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管间隙补偿机构及升降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20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管间隙补偿机构及升降桌,通过将调节滚轮组件安装在内方管及外方管之间并使用调节松紧套来控制调节滚轮组件与外方管的距离,进而可以实现控制外方管滑动过程中的摇摆幅度,从而可以解决方管生产尺寸误差带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至少四个调节滚轮组件、调节松紧套及调节旋钮;调节滚轮组件包括滚轮座、滚针及滚轮,其中滚轮座上开设有容纳滚轮的凹槽及内调节斜面;内方管的四个侧面均开设有卡位孔,调节滚轮组件安装在卡位孔内且凹槽的开口一侧远离卡位孔;调节松紧套上开设有多个与卡位孔位置相对应调节孔,调节孔内设置有外调节斜面,内调节斜面及外调节斜面相配合且二者的相互平行;调节旋钮设置在调节松紧套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管间隙补偿机构及升降桌
本技术涉及升降桌
,尤其涉及一种方管间隙补偿机构及升降桌。
技术介绍
气动升降桌是一种常见的办公家具,不仅高度可调节,且能够折叠收起,从而方便使用又节省空间,因此广泛受到了用户的青睐。气动升降桌的升降柱大多采用圆管或方管的结构,其中方管升降柱包含外方管及内方管。外方管及内方管之间的间隙需要满足严格的参数要求才能保证方管升降柱实现顺畅升降,但是由于方管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尺寸偏差,无法保证外方管与内方管之间的间隙满足要求,进而导致方管升降柱的升降不顺畅,这就需要方管的生产必须满足高精度要求。但是方管高精度生产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方管的大批量生产,如果通过改进现有方管升降柱的结构,可以将存在一定生产尺寸偏差的方管能够通过调节的方式满足方管升降柱顺畅升降的要求,那么就能够保证方管升降柱顺畅升降的同时不会限制方管的大批量生产。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如何设计改进现有方管升降柱的结构,从而解决上述的缺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方管间隙补偿机构及升降桌,通过将调节滚轮组件安装在内方管及外方管之间并使用调节松紧套来控制调节滚轮组件与外方管的距离,进而可以实现控制外方管滑动过程中的摇摆幅度,从而可以解决方管生产尺寸误差带来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方管间隙补偿机构,设置于方管升降柱的内方管及外方管之间,包括至少四个调节滚轮组件、调节松紧套及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包括滚轮座、滚针及滚轮,其中所述滚轮座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滚轮的凹槽及内调节斜面,所述滚轮通过所述滚针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内方管的四个侧面均开设有卡位孔,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安装在所述卡位孔内且所述凹槽的开口一侧远离所述卡位孔;所述调节松紧套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卡位孔位置相对应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置有外调节斜面,所述内调节斜面及所述外调节斜面相配合且二者的相互平行,所述外方管、所述外调节斜面、所述内调节斜面及所述内方管由外之内依次设置,所述滚轮凸出所述调节松紧套的外表面;所有所述调节滚轮组件的朝向一致;所述调节旋钮设置在所述调节松紧套内,且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内方管顶部,并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松紧套与所述内方管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调节旋钮内设置有调节槽。优选的,所述滚轮座为方形结构,所述卡位孔为方形孔;所述滚轮座包括插入固定部及调节部,其中插入调节部与所述方形孔相配合并插入所述方形孔内,其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卡扣;所述调节部上设置有所述调节斜面及所述滚轮。优选的,所述调节部为方形结构;将其中一个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命名为A调节滚轮组件,所述A调节滚轮组件所述在内方管侧面为A侧面,所述A侧面相邻的侧面为B侧面;所述调节部的两边上均设置有所述调节斜面,且所述A调节滚轮组件上的调节斜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B侧面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调节滚轮组件为十二个,所述内方管的四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调节滚轮组件;三个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在所述内方管的侧面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位于上方的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及位于下方的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处于同一竖直线上,位于中间的所述调节滚轮组件与位于上方的所述调节滚轮组件不在同一竖直线上。优选的,所述内调节斜面的倾斜角在5~15°的范围内。优选的,所述调节槽为内六角槽。优选的,所述调节滚轮组件为十二个,所述内方管的四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所述调节滚轮组件;三个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在所述内方管的侧面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处于同一竖直线上;三个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均匀设置在所述内方管的侧面上。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升降桌,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桌板、桌板连接件、方管升降柱及底座,还包括安装在桌板底部并与方管升降柱连接的控制件,所述方管升降柱内设置有上述的方管间隙补偿机构;所述方管升降柱的内方管内设置有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内方管内,另一端与所述方管升降柱的外方管连接所述桌板与所述桌板连接件连接,所述桌板连接件与所述方外方管连接;所述内方管的底部与所述底座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部件为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缸体与所述内方管连接,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与所述外方管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为底部带滚轮的滑动座。本技术提供的方管间隙补偿机构,设置于方管升降柱的内方管及外方管之间,包括至少四个调节滚轮组件、调节松紧套及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包括滚轮座、滚针及滚轮,其中所述滚轮座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滚轮的凹槽及内调节斜面,所述滚轮通过所述滚针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内方管的四个侧面均开设有卡位孔,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安装在所述卡位孔内且所述凹槽的开口一侧远离所述卡位孔;所述调节松紧套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卡位孔位置相对应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置有外调节斜面,所述内调节斜面及所述外调节斜面相配合且二者的相互平行,所述滚轮凸出所述调节松紧套的外表面;所有所述调节滚轮组件的朝向一致;所述调节旋钮设置在所述调节松紧套内,且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内方管顶部,并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松紧套与所述内方管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调节旋钮内设置有调节槽。通过将调节滚轮组件安装在内方管及外方管之间并使用调节松紧套来控制调节滚轮组件与外方管的距离,本技术的方管间隙补偿机构及升降桌可以实现控制外方管滑动过程中的摇摆幅度,从而可以解决方管生产尺寸误差带来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方管间隙补偿机构包含内方管及外方管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方管间隙补偿机构包含内方管及外方管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升降桌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升降桌的正面视图;图5为本技术升降桌隐藏外方管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方管间隙补偿机构及升降桌,通过将调节滚轮组件安装在内方管及外方管之间并使用调节松紧套来控制调节滚轮组件与外方管的距离,进而可以实现控制外方管滑动过程中的摇摆幅度,从而可以解决方管生产尺寸误差带来的问题。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管间隙补偿机构,设置于方管升降柱的内方管01及外方管02之间,包括至少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管间隙补偿机构,设置于方管升降柱的内方管及外方管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四个调节滚轮组件、调节松紧套及调节旋钮;/n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包括滚轮座、滚针及滚轮,其中所述滚轮座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滚轮的凹槽及内调节斜面,所述滚轮通过所述滚针安装在所述凹槽内;/n所述内方管的四个侧面均开设有卡位孔,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安装在所述卡位孔内且所述凹槽的开口一侧远离所述卡位孔;/n所述调节松紧套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卡位孔位置相对应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置有外调节斜面,所述内调节斜面及所述外调节斜面相配合且二者的相互平行,所述外方管、所述外调节斜面、所述内调节斜面及所述内方管由外之内依次设置,所述滚轮凸出所述调节松紧套的外表面;/n所有所述调节滚轮组件的朝向一致;/n所述调节旋钮设置在所述调节松紧套内,且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内方管顶部,并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松紧套与所述内方管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调节旋钮内设置有调节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管间隙补偿机构,设置于方管升降柱的内方管及外方管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四个调节滚轮组件、调节松紧套及调节旋钮;
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包括滚轮座、滚针及滚轮,其中所述滚轮座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滚轮的凹槽及内调节斜面,所述滚轮通过所述滚针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内方管的四个侧面均开设有卡位孔,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安装在所述卡位孔内且所述凹槽的开口一侧远离所述卡位孔;
所述调节松紧套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卡位孔位置相对应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置有外调节斜面,所述内调节斜面及所述外调节斜面相配合且二者的相互平行,所述外方管、所述外调节斜面、所述内调节斜面及所述内方管由外之内依次设置,所述滚轮凸出所述调节松紧套的外表面;
所有所述调节滚轮组件的朝向一致;
所述调节旋钮设置在所述调节松紧套内,且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内方管顶部,并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松紧套与所述内方管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调节旋钮内设置有调节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管间隙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座为方形结构,所述卡位孔为方形孔;
所述滚轮座包括插入固定部及调节部,其中插入调节部与所述方形孔相配合并插入所述方形孔内,其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卡扣;
所述调节部上设置有所述调节斜面及所述滚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管间隙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为方形结构;
将其中一个所述调节滚轮组件命名为A调节滚轮组件,所述A调节滚轮组件所述在内方管侧面为A侧面,所述A侧面相邻的侧面为B侧面;
所述调节部的两边上均设置有所述调节斜面,且所述A调节滚轮组件上的调节斜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B侧面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管间隙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美嘉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