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千昊专利>正文

一种便捷单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198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捷单筷,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其包括主体,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杆和底杆,顶杆与底杆可拆卸连接,顶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切割食物的切割部和用于叉取食物的叉部。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单根筷子主体主要由顶杆和底杆两部分构成,顶杆和底杆可通过卡扣或螺纹连接在一起,令其连接处的外表面平滑过渡。既不妨碍日常使用又方便外出携带。另外其顶部的“刀叉”设计使得筷子的功能更为多样化,可做到“一筷多用”。其丰富的功能使用方法增加了使用的趣味性,更为想要学习使用筷子的外国友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单筷
本专利技术涉及餐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捷单筷。
技术介绍
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专利技术于中国,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进食工具。对于使用筷子多年的国人而言,使用筷子驾轻就熟,但对于刚开始学习利用筷子进食的国外友人而言却十分困难,不利于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另外,传统的筷子其形状长度固定,需要外出携带时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捷单筷,以使得筷子的功能更为多样化,以提高其使用的便利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捷单筷,其包括主体,上述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杆和底杆,上述顶杆与上述底杆可拆卸连接,上述顶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切割食物的切割部和用于叉取食物的叉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切割部包括第一切片和第二切片,上述第一切片的一侧和上述第二切片的一侧分别与上述顶杆的侧壁连接,上述第一切片的另一侧与上述第二切片的另一侧分别向外延伸并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能够叉取食物的尖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切割部与上述顶杆的侧壁一起围成一个开口向上的空腔。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叉部设于上述顶杆的顶部远离上述切割部的一侧,上述叉部包括两个叉槽,上述两个叉槽之间设有一个叉齿,上述叉齿与上述顶杆的侧壁一体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叉齿的顶部呈弧形、棱锥或锯齿形。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体呈棱柱体,上述棱柱体的横切面积由顶端至底端逐渐减小。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体的横切面为圆角矩形。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顶杆与底杆的长度比为1-8:2。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顶杆与底杆的长度比为5:6。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切割部的长度占上述顶杆总长度的1/15-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单根筷子主体主要由顶杆和底杆两部分构成,顶杆和底杆可通过卡扣或螺纹连接在一起,令其连接处的外表面平滑过渡。其中,顶杆可由不锈钢合金材质制成,可增加分量感,底杆则用少量的金属、陶瓷、透明塑料、橡胶、玻璃或它们的合成材料制成,以节省成本。顶杆和底杆可由不同颜色的材质制成,或是在外部涂染不同的颜色,用户可根据自身喜好进行撞色搭配,不仅可以提升筷子整体的美感和趣味性,也使筷子的使用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可彰显用户的品位与风格。顶杆与底杆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极大的方便了用户日常的使用。例如,对于许多学生党和上班族而言,相较于外卖更喜欢自己带饭,而常用的进食工具便是筷子,但传统的筷子形状大小固定,且长度大于饭盒及饭盒袋子的长度,用户日常携带则需要另外的盒子用来安置筷子,这即浪费空间又不方便运输。而在本专利技术中,筷子闲置时,则可将顶杆和底杆拆开后直接放置在饭盒或饭盒袋子里,极大的方便用户的携带和运输,同时也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另外,在顶杆的顶部(远离底杆的一端)设有用于切割食物的切割部和用于叉取食物的叉部。这样,一根筷子即可实现叉具、刀具的功能,而两根筷子不仅可实现普通筷子的功能,用户也可一手拿“刀”一手拿“叉”来使用。切割部和叉部的设置使筷子的功能更为多样化,做到“一筷多用”。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作为想要学习使用筷子的外国友人的过渡餐具使用,以方便用户能够更快的学会使用筷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捷单筷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捷单筷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捷单筷一实施例中切割部与差不叉部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捷单筷一实施例的顶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捷单筷又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捷单筷一实施例中底杆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主体;11-顶杆;111-切割部;1111-第一切片;1112-第二切片;112-叉部;1121-叉槽;1122-叉齿;12-底杆;2-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若出现术语“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竖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捷单筷,包括主体1,上述主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杆11和底杆12,上述顶杆11与上述底杆12可拆卸连接,上述顶杆1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切割食物的切割部111和用于叉取食物的叉部112。在本专利技术中,单根筷子主体1主要由顶杆11和底杆12两部分构成,顶杆11和底杆12可通过卡扣或螺纹连接在一起,令其连接处的外表面平滑过渡。其中,顶杆11可由不锈钢合金材质制成,可增加分量感,底杆12则用少量的金属、陶瓷、透明塑料、橡胶、玻璃或它们的合成材料制成,以节省成本。顶杆11和底杆12可由不同颜色的材质制成,或是在外部涂染不同的颜色,用户可根据自身喜好进行撞色搭配,不仅可以提升筷子整体的美感和趣味性,也使筷子的使用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可彰显用户的品位与风格。顶杆11与底杆12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极大的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捷单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杆和底杆,所述顶杆与所述底杆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切割食物的切割部和用于叉取食物的叉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单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杆和底杆,所述顶杆与所述底杆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切割食物的切割部和用于叉取食物的叉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单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包括第一切片和第二切片,所述第一切片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切片的一侧分别与所述顶杆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切片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切片的另一侧分别向外延伸并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能够叉取食物的尖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捷单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与所述顶杆的侧壁一起围成一个开口向上的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捷单筷,其特征在于,所述叉部设于所述顶杆的顶部远离所述切割部的一侧,所述叉部包括两个叉槽,所述两个叉槽之间设有一个叉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千昊
申请(专利权)人:杨千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