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针刺伤安全防护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161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针刺伤安全防护工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用塑料制成的食指套和拇指套,所述的食指套和拇指套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食指套和拇指套的横截面积分别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变小,连接带的长度为10‑12mm,食指套和拇指套的厚度分别为2‑4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拟左手食指和拇指形状,连接带将两指套以固定的距离相连接,方便操作者确定固定间距,使两手指能稳定固定基座,在使用时,对拇指和食指起到保护作用,能防止针刺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防护工具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防针刺伤安全防护工具。
技术介绍
输液港(PORT)是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可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血管通道。Port手术最早开展于北美和欧洲,手术通过皮下植入港体,连接导管,建立中心静脉通道,适合肿瘤患者长期化疗、反复抽血、输血及需要长期静脉营养者。随着输液港的普及,专用蝶形针的使用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由于输液港基座的特殊设计,使蝶形针的穿刺和拔除均存在一定的阻力,尤其在拔针时。由于力的相互作用,向上拔针的力量常伴随着同样力度的回弹力,此回弹力很容易作用到以基座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操作者在拔针时仅戴橡胶无菌手套,并且需用拇指和食指以5-10mm左右的距离固定基座,此时带着锐利针尖的蝶形针回弹力就很容易作用到操作者的手指上,造成针刺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针刺伤安全防护工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防针刺伤安全防护工具,包括用塑料制成的食指套和拇指套,所述的食指套和拇指套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食指套和拇指套的横截面积分别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变小,连接带的长度为10-12mm,食指套和拇指套的厚度分别为2-4mm。进一步的,所述的拇指套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0-40mm、18-25mm和14-16mm,所述的食指套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0-40mm、16-23mm和13-15mm。进一步的,所述的拇指套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5mm、20mm和15mm,所述的食指套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5mm、18mm和14mm,食指套和拇指套的厚度分别为3mm,连接带的长度为11mm。进一步的,所述的食指套和拇指套的顶部呈圆弧状,连接带呈扁平状,连接带的厚度为0.5-2mm。进一步的,所述的食指套、拇指套和连接带的材质均为PVC,且食指套、拇指套和连接带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的食指套和拇指套的内侧与连接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拇指套和食指套远离连接带的一侧分别设有一条第一定型加固条和第二定型加固条,第一定型加固条底部与拇指套底部齐平,第二定型加固条底部与食指套底部齐平。进一步的,所述的拇指套外壁上设有一条突出拇指套外壁的第一夹紧定位条,第一夹紧定位条位于第一定型加固条和连接带,所述的食指套外壁上设有一条突出食指套外壁的第二夹紧定位条,第二夹紧定位条位于第二定型加固条和连接带之间,第一夹紧定位条和第二夹紧定位条的表面呈平面状。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夹紧定位条顶部具有一个由靠近连接带的一端往另一端方向由高到低倾斜的第一变形面,所述的第二夹紧定位条顶部具有一个由靠近连接带的一端往另一端方向由高到低倾斜的第二变形面。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变形面和第二变形面为弧面。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夹紧定位条的宽度由拇指套的底部往顶部的方向逐渐变小,第二夹紧定位条的宽度由食指套的底部往顶部的方向逐渐变小。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模拟左手食指和拇指形状,连接带将两指套以固定的距离相连接,方便操作者确定固定间距,使两手指能稳定固定基座,在使用时,对拇指和食指起到保护作用,能防止针刺伤。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反面示意图。图中:食指套1、拇指套2、连接带3、第一定型加固条4、第二定型加固条5、第一夹紧定位条6、第二夹紧定位条7、第一变形面8、第二变形面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针刺伤安全防护工具,包括用塑料制成的食指套1和拇指套2,优选的,该塑料的具有弹性可形变的塑料,所述的食指套1和拇指套2之间通过连接带3连接,食指套1和拇指套2分别具有一个开口端和一个密封端,开口端供手指头插入,在本实施例中,将开口端定义为底部,密封端定义为顶部。食指套1和拇指套2的横截面积分别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变小,符合与人体工学,连接带3的长度为10-12mm,当连接带3伸展时,恰好使食指套和拇指套之间的间距配合蝶形针基座的宽度,食指套1和拇指套2的厚度分别为2-4mm。由于人体的拇指和食指均呈扁平状,因此本实施例的拇指套和食指套也采用扁平设计,具体的说,拇指套2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0-40mm、18-25mm和14-16mm,所述的食指套1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0-40mm、16-23mm和13-15mm。优选方案,拇指套2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5mm、20mm和15mm,所述的食指套1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5mm、18mm和14mm,食指套1和拇指套2的厚度分别为3mm,连接带3的长度为11mm。食指套1和拇指套2的顶部呈圆弧状,连接带3呈扁平状,连接带的厚度为0.5-2mm。食指套1、拇指套2和连接带3的材质均为PVC,且食指套1、拇指套2和连接带3一体成型。食指套1和拇指套2的内侧与连接带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拇指套2和食指套1远离连接带3的一侧分别设有一条第一定型加固条4和第二定型加固条5,第一定型加固条4底部与拇指套2底部齐平,第二定型加固条5底部与食指套1底部齐平。第一定型加固条4和第二定型加固条5分别呈长条状,用来固定拇指套和食指套的侧壁,其作用是防止拇指套和食指套底部收缩靠拢,使其底部固定呈开口状,从而便于手指插入,便于使用。拇指套2外壁上设有一条突出拇指套2外壁的第一夹紧定位条6,第一夹紧定位条6位于第一定型加固条4和连接带3,所述的食指套1外壁上设有一条突出食指套1外壁的第二夹紧定位条7,第二夹紧定位条7位于第二定型加固条5和连接带3之间,第一夹紧定位条6和第二夹紧定位条7的表面呈平面状。当拇指套2和食指套1相互靠拢时,第一夹紧定位条6和第二夹紧定位条7分别对蝶形针的基座起到夹紧定位作用,方便基座的固定。为了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和便于使用,第一夹紧定位条6顶部具有一个由靠近连接带3的一端往另一端方向由高到低倾斜的第一变形面8,所述的第二夹紧定位条7顶部具有一个由靠近连接带3的一端往另一端方向由高到低倾斜的第二变形面9。其中第一变形面8和第二变形面9的设置,是方便第一夹紧定位条6和第二夹紧定位条7在手指捏合基座时能产生适当的形变,使第一夹紧定位条6和第二夹紧定位条7能更加紧密贴合基座。优选方案,第一变形面8和第二变形面9为弧面。第一夹紧定位条6的宽度由拇指套2的底部往顶部的方向逐渐变小,第二夹紧定位条7的宽度由食指套1的底部往顶部的方向逐渐变小。在使用时,拇指和食指分别插入到拇指套2和食指套1中,用力捏住基座,使第一夹紧定位条6和第二夹紧定位条7与基座贴合,就能起到保护手指作用。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针刺伤安全防护工具,包括用塑料制成的食指套(1)和拇指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指套(1)和拇指套(2)之间通过连接带(3)连接,食指套(1)和拇指套(2)的横截面积分别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变小,连接带(3)的长度为 10-12mm,食指套(1)和拇指套(2)的厚度分别为 2-4mm,所述的食指套(1)和拇指套(2)的内侧与连接带(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拇指套(2)和食指套(1)远离连接带(3)的一侧分别设有一条第一定型加固条(4)和第二定型加固条(5);所述的拇指套(2)外壁上设有一条突出拇指套(2)外壁的第一夹紧定位条(6),所述的食指套(1)外壁上设有一条突出食指套(1)外壁的第二夹紧定位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针刺伤安全防护工具,包括用塑料制成的食指套(1)和拇指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指套(1)和拇指套(2)之间通过连接带(3)连接,食指套(1)和拇指套(2)的横截面积分别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变小,连接带(3)的长度为10-12mm,食指套(1)和拇指套(2)的厚度分别为2-4mm,所述的食指套(1)和拇指套(2)的内侧与连接带(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拇指套(2)和食指套(1)远离连接带(3)的一侧分别设有一条第一定型加固条(4)和第二定型加固条(5);所述的拇指套(2)外壁上设有一条突出拇指套(2)外壁的第一夹紧定位条(6),所述的食指套(1)外壁上设有一条突出食指套(1)外壁的第二夹紧定位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防护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拇指套(2)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0-40mm、18-25mm和14-16mm,所述的食指套(1)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0-40mm、16-23mm和13-1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防护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拇指套(2)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5mm、20mm和15mm,所述的食指套(1)的长、宽和高分别为35mm、18mm和14mm,食指套(1)和拇指套(2)的厚度分别为3mm,连接带(3)的长度为1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防护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指套(1)和拇指套(2)的顶部呈圆弧状,连接带(3)呈扁平状,连接带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