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式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69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包式锂电池,包括:电芯主体,所述电芯主体上具有正极极耳以及负极极耳;电池铝塑膜,所述电池铝塑膜分成可沿折痕对折的两个膜片,至少一个所述膜片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电芯主体的凹腔;并且所述正极极耳以及所述负极极耳自两个所述膜片之间的间隙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软包式锂电池在电池铝塑膜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电芯主体的凹腔,电池铝塑膜沿折痕对折并进行密封,电芯主体上的两个极耳自两个膜片之间的间隙伸出,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并且两个膜片沿折痕对折即可,无需对准定位,操作简单,两个膜片之间的密封面积大,密封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包式锂电池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软包式锂电池。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扣式锂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电芯的外表面包覆一层电池铝塑膜,现有的结构是在铝塑的两面均设置有凹腔,在组装时将电芯放入其中一个凹腔中,再对折电池铝塑膜以实现包覆电芯的操作,这样的结构和方式存在着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在制备需要注入电解液的产品时容易发生漏液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包式锂电池,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优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包式锂电池,包括:电芯主体,所述电芯主体上具有正极极耳以及负极极耳;电池铝塑膜,所述电池铝塑膜分成可沿折痕对折的两个膜片,至少一个所述膜片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电芯主体的凹腔;并且所述正极极耳以及所述负极极耳自两个所述膜片之间的间隙伸出。进一步地,所述凹腔呈纽扣状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膜片上,并且另一个所述膜片成平面状。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膜片上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所述凹腔,并且所述凹腔呈半圆柱状。进一步地,所述膜片上还设置有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分别安装所述正极极耳以及所述负极极耳,并且两个所述安装槽分别与所述凹腔联通。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为方形槽或弧形槽并且自所述凹腔延伸至所述膜片的边缘。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极耳以及所述负极极耳自所述电芯主体延伸出并且朝向平行于所述电芯主体的轴线方向弯折。进一步地,所述膜片上还是设置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槽,所述注液槽与所述凹腔联通。进一步地,所述注液槽与所述电池铝塑膜一体成型设置,并且所述注液槽设置在所述膜片上相对远离所述折痕的部分。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膜片沿所述折痕折叠后在远离所述折痕的一端形成延边,所述延边朝向靠近所述电芯主体的方向折叠密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技术的软包式锂电池在电池铝塑膜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电芯主体的凹腔,电池铝塑膜沿折痕对折并进行密封,电芯主体上的两个极耳自两个膜片之间的间隙伸出,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并且两个膜片沿折痕对折即可,无需对准定位,操作简单,两个膜片之间的密封面积大,密封效果好。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纽扣电池铝塑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外一个实施例的纽扣电池铝塑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纽扣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圆柱电池铝塑膜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圆柱电池铝塑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软包式锂电池,该软包式锂电池呈纽扣状,包括电芯主体700以及包覆再电芯主体700外表面的电池铝塑膜,其中,所述电池铝塑膜可分成沿折痕200对折的两个膜片100,其中一个膜片10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电芯主体700的凹腔300,在组装时,可以将电芯主体700放置其中一个膜片100的凹腔300内,此时电芯主体700完全置入凹腔300中并且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分别自电芯主体700沿该膜片100的表面延伸出,另外一个膜片100沿折痕200对折并覆盖在电芯主体700上再粘接密封完成操作,该软包式锂电池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降低生产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其中一个膜片100上还设置有两个安装槽400,该两个安装槽400用于分别安装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并且该两个安装槽400分别与凹腔300连通,具体的,该两个安装槽400和凹腔300均设置在同一个膜片100上,将电芯主体700置入凹腔300时,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分别自两个安装槽400延伸出,再将另外一个膜片100沿折痕200对折以覆盖在该电芯主体700上,从而封盖电芯主体700的端面;需要说明的是,该安装槽400的槽深等于或略小于正极极耳701或负极极耳702的厚度,其目的在于保证电池铝塑膜沿折痕200对折后能够完全密封或包覆极耳延伸出电池铝塑膜的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所述安装槽400为方形槽或弧形槽并且自凹腔300延伸至膜片100的边缘,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槽400的具体结构根据极耳的实际形状而定,在组装时,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自电芯主体700的侧面伸出,可以将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先沿着电芯主体700的侧面弯折至其中一个端面,再将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弯折伸出,从而保证电芯主体700放置在凹腔300时,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能够分别自两个安装槽400伸出,并且电芯主体700上远离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的端面能够抵接凹腔300的底部;而在另外一种设计中,可以将电芯主体700压入凹腔300中,此时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对应放置在两个安装槽400中并且受压接而发生形变,使得电芯主体700抵接凹腔300的底部以及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均稳定抵接安装槽400的底部;而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自电芯主体700的端面引出,此时仅需将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沿纽扣式锂电池的法线方向弯折即可置入安装槽40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主体700置入凹腔300中,正极极耳701与负极极耳702分别自两个安装槽400延伸出,另外一个膜片100沿折痕200对折并覆盖粘接在电芯主体700上,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再朝向平行于电芯主体700的轴线方向弯折,此时正极极耳701和负极极耳702自膜片100延伸出的缝隙通过粘胶或焊接密封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与图3所示,所述膜片100上还设置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槽500,该注液槽500与凹腔300设置在同一个膜片100上并且与电池铝塑膜一体成型设置,并且注液槽500上延伸有流通通道600,所述流通通道600延伸至膜片100的边缘以便于连接外置的注液嘴,具体的,所述注液槽500设置在膜片100上相对远离折痕200的部分,其目的在于方便注液嘴通过注液槽500连接凹腔300,并且降低该电池铝塑膜的尺寸,节省材料成本;本实施例中,在膜片100上设置注液槽500的目的在于提升后续注液操作的稳定性,即注液嘴将电解液先注入注液槽500中,注液槽500起到缓冲作用,注液槽500中的电解液再沿着两个膜片100之间的间隙渗透到凹腔300中,注液完成后在继续热封操作将电芯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包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芯主体,所述电芯主体上具有正极极耳以及负极极耳;/n电池铝塑膜,所述电池铝塑膜分成可沿折痕对折的两个膜片,至少一个所述膜片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电芯主体的凹腔;/n并且所述正极极耳以及所述负极极耳自两个所述膜片之间的间隙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主体,所述电芯主体上具有正极极耳以及负极极耳;
电池铝塑膜,所述电池铝塑膜分成可沿折痕对折的两个膜片,至少一个所述膜片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电芯主体的凹腔;
并且所述正极极耳以及所述负极极耳自两个所述膜片之间的间隙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呈纽扣状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膜片上,并且另一个所述膜片成平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膜片上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所述凹腔,并且所述凹腔呈半圆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上还设置有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分别安装所述正极极耳以及所述负极极耳,并且两个所述安装槽分别与所述凹腔联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常青赵明罗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汉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