外置式成型环,其可以定位在主动脉血管外,不会造成主动脉及冠脉损伤,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置式成型环,其可以定位在主动脉血管外,不会造成主动脉及冠脉损伤,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置式成型环,包括成型环本体,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成型环本体上设有连断部,所述连断部通过连接件的连接而使得成型环本体形成闭环式结构并通过连接件的断连而使得成型环本体形成开环式结构。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环本体由三个弧形的成型段依次首尾相接而成,三个所述成型段形状相同并形成三个连接部位,所述连断部设在第一连接部位处。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环本体上位于连断部外的第二连接部位、第三连接部位均为可弯曲的弹性结构。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结构由弹性金属材料形成。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三个所述成型段中,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成型段的波谷窦底部位设有柔性护层。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护层外套包裹在成型段的波谷窦底部位。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为锁扣组件结构并包括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所述成型环本体上位于连断部的两侧分别为第一连断端及第二连断端,所述第一锁扣连接于第一连断端,所述第二锁扣连接于第二连断端,所述第一连断端与第二连断端通过第一锁扣与第二锁扣的锁接配合而分离或连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锁扣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第一连断端固定连接并开设有限位孔道,所述壳体内位于限位孔道末端连通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的直径大于限位孔道的直径并构成“T”形结构;所述第二锁扣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弹性限位杆,所述弹性限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断端、顶部设有朝外凸出的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外端面之间的原始距离大于限位孔道的直径并小于限位卡槽的直径,且在两所述弹性限位杆受压而相向移动后,两所述限位块外端面之间的临时距离小于限位孔道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外置式成型环,由于连断部及连接件的设置,成型环本体可形成开环式结构,这一结构的成型环本体可绕过左右冠脉而直接套置在主动脉血管外壁,然后进行定位缝合,从而实现外置式安装,定位在主动脉血管外,无需截断主动脉及冠脉,因而不会造成主动脉及冠脉损伤,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且外置式的结构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无需服用抗凝药物,大大降低了手术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置式成型环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置式成型环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当然,附图并非唯一的产品设计图,对于非特定的连接结构可进行适应性改变,且附图为简化后的示意图,其比例大小并不构成对专利产品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置式成型环,包括成型环本体,成型环本体的形状可与现有成型环的形状一致,例如,所述成型环本体1可由三个弧形的成型段11依次首尾相接而成,每个成型段11的形状可相同或具有微小差异,如图2中,三个成型段11从左往右分别对应于左冠瓣段、无冠瓣段及右冠瓣段;三个成型段11首尾相接,每段之间相连接的点为连接点,三个成型段11位于三个连接点所在的平面的同一侧,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每段中点相互之间的距离相等,三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和每段中点的距离相等,三个连接点所在的平面与三个成型段11的中点所在的平面平行;成型段11的长度及上述距离值可根据需要而定,在制作时可做成不同尺寸的型号以供手术选择。本实施例的外置式成型环,其主要改进就在于,还特别设置了连接件2,同时所述成型环本体1上设有连断部,所述连断部通过连接件2的连接而使得成型环本体1形成闭环式结构并通过连接件2的断连而使得成型环本体1形成开环式结构。连断部即成型环本体1上断开为两段的结构,而连接件2的作用则是将断开的两段重新连接起来;连断部可设在成型环本体1上的任意位置,当然连断部由于需要与连接件2配合,其最好是设在成型环本体1的非缝合位置且在定位后不与血管外壁接触的位置;连接件2视情况可采用现有的连接方式例如卡接、螺接、扣接等,只要满足使用安全性及连接便捷性即可;与传统的一体成型式的成型环不同,由于连断部及连接件2的设置,成型环本体1可形成开环式结构,这一结构的成型环本体1可绕过左右冠脉而直接套置在主动脉血管外壁,然后进行定位缝合,从而实现外置式安装,定位在主动脉血管外,无需截断主动脉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置式成型环,包括成型环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成型环本体上设有连断部,所述连断部通过连接件的连接而使得成型环本体形成闭环式结构并通过连接件的断连而使得成型环本体形成开环式结构;所述成型环本体由三个弧形的成型段依次首尾相接而成,三个所述成型段形状相同并形成三个连接部位,所述连断部设在第一连接部位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式成型环,包括成型环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成型环本体上设有连断部,所述连断部通过连接件的连接而使得成型环本体形成闭环式结构并通过连接件的断连而使得成型环本体形成开环式结构;所述成型环本体由三个弧形的成型段依次首尾相接而成,三个所述成型段形状相同并形成三个连接部位,所述连断部设在第一连接部位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式成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环本体上位于连断部外的第二连接部位、第三连接部位均为可弯曲的弹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置式成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由弹性金属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式成型环,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成型段中,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成型段的波谷窦底部位设有柔性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置式成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护层外套包裹在成型段的波谷窦底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