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于大功率通信电源的高效PFC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86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于大功率通信电源的高效PFC电路,PFC控制芯片的第二管脚分别通过第六电阻和第五电容连接第二电阻,PFC控制芯片的第三管脚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整流桥,PFC控制芯片的第四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四电容,PFC控制芯片的第五管脚通过第三电容接地,PFC控制芯片的第六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六电容,PFC控制芯片的第七管脚通过第一电容接地,PFC控制芯片的第八管脚依次通过第十电阻和第十三电阻接MOS管的栅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高效PFC技术是开关电源设时的校正技术,应用时能够有效减小电流谐波,提升电源转换效率,设计适当的电感量,使PFC开关管工作在连续模式从而减少开关管的峰值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于大功率通信电源的高效PFC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信息
,尤其是一种利用于大功率通信电源的高效PFC电路。
技术介绍
通信电源大多为交流输入,交流电传输能量的效率称为功率因数(powerfactor)。功率因数表现为负载的视在功率除以平均功率。视在功率通过对电压和电流分别实时采样,将得到的值相乘来计算。对正弦波来说,如果电压和电流的波形的相位相同,那么功率因数就为1。功率因数为1表示传输功率的效率最好。当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变化时,功率因数将随之减小,如果继续增加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达到90度,此时功率因数为0。在这个条件下,平均功率除以负载功率为0(意味着负载没有消耗功率),但是电流仍然在电力线上流动,由于电力线上存在电阻,从而导致电能白白耗费变成热能。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利用于大功率通信电源的高效PFC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于大功率通信电源的高效PFC电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利用于大功率通信电源的高效PFC电路,包括PFC控制芯片和PFC电感,所述PFC控制芯片的第一管脚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的第二管脚分别通过第六电阻和第五电容连接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整流桥,所述PFC控制芯片的第三管脚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整流桥,所述PFC控制芯片的第四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依次通过第四电阻和第三电阻连接整流桥,所述第七电阻和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所述PFC控制芯片的第五管脚通过第三电容接地和依次通过第十二电阻和第七电容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的第六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六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九电阻和第八电阻接直流电源,所述第十二电阻和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的第七管脚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的第八管脚依次通过第十电阻和第十三电阻接MOS管的栅极。优选地,所述整流桥连接有第二电容。优选地,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三二极管连接第十电阻,所述MOS管的栅极分别通过第十四电阻和逆变二极管接地。优选地,所述MOS管的漏极分别连接PFC电感和第二二极管的一端,所述PFC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二极管。优选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的源极之间连接有第八电容,所述MOS管的源极接地。优选地,所述PFC控制芯片采用NCP1654控制芯片。优选地,所述第三二极管为共阴极肖特基二极管。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PFC控制芯片、PFC电感,高效PFC技术是开关电源设时的校正技术,应用时能够有效减小电流谐波,提升电源转换效率PFC控制芯片采用NCP1654控制芯片,设计适当的电感量,使PFC开关管工作在连续模式从而减少开关管的峰值电流。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利用于大功率通信电源的高效PFC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于大功率通信电源的高效PFC电路,包括PFC控制芯片U1和PFC电感L1,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一管脚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二管脚分别通过第六电阻R6和第五电容C5连接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整流桥Q1,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三管脚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整流桥Q1,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四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依次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三电阻R3连接整流桥Q1,所述第七电阻R7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五管脚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和依次通过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七电容C7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六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六电容C6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九电阻R9和第八电阻R8接直流电源,所述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七管脚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八管脚依次通过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三电阻R13接MOS管Q2的栅极。进一步的,所述整流桥Q1连接有第二电容C2。进一步的,所述MOS管Q2的栅极通过第三二极管D3连接第十电阻R10,所述MOS管Q2的栅极分别通过第十四电阻R14和逆变二极管ZD接地。进一步的,所述MOS管Q2的漏极分别连接PFC电感L1和第二二极管D2的一端,所述PFC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二极管D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2的源极之间连接有第八电容C8,所述MOS管Q2的源极接地。进一步的,所述PFC控制芯片U1采用NCP1654控制芯片。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二极管D3为共阴极肖特基二极管。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PFC控制芯片、PFC电感,高效PFC技术是开关电源设时的校正技术,应用时能够有效减小电流谐波,提升电源转换效率PFC控制芯片采用NCP1654控制芯片,设计适当的电感量,使PFC开关管工作在连续模式从而减少开关管的峰值电流。通信电源直接采用整流滤波形式时当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变化时,功率因数将随之减小,如果继续增加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达到90度,此时功率因数为0。在这个条件下,平均功率除以负载功率为0(意味着负载没有消耗功率),但是电流仍然在电力线上流动,由于电力线上存在电阻,从而导致电能白白耗费变成热能。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于大功率通信电源的高效PFC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PFC控制芯片(U1)和PFC电感(L1),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一管脚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二管脚分别通过第六电阻(R6)和第五电容(C5)连接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整流桥(Q1),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三管脚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整流桥(Q1),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四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依次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三电阻(R3)连接整流桥(Q1),所述第七电阻(R7)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五管脚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和依次通过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七电容(C7)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六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六电容(C6)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九电阻(R9)和第八电阻(R8)接直流电源,所述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七管脚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八管脚依次通过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三电阻(R13)接MOS管(Q2)的栅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于大功率通信电源的高效PFC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PFC控制芯片(U1)和PFC电感(L1),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一管脚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二管脚分别通过第六电阻(R6)和第五电容(C5)连接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整流桥(Q1),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三管脚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整流桥(Q1),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四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依次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三电阻(R3)连接整流桥(Q1),所述第七电阻(R7)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五管脚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和依次通过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七电容(C7)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六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六电容(C6)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九电阻(R9)和第八电阻(R8)接直流电源,所述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七管脚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PFC控制芯片(U1)的第八管脚依次通过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三电阻(R13)接MOS管(Q2)的栅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斌严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讯霆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